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山大兄》到《精武门》再到《猛龙过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李小龙实现了自己人生的飞跃,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好莱坞三流演员一跃成为亚洲乃至整个华人圈当红的功夫巨星。
从战略上看,李小龙借道香港实现自我增值、迂回影响好莱坞的目的已经达到,欧洲、南美、澳洲等地的影院争相购买李小龙的电影,就连一向傲慢自大的美国观众,也开始认可这位黄皮肤黑头发有着精壮肌肉和神奇功夫的中国男子。
“要不要请他回来?”这恐怕是所有好莱坞影视公司高层面对的最大难题,一边是高额票房和巨大市场潜力的诱惑,一边是传统观念和约定俗成的潜规则,谁都不愿率先捅破这张窗户纸。
商场就是战场,谁先出手,谁就能掌握战局的主动!这个道理东方人明白,西方人也明白。于是,李小龙没有坐等好莱坞抛出橄榄枝,而是马不停蹄的开始筹拍新片《死亡的游戏》(关于《死亡的游戏》初期的拍摄过程,我在第一章中已有详细的描写,在此不再赘述),他相信,唯有一部比一部更好、更卖座影片,才能打动好莱坞,帮助自己杀回大洋彼岸!
在李小龙拍摄《死亡的游戏》高潮打斗部分的同时,好莱坞方面终于有所行动,李小龙的朋友,前华纳公司副总裁温特杜尔亲自打来电话,邀请他出演一部中国功夫电影的主角。其实早在1969年,还在华纳任职的温特杜尔就曾向高层提交过一个专门为李小龙量身定做的功夫片,却被固执的高层一致否决,出于职业道德,温特杜尔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李小龙。此后,温特杜尔一直很关注李小龙的发展,直到李小龙成为整个华人圈的功夫巨星,温特杜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才把请回李小龙,拍摄好莱坞第一部表现中国功夫片的想法告诉了好友,好莱坞著名的美工师保罗?希勒。两人一拍即合,不但邀请了麦克?亚伦为影片撰写剧本,还前往李小龙的好友施里芬处寻求帮助。施里芬是李小龙在美国时的亲密战友,虽然没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帮李小龙实现好莱坞之梦,但他仍然十分关心李小龙的发展,当即提供了很多关于李小龙和中国功夫的资料。温特杜尔和麦克?亚伦就以这些资料为蓝本,创作出了电影剧本《血与钢》。经过长时间的公关与讨论,《血与钢》剧本终于在华纳高层会议上获得通过。
李小龙接到温特杜尔电话是在1972年10月,也就是与伊诺山度、池汉载、贾巴尔等人拍摄《死亡的游戏》高潮部分期间。得到消息的李小龙就像一个拿到了梦寐以求棒棒糖的孩子,兴冲冲的跑去见邹文怀,大声高喊:“我终于要回好莱坞了!我终于要回好莱坞了!”其实李小龙在港期间,也有好莱坞的电影导演邀请李小龙拍戏,但都是些二流电影,李小龙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望着孩子气的李小龙,邹文怀心中百感交集,在他眼里,李小龙是事业上的合作者,也像是半个干儿子,但是他不会让那一点超出合作范围之外的情感去左右自己的理智,他告诉李小龙,现在是华纳“倒追”你,你可以适当的摆一下谱,提出以协和名义与华纳合作的要求,如此一来,在你自己获得片酬之外,协和公司也能与华纳分享市场利润。
“对,就这么干!”李小龙对邹文怀的智谋佩服得五体投地,全然没想到邹文怀已经通过协和把嘉禾与华纳的利益捆在了一起。这就是邹文怀的厉害之处,自己获得好处的同时,还让人对他感激涕零。很快,李小龙就与邹文怀一同飞往洛杉矶与华纳洽谈合作事宜。
