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点评李小龙
6329200000005

第5章 不务正业的小童星

修炼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李小龙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龙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即三藩市,San Francisco的音译)唐人街杰克森街的东华医院。他的母亲名叫何爱瑜,出身香港望族,其祖父何仕文是英国人,祖母施氏是中国人。何仕文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子何东曾任怡和洋行买办,后成为香港首富,是当时公认的华商领袖,先后三次获得英王授勋;次子何福也是富商,澳门赌王何鸿?就是他的孙子;三子何甘棠也是买办商人,同时还是文学家、收藏家、艺术鉴赏家,何爱瑜就是他众多子女中的一个。

何爱瑜出生于1912年的上海,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喜爱粤剧。正是因为粤剧,何爱瑜才能与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相识、相爱,最终成就了一段追求婚姻自由的佳话。

李海泉祖籍广东顺德,本名李满铨,是当时的粤剧“四大名丑”之一。与何爱瑜出身名门望族不同,李海泉出身贫苦,其祖父乃是清末顺德一带著名的武师李震彪。李震彪曾在佛山镖局任镖师,后来镖行衰落,李震彪便退隐江湖,与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李震彪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李满铨和长兄李满甜。饱经动荡的李震彪不愿儿子继续自己刀口上过活的日子,于是把他们送到佛山有名的笑尘还茶楼当学徒。

和大多数老式茶楼一样,笑尘还也要求跑堂的伙计们“唱单”。所谓唱单,和老北京茶馆里伙计们一口京腔韵味儿的吆喝类似,就是要把客人点的酒菜茶水以调子的形式唱出来。李满铨天生一副好嗓子,每当他唱单时,茶楼上下就会响起一片叫好声。李满铨10岁那年,当时的粤剧名伶小生奕正与几个朋友在笑尘还喝茶,听了李满铨的唱单,当场就让他来了一段粤剧,听完之后便有意让他来自己戏班来学唱。李满铨连忙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却没想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在旧社会,戏子地位低下,甚至连下九流都排不上,是个遭人鄙夷的职业,但是在兄弟俩的苦苦哀求下,李震彪勉强同意李满铨去试试。

不久,李满铨就拜小生奕为师,这才有了艺名李海泉。小生奕是当时有名的粤剧武生,李海泉跟着他一边学戏,一边习武,一路走南闯北,凭着勤奋和天分成了当时的粤剧名角。李海泉走红后,便结识了待字闺中的富家小姐何爱瑜,两人志趣相投、书信往来不绝。此后何爱瑜迁居香港,山水相隔使二人更多了几分牵挂。几年后,李海泉前往香港演出,两人再次见面,情意更甚往昔。最后,何爱瑜不顾家庭的重重阻挠,毅然下嫁李海泉,传为一时之美谈。

婚后,李海泉四处演出,何爱瑜则留在香港家中。1940年,日本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听戏的人也越来越少,李海泉便抢在日军占领香港前带着家人和剧团前往美国。李海泉此举可谓一举两得,既能在远离战火的美国给家人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又能在美国这片全新的舞台上发展挚爱的粤剧事业。

李小龙出生时,李海泉正在千里之外的纽约唐人街巡回演出。听到儿子出生的消息,李海泉非常高兴,还给这个男婴起名“震藩”,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名震三藩市。但是这个名字遭到了给李小龙办理出生登记的侨商名士刘义南的反对,他认为“震藩”的“震”和李小龙的爷爷李震彪名字中的“震”是同一辈,犯了起名的大忌,也是对老人的不尊重。在这个问题上,李海泉与妻子何爱瑜的看法完全不同,何爱瑜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在西方人看来,孩子沿用祖辈的名字是一种光荣,但李海泉还是坚持把儿子的名字改为“李振藩”,既隐喻扬名三藩市,又包含自强振作之意。李小龙在家中排行第四,在他之上还是大姐李秋园、二姐李秋凤、大哥李忠琛,弟弟李振辉,但是李小龙的性格与哥哥姐姐们完全不同,自幼顽皮好动,经常吵得家人片刻不得安宁。

李小龙还有一个英文名字Bruce Lee,就是在他出生后申报户籍时起的,20多年后,西方人只要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不由自主的竖起大拇指,Bruce Lee也成了中国功夫的代名词。

由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李海泉的粤剧团在美国的发展并不顺利,而李海泉也在密切关注着国内局势――日军占领广州后,与驻守香港的英军隔深圳河对峙。李海泉觉得日本不敢贸然向英国宣战,便于1941年2月底带着剧团和全家人返回香港。回到香港后,李海泉才发觉日军对香港已是志在必得,香港看似太平,实则危在旦夕。但李海泉已无退路,只能靠继续演出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同一天,日军飞机对香港实施了疯狂的轰炸。1941年12月25日无疑是香港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圣诞节,驻港三军司令莫德比向港督杨慕琦提出投降建议。当晚7时,杨慕琦亲自前往九龙半岛的日军指挥部,向日军无条件投降,近万名士兵成为日军俘虏。英军投降的消息传开后,香港居民纷纷逃往澳门、台湾等地避难,茅盾、何香凝、柳亚子及其它从全国各地流亡而来的上千名学者、科学家、文艺界人士也在国共两党地下游击队的掩护下分批撤离,香港人口从160余万锐减至60万,市面一片萧条。

