书城管理中国资本配置优化研究
6348100000003

第3章 3 资本配置优化

宏观资本配置优化是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在国家制度约束下实现全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资本配置优化并不意味着全社会资本在产业、地区的配置完全达到均衡状态,而是对这种均衡状态的趋近。资本配置优化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概念。资本配置优化可划分为资本产业配置优化和资本地区配置优化。

一、资本产业配置优化

资本产业配置优化是指资本在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行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它的两个基本点是资本产业配置协调化和高度化。

资本产业配置协调化,是指资本在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行业之间分配的协调。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资本在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行业之间分配的数量比例关系的均衡,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资本分配的均衡,工业中轻工业、重工业之间资本分配的均衡,重工业中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之间资本分配的均衡。二是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资本投入和产出的关联。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资本投入和产出的关联程度越高,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就越快,资本的产业配置效率就越高,资本的产业配置也越合理。

资本产业配置高度化,是指资本产业配置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顺向演进的过程。从各国资本产业配置演化趋势看,资本在各产业、行业之间的分配,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和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资本三次产业之间的分配是依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依次转移。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农业时代,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占据绝对优势;在农业向工业化转变时代即工业化进程中,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加大,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有所增加,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占绝对优势;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下降。在工业内部,资本配置的重心由以轻工业为主导向以重化工业为主导转化,在重化工业过程中又由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向以加工、组装为中心最后向知识、技术集约型工业逐级转化。

资本产业配置协调化和高度化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资本产业配置协调化是资本产业配置高度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先实现协调化,才能达到高度化,脱离协调化的高度化只能是一种“虚高度化”。在一个相当时期内,资本产业配置高度化是相对稳定的,而资本产业配置协调化则是经常的。只有协调化达到一定程度,效益累积到一定水平,才能推进高度化。资本产业配置高度化是资本产业配置协调化的发展和提高。实现协调化,必须在高度化的动态过程中进行。资本产业配置协调化是一个不断调整资本在产业、行业间分配的比例关系以及提高产业、行业间资本投入和产出关联作用程度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资本的产业配置向高度化发展的成长过程。

在资本产业配置优化的全过程中,必须把协调化与高度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协调化促进高度化,以高度化带动协调化;在协调化过程中实现高度化的发展,在高度化进程中实现协调化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本产业配置优化。然而,在资本产业配置优化的某一特定阶段,可以根据资本配置的实际情况,安排优化的重点,即以协调化为主还是以高度化为主。一般而言,在资本配置严重失衡、结构性矛盾加剧的情况下,资本产业配置优化的重点是协调化。而在资本配置相对均衡、内部矛盾相对缓和、资本产业配置不适应因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而引起的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变动的情况下,优化的重点则是高度化问题,提高资本产业配置的转换能力。

二、资本地区配置优化

资本地区配置优化是指资本在各地区之间以及各地区内部进行空间调度和优化组合,以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它包括两层含义:资本在地区间的配置优化、资本在地区内部的产业配置优化。

1.资本在地区间的配置优化。

资本在地区间的配置优化是指资本在各地区之间配置的数量比例关系的协调。这种协调既不是要求资本在各地区之间一直保持均衡布局,也不是始终处于非均衡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由不平衡走向平衡的过程。

从资本在地区间配置演进的一般规律看,在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发展缓慢,资本在地区间配置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没有形成大区域间的资本配置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分工明显扩大,区域经济增长集中出现在区域的中心——城市,资本在地区间配置呈现不稳定状态,大区间的资本配置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开始出现;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资本在地区间配置变化急速,大区域间的不平衡程度愈来愈大;在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阶段,科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各地区的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各地区的资本完全融合为有机整体,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资本在地区间配置重新恢复到平衡之中,大区间的不平衡逐渐趋于消失。一国经济发展中资本在地区间配置的“平衡—不平衡—平衡”演进规律已由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所证实。

2.资本在地区内部的产业配置优化。

对于作为国家一部分的区域而言,其资本的产业配置优化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承认区域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从区域发展角度衡量区域资本的产业配置优化;二是从国家宏观层次,协调区域间的利益与地域分工关系,从追求国民经济整体最大利益角度衡量区域资本的产业配置优化。因此,资本在地区内部的产业配置优化包括以下内涵:

第一,根据各地区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依照区域合理分工的原则,将有限的资本配置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行业。区域优势分为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在某一方面具有的绝对有利条件。比较优势则是指区域自身比较优势中哪个更优,或劣势中哪个相对劣势较小。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要义在于资本在地区内部的产业配置必须与地区的自然资源相适应,包括自然矿产资源、地理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与地区市场条件相适应,即考虑区域市场发育程度,考虑市场容量大小和质量高低;与地区技术资本条件相适应,主要是人力资源的技术水平,区域自有资金积累水平;与地区经济管理水平相适应,主要是指对区域内各种资源的组合利用能力;与地区外部环境相适应,主要是区际关系和国家的区域政策。

第二,地区内资本的产业配置具有整体性,并具备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地区内资本的产业配置优化必须具有自己的主导专业化部门,以地区主导专业化部门为核心,把全区域成千上万的企业组织成一个由生产、分配或技术联系结合起来的部门间资本配置比例协调的整体,以最大限度地获得聚集经济效益。同时,区域资本的产业配置优化还必须具备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能力,当内、外部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能依靠自身的运行机制,实现区域资本协调配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各地区在将自己主导产业作为投资重点的同时,注意对围绕主导产业而建立的相互联系的产业群的投资,包括为专业化部门产前产后服务的辅助部门、为地区消费服务的自给部门和基础设施部门的投资。

第三,地区内资本的产业配置具有先进性。只有先进的资本产业配置才能保证地区内资本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地区主导专业化部门的先进性。这种部门愈先进,就愈有能力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但是,由于产业部门的先进性是在动态变动之中,无论怎样先进的产业部门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老化。地区内资本的产业配置要保持住先进性,就需要不断淘汰旧产业,创建新产业,保持活跃的新陈代谢机制。为此,在地区内资本产业配置过程中,必须同时向三个时代的产业部门配置,即站在时代发展前列的兴旺产业部门,它们是当前地区内资本布局的主要对象;暂居二线的后备产业部门,它们是面向未来的创新产业部门,是处在胚胎中的新生力量,但以后将逐渐取代当前的兴旺产业部门成为地区内资本分配的主要去向;正在接受改造以获得新生或正在创造条件准备向低梯度地区转移的衰退部门,尽管它们不是地区内资本配置的主要对象,但也是提高地区内资本利用效率的必要组成部分。

研究中国资本配置优化,首先应该对前人的资本配置理论进行探源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资本配置理论,从社会再生产理论到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地区协调发展思想、以重点带动全局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思想以及按比例发展和综合平衡思想,为研究资本配置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西方发展经济学的资本配置理论,从对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的论争,到产业部门发展优先次序选择理论和地区发展优先次序选择理论,为研究资本配置优化提供了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