在李小龙一事上,华纳的态度是既要保密,又要隆重,他们以最高级别的规格来接待李小龙,又对媒体封锁消息,不愿此事横生枝节。然而此时的李小龙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李小龙和邹文怀一行人飞抵美国的第二天,洛杉矶的各大报纸就在头版大幅报道了这个消息,继而在好莱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但是迎接是迎接,谈判是谈判,西方人对合同的较真和尊重已经到了近乎严苛的地步,而他们碰上的又是同样执拗的李小龙,所以原本应该是和气融洽的谈判俨然成了一场充满火药味的拉锯战。让华纳高层觉得意外的是,李小龙没有在一般演员最看重的片酬、合作方式、利润分成等方面斤斤计较,但是在演员职责范围之外的剧本创作、武打设计、影片制作上异常“顽固”、寸土必争。
“我们邀请来的到底是一个演员,还是一个导演、制片!”一位出席谈判的华纳公司强硬派高层大声嚷嚷道,李小龙的态度让他和他的同事们十分不爽,甚至几次威胁要终止谈判。
对此,李小龙毫不在意,是你们邀请我来的,谈不拢,白花冤枉钱的是华纳,而不是协和,你们看着办好了。是的,谈判就像感情,谁先主动,谁就处在被动,哪怕你比对方更加迫切,也要摆出毫不在乎的样子。能沉住气者方能成大事,相信这一招,也是邹文怀从旁指点的结果。就在华纳方面焦头烂额讨论要不要接受李小龙的条件时,李小龙却在酒店里与依鲁山度、水户上原、李俊九等武术界的好友交流心得、切磋武艺,还不时与其它美国影视公司的代表见面会谈,给华纳制造更大的压力。
不过对于那些满心想要却装出满不在乎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李小龙的好友史蒂夫?麦昆也看到了这一点,他认为华纳不会轻易妥协,提醒李小龙还是要给对方台阶下,毕竟合作才是第一位的。李小龙没有听从麦昆的劝告,仍旧在谈判桌上寸步不让,直接导致华纳退出谈判。
李小龙有些傻眼了,回到香港时,早已等候多时的香港媒体纷纷开始奚落他。
其实,不论是装不在乎,还是退出谈判冷处理,都是双方为了争取在谈判桌上的主动使出的手段,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合作。当然,想要合作,就势必有一方要做出一定的让步,就像感情永远不可能是平等默契的一样,总有人要付出多一些,总有人有恃无恐一些。
李小龙刚到香港,华纳的电报就发到了协和公司,双方展开了新一轮的文件谈判。在此期间,邹文怀帮李小龙做了两件事:一是说服李小龙接受了新片的英文名《血与钢》(Blood and steel),二是帮李小龙拿到了已经被人注册了的《龙争虎斗》的所有权。
谈判的结果是,华纳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形式与李小龙合作,即华纳不是和作为演员的李小龙签约,而是与协和电影公司合作。为了表明合作的态度,华纳单方面全部接受了协和提出的条件,并率先在合约上签字。双方最终达成的协议是:《龙争虎斗》于1973年1月中旬在香港开拍,华纳公司投资50万美元,拍摄地点定在香港。拍摄期间,华纳公司将派出导演和编剧前往香港,而影片的武打场面和动作设计则由李小龙安排。影片的后期制作和配音分两个版本,协和负责华语版,华纳负责英文版。制作完成后,嘉禾公司负责进行华语版的市场推广,华纳负责国际版的市场推广,票房收入则按两个版本由双方分别收取。消息一经披露,整个好莱坞与香港影坛满堂哗然――起步不久的协和居然能和国际知名的华纳合作拍摄影片,还是以一种平等互利的姿态合作,这既是李小龙个人的奇迹,也是华人影星在好莱坞的奇迹。
可见,平等和权利并不是靠卑躬屈膝、曲意逢迎而来,只有过硬的实力和高明的策略,才能换来应有的地位和回报。中国人正是因为忍让太久,才会失去那么多。
尽管如此,《龙争虎斗》不论在投资还是制作人员的配备上都只能算是好莱坞C级,即三流制作。制作团队中,名气最大的算是华纳前副总裁温特杜尔,其它从导演罗伯特?高洛斯、编剧麦克?亚伦到其它演员,都算不上好莱坞一流。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华纳对与李小龙的合作还是抱着一种尝试的态度,能成功当然最好,不能成功,也不会带来太大的损失。但是对李小龙而言,能够在一部好莱坞影片中出任主角,已经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飞跃,他必然会以更加执着认真的姿态投入到影片的拍摄中去。然而正是这种“过分”的执着认识,使得《龙争虎斗》的拍摄过程比之前几部影片更加艰难、更加一波三折。
