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点评李小龙
6329200000006

第6章 江湖,要靠拳头说话

在普通人眼中,少年时期的李小龙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孩子”:他脾气古怪,他性格暴躁,他不爱学习,他爱搞恶作剧,爱打架,爱闹事,把家里整得鸡犬不宁,在学校让老师同学头疼……除了拍电影,他几乎就是一个到处惹是生非的小混混。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闹的孩子有出息”,《大宅门》里的白七爷,当年不也是因为犯浑被他妈赶出家门的吗?那些生性顽劣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一旦开窍,往往会取得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李小龙就属于这类人。

人们一提起李小龙,总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他那强健的肌肉、健美的身材、厉声的怪叫、电闪雷鸣般的招式,然而幼年时的李小龙却很瘦弱。为了让生性好动的儿子强壮起来,李海泉决定让李小龙跟随自己练习太极拳。在很多人看来,李小龙的第一位武学老师应该是咏春拳宗师叶问,从拜师学艺的角度看,叶问的确是李小龙的第一位师父,可实际上,李小龙真正的武学启蒙老师,正是他的父亲李海泉。李家三代习武,李小龙的爷爷李震彪是刀口上过活的镖师,李海泉也是有着相当武学功底的粤剧武生,在太极拳上有很深的造诣。太极拳也就成了李小龙学习的第一种武术。

6岁那年,李小龙同时开始做三件事:上学、练习太极拳、拍电影。在李海泉看来,上学是学习知识,练习太极拳是强身健体,拍电影是培养兴趣,主次清楚、偏废不得。在这三件事中,李小龙最讨厌上学,最喜欢拍电影,对太极拳则抱着一种极为复杂的态度。

李小龙从小好动,喜欢到处找人打架,比试“武功”。也许有人会说,李小龙从小就很暴力,我却不这么认为。任何一个人性格的形成,都与其成长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李小龙生性好强,不肯服输,喜欢挑战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其次,李小龙出生在战争年代,动荡的时局也让李小龙从小就懂得了要用实力、用武力说话的道理,只有拳才能让对手害怕;最后,由于成绩不好,李小龙在学校里饱受歧视,他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

在一次体育课中,李小龙与一位高年级同学发生争执,两人约定在课后进行一场“决斗”,结果李小龙赢得了“对决”,也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和击败强大对手的快感。这种喜悦和快感成了李小龙在拍戏之外最感兴趣的事情。很多时候,李小龙会为了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大打出手,甚至连对方“不友善”的目光也成了他动手的理由,然而这些举动没能为他赢得尊重,反而使同学更加鄙视他。这个时期的李小龙,活脱脱就是一个街头小霸王。不过也就是在这几年里,李小龙结识了小麒麟(本名际元宗)、楚原、梁柏镇等“死党”,小麒麟也是李小龙为数不多的几个终身好友之一。

因此,在李小龙看来,练太极拳既不是为了强身健体,也不是去体会什么“中华传统武术思想”,他天真的认为,只要是拳法,就能用来打架,只要是能打赢别人的拳法,他就学。于是,每天清晨,他都会跟随父亲练习太极拳,几年下来,不但能像模像样的比划上一套拳路,身体也结实了不少。不过李小龙很快就发现,自己每天耐着性子练习的太极拳根本就不能用来打架――在一次发生在小巷子里的“实战”中,摆开太极拳架势的李小龙被练过“功夫”的对手轻松击倒。

这次失败给13岁的李小龙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也让他学会了反省和思考:太极拳如此没用,为何还会被称为“拳法”?为什么这等没用的拳法,父亲会坚持不懈的练习几十年呢?如果不能用来防身,如果不能用来击败对手,习武又有何用?他开始明白,打架,就得靠速度、靠力量、靠气势;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想要扬名立万,就一定要靠实力,靠拳头说话!

1967年,李小龙在接受功夫杂志《黑带》的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学武的初衷:“在香港,当我正是小孩时,我是一名小阿飞。总爱四处惹事斗非。我与我的伙伴曾用铁链及藏有小刀的笔作为武器。偶尔有一日,我问自己:如果我的伙伴不在我身旁,而我却陷入一场打架中,这会有什么后果呢?于是,我决定要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就是这样,我开始学武术。”

知子莫若父,李海泉也明白,李小龙的脾气不适合练太极拳。尽管如此,他还是希望通过练习太极拳来克制李小龙性格中的戾气,然而李小龙再也不愿意练习太极拳。李海泉只得另想办法,他想到了当时另一位武林前辈梁子鹏。梁子鹏是当时有名的武师,曾跟随另一位宗师陈子正学过鹰爪拳,还研习过六合八法拳,对太极拳、形意拳等内家拳法均有很深的造诣,还点拨过李海泉的太极拳。所以李海泉想借助梁子鹏的武学修为来收服顽劣不堪的李小龙。

作为一个有身份有名望的武术大师,梁子鹏在招收弟子一事上极为慎重,他对李小龙在“江湖上”的混名早有耳闻,对传统武术界而言,像李小龙这样的“恶少”是“侠义”之辈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岂能容他投入门下,败坏家风。不过考虑到李海泉是香港演艺界的名人,私交也不错,梁子鹏便不好意思推辞,勉强答应让李小龙前来挂名听课,而不传授他武功,也不算正式弟子。

这段挂名听课的经历在李小龙的一生中很不起眼,甚至被人忽视,可事实上,这是李小龙第一次系统接触中国传统的武学理论。这个我行我素的乖张少年也彻底为梁子鹏生动的授课方式和深厚的武学修养所打动,学到了许多内家拳法的原理,开始对太极拳等内家功夫的武学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如果说李海泉的太极拳是对李小龙身体上的武学启蒙,那么梁子鹏的授课就是对李小龙精神上的武学启蒙。面对李小龙这样一个既捣蛋又聪明的“学生”,梁子鹏主要做了三件事:其一,对李小龙所学的太极拳动作进行了纠正,在这一点上,他与李海泉的看法一致,只有勤修太极拳,才能化解李小龙身上的戾气。其二,系统全面的讲授中国传统的内家拳理,让李小龙对中国传统武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避免他年轻轻轻就盲目的对传统武术产生轻视鄙夷之心。其三,把李小龙从别人那儿学来的零零散散的功夫进行归纳、筛选,去除繁琐不实用的部分,使得这些功夫真正能够起到强身防身之用。

梁子鹏的武学理论启蒙教育对李小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拳理和义理也深深的印刻在了李小龙的脑海中,是李小龙后来在武学上取得巨大突破的理论基础,也把一个只会打架耍横的街头小霸王真正领入了博大精深的武学殿堂。与此同时,李小龙重新开始练习太极拳,而且一练就是二十几年。

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精华所在,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武学原理与中国古老的哲学与辩证法息息相关,虽然没有多大的实战作用,但对习武者内在功力的锻炼和武学修为的提升却至关重要,其“太极”、“无极”、“阴阳”思想后来更是成为李小龙所创截拳道的核心理论,太极阴阳图更是成了后来截拳道的标志性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