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研究
6347900000003

第3章 3 本书的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1.3.1 本书的结构安排

本书共分6章,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第1章“绪论”:详细介绍了本书的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本书的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以及本书的主要贡献。

第2章“债务期限结构研究:回顾与综述”:对国内外有关债务期限结构研究的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评述。纵观有关债务期限结构的研究,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研究的范围和深入的程度,国内的研究文献远不及国外。因此,从研究的前沿性和对重要文献把握的角度来看,本综述对文献的回顾主要集中于国外的相关文献,具体是从理论文献与实证文献两方面来进行的。有关债务期限结构研究的理论文献主要是各种债务期限结构假说,如代理成本假说、不对称信息假说、税收假说、期限匹配假说、流动性风险假说等七类,以及同时考虑债务期限与杠杆水平的相关研究;而债务期限结构的实证文献则主要是从企业自身特征的角度来研究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最近几年,已有学者们关注到了制度环境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

第3章“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特征:宏观视角与制度分析”:首先,从具有不同期限的债务所形成的债务融资结构的表象特征着手,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的整体特征、行业特点、时序变化轨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其与国内企业的平均水平以及发达国家(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融资结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比较,以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的现状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其次,再进一步分析我国目前这种债务融资结构的优势与弊端;最后,从我国所特有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法律制度体系以及上市公司的融资环境(证券市场)等宏观环境因素着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制度上的分析。

第4章“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决定:微观视角与实证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我国上市公司自身特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公司资产特征假设(具体包括资产质量特征假设、资产的资金来源假设、由公司资产期限特征所决定的资产与债务的期限匹配假设)和公司整体财务实力假设,并采用资产负债表法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还对债务期限结构的代理成本假说、不对称信息假说和税收假说进行了检验;另外,还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所特有的股权结构以及行业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决定的影响。以了解在同一经济与制度背景下为什么不同的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债务期限结构,是哪些主要微观因素致使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出现这种差别?

第5章“我国上市公司短期债务融资偏好分析:内在动因与外在局限”:从整体上再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融资偏好做进一步的探讨,有助于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融资偏好是属于上市公司的理性行为还是由于制度原因所形成的一种被动结果。从研究结果来看,两者兼而有之,但整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这种短期债务融资偏好是在现有制度环境下的一种理性选择行为的必然结果。

第6章“结语”:总结了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研究的局限、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1.3.2 本书的研究方法

本书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的现状入手,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问题进行研究。债务期限结构理论在国外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具有与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不同的制度环境,在这一特有的制度环境下,有关债务期限结构理论的应用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外部制约因素,这是我们从理论上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对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分析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从实证上进一步地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决定方面的问题,以回答在同一经济、制度环境下,为什么不同的上市公司会具有不同的债务期限结构?我国上市公司偏好短期债务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局限又将是什么?以实证分析为主,注重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结合是本研究的方法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