《龙争虎斗》是一部好莱坞模式的中国功夫电影,与《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一样,影片的故事情节依旧十分简单,讲述的是两位少林高徒之间的恩怨故事。这两个少林弟子一个姓韩,一个姓李。韩在学成功夫后叛出师门,买下一座孤岛以王者自居,还收买了一群亡命之徒在岛上经营毒品生意。韩还规定,岛上的人一律不准携带武器,也不许外人出入,除了三年一度的世界比武大会。李小龙在片中饰演另一位高徒李,他的姐姐遭人毒手,下手之人正是韩的手下。为了给姐姐报仇、为武林除害,李接受了师门的委托,准备前往孤岛为少林清理门户。与此同时,国际刑警也找到了李,委托他利用三年一度比武大会的机会查清岛上贩卖毒品的真相。李以选手身份顺利潜入孤岛,但是拒绝参加第一天的比赛,因为他不想过早的暴露自己的功夫,以免被韩注意。当晚,李秘密潜入孤岛地下室进行调查,发现里面是一座巨大的毒品加工厂,还关押着很多强迫接受毒品试验的老百姓和被迫染上毒瘾从事贩毒工作的女子。在第二天的比武大会上,李在擂台上迎战韩的得力干将敖家达,敖家达正是杀害李姐姐的凶手。李一上场就以超乎常人的出拳速度,三次把敖家达击倒在地。恼羞成怒的敖家达自知不是对手,就砸碎两个酒瓶子企图暗算李,李本不想杀人,但他别无选择,在一记招牌式的飞踢后,终于将仇人击毙在擂台之上。比赛结束后,韩看中了美籍高手卢柏,并将他骗到地下室,威胁他加入自己的团伙。就在这时,李也再次潜入地下室,企图用电报向警方求援,却触动警报器,引来大批守卫。一番恶斗后,李被韩设下的机关所困。韩没有立刻处决李,反而把他押到比武场,让卢柏与李对打,以此考验卢柏是否真的归顺自己。没想到卢柏不但没有向李动手,反而击败了韩派出去大力士,与李一起杀出重围。韩恼羞成怒,派出所有手下追杀二人,一场以二敌百的大战就此拉开。与此同时,被韩关在地下的岛民得到内应的帮助成功越狱,如潮水般赶到比武场增援卢柏与李。韩见大事不妙,便逃回一间密室躲藏。李追至密室,才发现四周的墙壁上全是玻璃,险些被韩暗算。这时,李想起了师父的教导:“打败幻影,就是打败敌人的真身”,于是愤怒的击碎了密室里的玻璃,用一记强有力的侧踢将韩提向布满矛尖的墙壁,终于为师门清理了门户,铲除了最大的毒枭。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其剧本的创造过程却足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一团糟,不能用!”这是李小龙看完美方剧本后的第一反应。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美方剧本到底写得如何,但是从李小龙的一贯作风看,但凡只要不是他亲自操刀的剧本,就一定是不能用的。编剧亚伦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一名好莱坞专业人士的职业操守,面对李小龙这样一条“暴龙”,他依旧能和颜悦色的耐心询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还客客气气的请李小龙提出修改意见。李小龙还是那个态度――你们美国人根本就不了解中国功夫,不了解中国功夫,又怎能写出原汁原味的功夫剧本,既然写不出这样的剧本,又为何要打肿脸充胖子拿个乱七八糟的本子来给我看?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唐僧啊!”此时的李小龙就像《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恨不得能把亚伦这烦人的牛皮糖一棍子打飞――他不怕翻脸,最好亚伦负气而走,但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心,好莱坞派给《龙争虎斗》的编剧亚伦是个极有耐心的老好人,成天没事就围着李小龙讨论剧本,而且态度极为诚恳,不论李小龙怎么发火,他都能不温不火的完成每天的工作。李小龙只好找到制片人温特杜尔,指责华纳存心想把剧本搞砸!