此时,李海泉想到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国强则走,国破则留”,毅然决定留在香港。沦陷期间,李海泉靠着自己在粤剧界的名气和勤奋的演出,使得全家人依旧过着相对安宁富足的生活。不过战乱的大环境还是对童年的李小龙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就据有一次李小龙站在屋顶,正好有一架日本飞机飞过,年幼的李小龙竟然对着飞机大声叫骂,周围的人无不震骇莫名。这,也许就是李小龙民族意识的最早萌芽。

李小龙从小就是一个十分另类的孩子,时而疯玩一整天,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时而几个小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时而突然消失,除非他自己回来,否则谁都找不到他。李小龙天生近视,但这丝毫不妨碍其顽劣本色,从家人到仆人,全家上下几乎都被他捉弄过。玩得兴起时,李小龙经常忘记戴眼镜,不管是一头撞在玻璃门上还是摔跤骨折,这个调皮的孩子从来没有哭喊叫疼过一声。当然,天不怕地不怕的李小龙也有害怕的东西,那就是蟑螂和老鼠。为了克服恐惧心理,李小龙竟然把蟑螂一只只捉起来,然后用线串成一串,专门拿去套女孩子的脖子,经常把周围的女孩子们吓得大哭。

李小龙虽然顽皮,但本性却十分善良,有一次,正在窗边发呆的李小龙突然光着脚冲出屋子,家里人大惊失色,以为他又要玩什么新花样,却看见年幼的李小龙正牵着一个盲人在穿马路。事后,李小龙对家人说,我看到路上有那么多人,却没人愿意帮他一把,所以才跑出去帮他。

为了约束李小龙顽劣的性格,李海泉在李小龙6岁时就把他送进了德信书院小学部念书。李小龙自幼就很聪明,但却没有像大哥李忠琛那样把聪明用在学业上,而是迷上了连环画和故事书,尤其爱看武侠小说,对学校里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十分反感,从来不肯在读书上下功夫,只对国文、历史、美术等少数科目有兴趣,对数学等理科深恶痛绝,学业几乎荒废,经过多次转学后才勉强读完初中。

少年李小龙习惯于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的性格使得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谁也不知道他接下来会做什么。在众人眼中,李小龙就是一个孤僻怪异的孩子。

天才总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展露光芒,这句话正适合用在少年李小龙的身上。李小龙的血液中流淌着的是祖父的武功因子和父亲的演艺天分,只有在荧光灯下,只有在镜头前,这个奇特的少年才会把身上的潜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是个有着敏锐直觉的艺术家,当时,随着的电影的兴起,传统粤剧的市场进一步被压缩,正如当年离开香港前往美国一样,这一次,李海泉又决定在电影上寻找事业的突破口。凭借着良好的艺德和人脉,李海泉一边唱戏,一边参与电影演出,李家的几个孩子也因此都有了出镜的机会。在这当中,又数李小龙出镜最早,天分最高。

李小龙第一次在电影中露脸时还不到半岁。那时他们全家都还在美国,当地的电影公司要拍摄一部名叫《金门女》的影片,片中需要一名东方婴儿充当活“道具”,李海泉就把自己的刚出生几个月的儿子“推荐”给了导演,尚在襁褓之中的李小龙就这样有了自己的荧幕处女作。

6岁时,李小龙第一次有了真正出演电影的机会。有一天,粤语黑白电影《富贵浮云》的导演俞亮找到了李海泉,说是影片需要一名童角,李小龙的外形和年龄正好合适。那时李小龙刚刚念书,李海泉不愿拍片影响他的学业,就有些犹豫,后来考虑到只是客串出演,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就同意让李小龙前去一试。于是,在步入学堂的同一年,李小龙也开始了自己演艺之路,只可惜《富贵浮云》的电影拷贝已经遗失,我们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童年李小龙在荧幕上的精彩表现了。

俗话说,3岁看老,命数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并不可信,但当你回头再去看时,却又是这般巧合。据李小龙的母亲何爱瑜回忆,每逢拍戏,李小龙就会精神抖擞神采奕奕,但是到了上学时,就会无精打采找各种理由赖床偷懒。前任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所致,李小龙在学习上一塌糊涂,可演艺之路却发展的相当顺利,不久,他又在一部《人之初》的电影中出演小主角。影片本身没有多大亮点,但是李小龙动情的表演却博得了圈内人的一致称赞。自身的天分努力加上父亲的关系,李小龙出演的电影角色也慢慢多了起来,先后在《梦里西施》、《樊梨花》、《花开蝶满枝》等影片中扮演不太重要的小角色。尽管没有薪水,而且都是在学校假期或夜间拍摄,但李小龙仍然十分投入,闲暇时,就跟着剧组看别人表演,一边看一边模仿,乐此不疲。

