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七辑)
6313800000062

第62章 金融体系

近年来,虽然中国金融市场无论是从市场规模上还是从市场的完善程度上来讲,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市场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市场效率偏低等问题仍然在困扰着中国金融业,中国金融市场体制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近年来金融体系成为经济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

1.金融体系构成

国内外许多研究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代表性的金融体系,一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一是以德日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

施涛等将市场主导体系支持者与银行主导体系支持者对不同金融体系优势的论述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体系选择的依据。市场主导体系支持者认为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有以下几方面优势:第一,由于市场具有很强的信息发现功能,可通过并购活动使资源与能力更强的管理者结合,从而加强公司治理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由于市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能够帮助投资者快速卖出,从而降低了流动性风险;第三,市场有利于风险的分担。同时,银行主导体系支持者则认为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具有降低投资者获得及处理企业信息的成本、有利于资源配置和企业控制、银行中介可以聚集储蓄并且减少流动性风险等优势。究竟哪种金融体系更加有利,他们认为,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功能是将资金配置到那些最能创造价值的商业机会中去,使资本、企业家才能和普通人力资源能够实现最优匹配。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还是以市场为主导,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分布状况:当一国的投资主要是由大量的小储蓄者提供时,该国将形成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如果一国的中等投资者占据了主要地位,那么该国的金融体系就将体现出以市场为中心。

在正规的金融市场体系之外,还存在着一些没有被官方监管和控制的金融活动,称为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究竟是“自主性”的还是“反应性”的?姚耀军尝试着通过变量间关系的短期动态分析对温州的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进行研究认为,从短期来看,温州非正规金融具有显著的“反应性”特征;从长期来看,温州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的决定与中小企业信贷是无关的。因此“金融抑制框架”或者“新结构主义方法”并不能完全解释温州非正规金融的性质。实践证明,在金融深化过程中,由于信息和交易成本优势的存在,使得非正规金融相对于正规金融仍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因此,承认非正规金融的合法性应成为未来政策制定的趋势,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对其市场经营范围的限制;应该推动非正规金融进入信贷市场,以充分利用其“溢出效应”来弥补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所造成的缺口,这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金融体系效率

金融体系效率是检验金融市场结构对金融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金融功能实现程度的标准,是金融发展的核心。对一国金融体系效率的衡量为判断其金融发展状况提供了有效的视角。沈军借助修正的AK模型,以金融资源、金融资源的利用能力、金融资源的企业选择能力、金融资源转换为资本后的产业与地区选择能力这四种能力为考核指标衡量中国金融体系效率,并对金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体系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体系效率总体偏低,中国金融体系效率与金融开放的趋势并不完全吻合,中国金融加速开放没有带来金融体系效率的相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