当时的温特杜尔并不了解李小龙只能“摸顺毛”的性子,他也受不了李小龙的无理取闹,拿出合约与李小龙理论,说李小龙的言行已经超出了一个演员的职责范围。李小龙更加愤怒了,当即罢工,扬言只要不撤换亚伦,他就拒绝再拍摄《龙争虎斗》。
李小龙的言行引起了美方制作人员的强烈不满,甚至有不少人提前离港。如果影片不能顺利拍摄,最大的责任不在李小龙,而在制片人温特杜尔,是他没有协调好各方关系。温特杜尔没有办法,人是他请来的,现在出了问题,也只能有他出面解决。温特杜尔找到了邹文怀,两人商议之下,决定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劝说亚伦搬出现在的住处,在另一家酒店继续履行职责,不让他出现在李小龙视线中;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李小龙罢演的准备,即在缺少主角的情况下先就其它次要镜头进行拍摄,然后寻找李小龙的替代者。
所幸的是,李小龙在得知亚伦离开后,这才前往剧组开始正常的拍摄工作。然而好景不长,李小龙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再次宣布罢演,原因竟是他在九龙街头看到了已被“驱逐”的亚伦!原来,亚伦离开剧组后,仍然是整个编剧团队的核心人物,中方编剧只是在要紧处前往他下榻的酒店商讨剧本事宜,别的时间就非常清闲。亚伦闲来无事,便经常离开酒店在香港各处闲逛,这才与李小龙不期而遇。
面对李小龙的暴怒,温特杜尔再无办法,只好让亚伦离港返美,影片这才得以继续拍摄。对美方工作人员来说,这10个星期的日子无疑是难熬的,李小龙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对《龙争虎斗》的要求大大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部影片,对片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冥思苦想、反复设计。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李小龙先后7次受伤,最严重的一次竟在手上缝了12针,但这些困难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李小龙也要求剧组其他成员必须做到尽善尽美,尤其在细节上,更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李小龙的“专横”让《龙争虎斗》的拍摄一度曾处于停顿状态,拍摄时间也从计划的4个星期延长到了10个星期,成本投资也从原来的50万美元上升到了80万美元。导演高洛斯曾这样说:“这是个奇怪的地方,香港人对什么都说‘行’,但并不是真正的‘行’,他们只是答应你,很快地就会忘记这件事,当你问他们是否办妥时,他们会茫然地看着你,你不得不再去讲一遍,这在好莱坞可绝对不允许。当然这是中国,我们不能强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方式去做,他们有自己的交际文化……在电影剪辑方面,我们时常发生冲突,好莱坞的导演喜欢从多个角度选取镜头,而香港电影圈除了把镜头连接在一起外,似乎不愿再去尝试新的拍摄方式……我们还得妥协现场直接录音的习惯,因为香港人不习惯现场录音,他们总时在拍片时说个不停,想让他们静下来,是很困难的事……电影最后那场200名临时演员的戏,我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指导那么多没有表演经验的人去演,你要知道在好莱坞,任何一个临时演员都有着很深的表演功底!”在这段“艰难”的拍摄过程中,最让高洛斯吃惊的是香港人的迷信,“明明是答应租给我们一艘船,可是到了用船那天,船主却说不是黄道吉日,天时不利,于是船也就没有了。”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把这一章的标题定为“狂暴1973”?实际上,从回港开始,李小龙的性情就在一点点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执拗,越来越专横,甚至有些不可理喻。即便如此,李小龙还是拍出了一部又一部叫好又叫卖的影片,在事业和性格上都达到了一种近乎“狂暴”的状态。就像是一根弓弦,拉得越紧,射出去的箭威力越大,同时崩断的可能性也越大。而让李小龙变得“狂暴”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自己、对他人在做事上的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巨大的压力,他太急于向世人证明自己,太急于要做出成绩,因而在情绪上走进了死胡同,越来越接近崩溃的边缘。
幸而,李小龙身边还有两个一直保持着头脑冷静的人,一个是邹文怀,另一个便是他的妻子莲达。
莲达在《龙争虎斗》中扮演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但实际上,莲达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却起到了常人无法取代的作用。原来的编剧亚伦离开后,为了让剧组能够正常运转下去,莲达一边安抚气急败坏的李小龙,一边赶往美国,请来了李小龙的好友施里芬代替亚伦参与编剧工作。此后,莲达还充当起了李小龙与其它剧组成员沟通桥梁的角色,每次出现问题,都是由她出面进行调解,一边向李小龙解释大家的意见,一边安抚受了责骂的剧组成员,说李小龙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电影能够拍好,都是对事不对人,希望大家不要放在心里,更不要记恨李小龙。