那时候最矛盾的人就是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他既担心演戏会妨碍儿子读书,将来找不到正经出路(在当时人看来,唱戏演戏都属旁门左道不务正业之列),又觉得儿子读书不好,演戏至少能保得衣食无忧。这在当今社会仍然是一个普遍问题――究竟是选择为大多数人认可的职业,还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走自己的路;究竟是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的规划人生,还是敢于闯出去同时面临非议和失败的风险?父亲的犹豫让李小龙有了更多从影的机会。

1950年,10岁的李小龙与父亲一起出演了根据袁步云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细路祥》。李小龙能够出演主角细路祥也是事出偶然。当时,编剧袁步云和导演冯峰正在挑选细路祥的扮演者,试了十几个少年都不满意,碰巧遇见了随父亲来片场玩耍的李小龙。李小龙不小心踩坏了一件道具,还大声跟剧务争吵,说是道具自己不结实,不是他的错。李小龙敏捷的身手、顽皮的表情和那股子不服输、不低头的气质让两人眼前一亮,当即拍板――主角非他莫属!

细路祥讲述的是一段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动人故事,李小龙在片中有着精彩的表演,但是到了后期制作时,剧组又碰到一个棘手的难题:首次担当主角的李小龙,还没有一个像样的艺名。在之前的影片中,李小龙多用“小海泉”或“新海”充当艺名,即名角李海泉之子、新一代李海泉。李海泉觉得这是儿子首次主演电影,而且表现出了过人的演艺潜质,不能用这类不伦不类、借用父亲名气的名字来当艺名。

《细路祥》的编剧袁步云非常喜欢李小龙,袁步云在当时就有“鬼才”之称,给李小龙起艺名的任务自然落到了他的肩上。袁步云苦思多日,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名字,直到有一天他路过九龙油麻地戏院,突然听见一个票贩子正在门口大声吆喝:“大龙生小龙,确是世上难逢,看一看,你就大开眼界,看过后保你行运一条龙!”袁步云一拍脑袋,大龙生小龙,说得不就是香港影坛大佬李海泉和他的儿子李振藩吗?李振藩出生在龙年辰(龙)时,浑身上下有透着一股子“龙子”一样的英气,况且,龙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以“小龙”为名,可谓恰如其分!

“李小龙”,这个日后响彻海内外的名字就此诞生了!

《细路祥》公映后,李小龙所扮演的那个生龙活虎、有血有肉,而又叛逆不羁的小阿飞形象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李小龙的本色出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香港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细路样在剧中那句经典台词:“那些为富不仁的人,不偷他的,偷谁呢?”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共鸣。当时就有人指出,这个拿“用手擦鼻子”当招牌动作的“细路祥”,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国际巨星。

不过李海泉没有被铺天盖地的赞誉声冲昏头脑,在他看来,儿子的学业才是最重要的,演戏只能算是副业,李小龙学习不好,很大程度上是拜演戏所赐。李小龙也因为成绩不好和打架闹事而被迫经常转学。在这段时间里,李小龙上学、转学、拍戏,大量出演配角,拍摄了《苦海明灯》、《慈母泪》、《父之过》、《千万人家》、《危楼春晓》、《爱》、《孤星血泪》、《守得云开见月明》、《孤儿行》(又名《苦命女》)、《儿女债》、《诈癫纳福》、《早知当初我唔嫁》、《甜姐儿》、《雷雨》、《人海孤鸿》等风格各异的近20部影片。在这些影片中,李小龙所扮演的大多数是与自己性格相近的问题少年,但是不论以何种角色示人,李小龙都能十分到位的将人物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或顽劣不堪、或楚楚可怜、或霸道可恨,与他演对手戏的也大多是当时香港的一线明星,使得李小龙的演技和人气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1957年,17岁的李小龙已从一个稚气男孩长成一个帅气少年,他一改往日顽皮形象,在曹禺先生名作《雷雨》改编的同名电影中出演二公子周冲一角。他所扮演的周冲英俊儒雅、单纯善良,一经亮相,就受到广泛好评,成了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第二年,李小龙又在吴楚帆的电影《人海孤鸿》中出演一个轻佻暴躁、性格倔强的问题少年阿三。影片上映时,李小龙已经远赴美国,但是片中所反映出来的香港青少年社会问题仍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人海孤鸿》是李小龙在青少年时代拍摄的最后一部粤语片,也是最能代表他演技的一部文艺片。

可以说,正处在青春期的李小龙,其身上已经散发出了足以令万人倾倒的明星气质。李小龙如果没有去美国,而是继续留在香港电影界发展,他完全有可能在几年后就一跃成为当红的偶像明星。然而他是李小龙,他骨子里流淌着的是不安于现状和战斗的因子,他的名字――李小龙,也注定了他要走上一条与常人不同的奋斗之路。人如其名,演戏之外的李小龙,也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小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