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七辑)
6313800000033

第33章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联效应

(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

乔均等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特点。没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制造业的比较成本难以下降,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也难以提高;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主要需求部门,同时决定着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具体表现为:(1)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互动中促进分工精细化。随着企业面临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以及竞争越来越高,追求专业化而不是范围经济,便成为企业普遍诉求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原先作为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会计、营销、咨询等服务职能部门逐渐分离出来,由独立的市场主体运作。(2)信息化加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互动中融合。(3)创意文化产业正在成为都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文化产业和网络产业正在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城市经济体系,尤其是网络产业可以不受区域经济制约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城市及其链接其他城市制造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

冯泰文运用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1999~2006年的面板数据,引入交易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部机理。实证发现,中国近20多年制造业的效率确实得到明显提升,其中,以金融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交易成本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但中介效应的影响作用比较小,只占总效应的7%~8%左右;生产制造成本不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说明中国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并不是通过降低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实现的,反映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并未完全从制造业企业中分离出来的现状。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降低交易成本和制造业成本从而实现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在中国还远没实现。中国制造业要想实现向产业链高端的攀升,就要大力发展金融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路红艳根据生产性服务的特点从创新角度、价值链角度、以及产业融合角度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从创新角度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创新的创造者、传播者,引领制造业创新的作用机理;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作为价值链中利润高端环节,改善价值链结构,促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从OEM向OBM转化的途径;从产业融合角度探讨了生产性服务通过促进产业链上不同环节之间功能的互补和融合,优化制造业结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