温特杜尔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曾说:“……布鲁斯变得如此出名,如此锋芒毕露,如此暴躁,他是被周围的一切弄得惶惶不可终日了,倘若没有莲达,《龙争虎斗》是完不成的,是她使布鲁斯控制住情绪……我无意诋毁布鲁斯,他是一个复杂而特别的人,总是令人很难了解他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实际上,李是一个非常有血肉的人,并非一个暴力提倡者,他有着人道主义精神和迷人的人格魅力,他每次杀人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手的――这就是一种武道的境界。李小龙把角色演得太好了,他将角色冷漠严峻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是个内涵很深、戏路很宽的动作演员。”
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中不仅向关注充分展示了他的截拳道功夫,还进一步阐释了自己的武道思想。在影片中,李小龙扮演的李使用了数十种兵兵器,在地牢独战群豪的那场戏李,他将截拳道的拳脚功夫、双截棍、长棍及菲律宾魔杖等武器展示得淋漓尽致。对于武道的思考,片中还有一段经典的对白――师父问李:“刚才看你的武艺已进入化境,希望你能身心一致发挥到最高境界。你能解释什么叫武术的最高境界吗?”李回答:“就是把技巧隐于无形。”其实,李的答案其实就是李小龙自己对武道的看法:功夫的最高境界,是把技巧隐于无形,用直觉去打。
但即使到了最后关头,李小龙和华纳之间还是矛盾不断。原来,华纳准备把《龙争虎斗》的英文片名从由《血与钢》改为《韩先生的岛》(Han S Land),而李小龙觉则认为《进入龙的境界》(Enter The Dragon)要比《血与钢》、《韩先生的岛》更具东方意境。双方各持己见,僵持不下,李小龙一怒之下,下令停止《龙争虎斗》的后期制作,以示威胁。然而一周后,事情有了戏剧性的变化,华纳公司竟破天荒的主动联系到李小龙,表示愿意接受他的建议,把《龙争虎斗》的英文名字正式改为《Enter The Dragon》。
华纳的态度为何会有180度的大转弯呢?原来,影片拍摄完成后,剧组把未经剪辑的毛片寄给华纳高层“验收”。华纳高层人士在看完毛片后不禁面面相觑――这还是一部C级片吗?难道这就是区区数十万美元拍出来的电影?这个名叫布鲁斯?李的中国男子,居然能用一套三流阵容拍出如此效果来!影片的打斗场面与李小龙的精彩表演,完全达到了好莱坞A级片大制作的水准,也让华纳高层对《龙争虎斗》的市场前景大为看好,于是一致同意追加对影片的投资,并同意李小龙对影片名字的要求。
美方工作人员中,导演高洛斯是少数几个没有与李小龙起过冲突的人之一,他在影片全部完成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你就是花上100万美元也很难在好莱坞的布景棚里营造出香港那种东方式的氛围。那里的场面、音响、甚至气味,都会给参与拍摄的人强烈的真实感……拍片时最令我吃惊的是布鲁斯何以演的如此之好。有人告诉我,这个男人不需要把戏演出来,因为他全身都是戏,他只需要想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行了。是的,他的确使我惊讶不已。他不但是个好演员,还是个与众不同的功夫大师。”
然而正是在《龙争虎斗》的后期制作期间,李小龙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下滑,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使李小龙的精神和体力严重透支,在一次后期配音中,一贯以“超人”自诩的李小龙竟然突然晕倒在了录音房!李小龙是整个剧组的主心骨,大家也都习惯了在他的呵斥声中干活,他一倒下,所有工作就都无法进行。邹文怀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做出了两个决定:第一,严格封锁现场,不许任何人走漏消息,不给媒体借此机会大做文章的机会;第二,立刻叫来医生对李小龙进行急救。
据现场医生回忆,当时李小龙正在发高烧、全身抽搐,处在严重的休克状态,对外界的刺激毫无反应,每一次呼吸都十分困难,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医生的抢救下,李小龙慢慢恢复了知觉,这个铁打的硬汉是坚强的,他在醒过来的后第一句话就是“我要搏斗,我要成功,我不要失败!”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般强烈的求生欲望,李小龙还能否再次醒来。
两天后,李小龙顺利出院,并在邹文怀的安排前往洛杉矶做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顺道探望定居洛杉矶的母亲何爱瑜。对外,嘉禾则宣称李小龙是去美国洽谈新片,继续维护他的英雄形象。
洛杉矶医院的诊断报告显示,李小龙的这次晕倒与曾经吸食大麻引发脑水肿无关,而是由过度疲劳所引发。陪伴李小龙的莲达和远在香港的邹文怀都松了一口气,但事实上,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也许在那时,李小龙就已经有预感,为了奋斗、为了功夫、为了成功,自己付出太多,也透支太多,这次昏倒,是上天给自己的一次警告。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美国医生在当时就查出李小龙患有脑癌,只是在李小龙的要求下没有对外宣布;而李小龙为了撑住这口气,也只能在人前装出完全康复的姿态。
历经数月的坎坷波折,《龙争虎斗》终于在1973年8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大剧院隆重上映,此后更是为华纳创下了2.3亿美元的惊人票房。在香港,《龙争虎斗》也勇夺年度票房亚军,当年的票房冠军影片是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
然而,鲜花与荣誉都已与李小龙无关,早在影片公映前一个月,李小龙就离奇而突然的死在了女星丁佩的家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未解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