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七辑)
6313800000052

第52章 服务贸易的发展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郑吉昌等指出,当前全球服务产业转移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之间已经形成一种互动发展的态势。因此,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些新趋势值得关注: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竞争的关键;服务外包成为新兴国家进入全球分工体系的重要途径;商业模式的创新复制成为商业存在的主要形式;国际服务业规制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深化。这些都是我国在承接全球服务产业转移,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时必须认真应对的问题。788王铁山认为,随着世界各国不断提升产业和贸易结构,以知识及其应用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正成为国际服务贸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竞争热点。国际服务贸易的重心正从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转向现代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中国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且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效果。

李瑞琴研究了服务贸易具有很多区别与货物贸易的特点,她认为服务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拉动效应、较强的技术外溢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就业效应等,都使得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货物贸易。然后,选取中国作为代表进行了协整回归分析,验证了推理。据此认为,我国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通过服务贸易促进货物贸易的升级,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健康、持续的增长。

2、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姚战琪认为,在服务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服务业外商投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服务贸易进口,但对服务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二是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规模小,发展速度慢和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国服务出口发展缓慢;三是服务贸易结构不平衡,差额逐年扩大。影响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技术进步缓慢和劳动生产率低严重制约了服务业比较优势的提高;二是要素积累的规模和质量成为限制服务业比较优势提高的另一重要因素;三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出口结构升级缓慢制约了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四是国内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极大地限制了服务业深入参与国际分工。

3、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为实现我国服务贸易又好又快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1)增强中国服务业竞争力。姚战琪认为,服务全球化背景下增强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有:第一,大力推动服务业对外投资,优化服务业对外投资结构,促进服务业对外投资和服务贸易的互动和融合。第二,增强国内服务业竞争力是推动服务贸易良性发展的根本举措。第三,加强对外商投资的管理和调节对于保持较快速度的服务贸易增长意义重大。第四,在中国目前现阶段,过技术进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迅速提高服务业的生产率具有重要的现实要性,这对于增强中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进而提升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意义重大。第五,建立完善的支持服务业出口的政策体系。792韩玉军等建议:从政府层面来看应:一是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三是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四是加快服务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五是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从行业与企业层面来看应:一是强化服务贸易意识,制定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二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三是加强特色与优势服务业发展。

(2)发展服务外包。李超指出,促进服务外包又好又快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强化政府部门间协调,确保政策实施效果。二是积极发挥区域优势,突出服务外包产业重点。三是调整高校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合格人才。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五是支持国内外包业务发展,主动积累发展经验。六是完善贸易投资策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七是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树立“中国服务”形象。

(3)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王铁山认为,针对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属性、特点、效应和发展趋势,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的开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发展,加强产业基地建设;三是促进服务贸易结构转型,鼓励服务企业发展跨国经营;四是制定知识密集型服务人才战略,多形式培训专门人才;五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加强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