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七辑)
6313800000028

第28章 农民工

农民工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工工资水平决定

王子等研究发现,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工资随经验的增长,呈速度递减的上升态势;接受更好教育的农民工工资随经验增长较快;培训只有水平作用没有增长作用,正规教育则既有水平作用又有增长作用;批发零售行业的农民工工资随经验增速最快。580章元等研究了社会网络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只有非常微弱的证据表明,拥有更多的社会网络能够直接提高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它在具有较高竞争性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作用是配给工作,但并不能直接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它只能通过影响农民工的工作类型而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工资水平。

2.农民工的身份

冯子标等认为,当前由于我国户籍制度和城市社会保障等问题,农民工处于半转型状态,即职业是工人,身份是农民。半转型的农民工,享受不到市民待遇,为城市节省了一大笔成本,促进了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但是半转型的农民工获得的低工资也限制了农村的购买力,从而制约着工业化的继续前进。582刘传江等认为,户籍制度对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起到的巨大阻碍作用主要体现为面临着双重“户籍墙”,即“显性户籍墙”与“隐性户籍墙”。“隐性户籍墙”是指与城市户口相联系的资源配置制度,它构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因此,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剥离户籍制度上所粘贴的各种权利和资源分配功能,消除“隐性户籍墙”。583黄岩也指出,自1980年以来,农民工承载着现代化转型的巨大痛苦,他们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权益受到严重伤害。农民工尽管已经被意识形态纳入“产业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他们基于自身权益而进行的诉求很难找到旧的话语,广泛存在的农民工抗争仍然是“弱者的反抗”。

3.教育对农民工的影响

教育对农民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工资方面,而且也影响着农民工的留城意愿,以及返乡农民工是否继续外出。李强等通过对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影响农民工留城和返乡意愿的因素:在诸多因素中教育的作用最为明显。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农民工留在城市的意愿就越强。585盛来运等通过对农民工监测调查的最新数据分析发现:教育、职业培训和外出工作经验这三个人力资本特征变量对返乡农民工是否继续外出的影响都非常显著。其中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则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的概率会增加4%。与没有参加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相比,参加过职业培训的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的概率会增加12%。

4.农民工回乡创业

陈波发现,性别、教育程度、资金约束等因素对已经在外创业的人回乡创业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回乡后初次创业的人有显著影响。如果是女性回乡创业,投资额小于男性。教育程度越高,投资额越大,存钱的愿望和资金的积累对农民工回乡后初次创业起了重要作用。年龄和打工的经历对回乡创业所需资金有显著影响。587盛来运等也认为,与本地农村劳动力相比,没有继续外出的返乡农民工更加年轻、人力资本水平更高,但是,他们在资金方面不占优势,选择自主创业的仍然是极少数。返乡农民工如果想要自主创业,资金是他们需要突破的一大瓶颈。

5.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的影响

盛来运等指出,2009年春节前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农民工就业冲击的直接体现。春节前因金融危机而返乡的农民工数量约为1200万,占到外出农民工总量的8.5%。从个人特征看,文化程度较低、工作经验较短的男性农民工更易受到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分行业看,身处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春节前因金融危机而返乡的概率显著要高。589石智雷等认为,女性农民工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主要影响的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制造业,尤其是在其中工作的年轻、低技能女性农民工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其中,就业流动较频繁的女性农民工在金融危机中失去工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6.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农民工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对农民工就业等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工培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显现,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

第一,培训效果不佳及其原因。王德文等提出,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用工要求有了新的变化,而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存在着培训资源投入少、效率低、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扶持政策定位不准确、管理分散和行政干预强等问题,这使当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对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并没有太大作用。当地政府应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效率,完善培训补贴的瞄准机制,改进培训方式,同时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591“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研究发现,目前农民工培训主要采取由政府直接补贴输出地培训机构的做法,但由于输出地培训机构往往不了解输入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加上培训体系和机制不完善,培训内容和质量不高,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大多找不到就业机会,培训的作用不是很大。

第二,进一步完善培训的建议。石智雷等建议今后应该加强对失业农民工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市场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并且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和经营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应做好对培训机构和单位的监督和指导。593王子等认为,职业培训能够提高农民工就业水平的前提是:职业培训必须建立在正规基础教育之上。因此,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从总体上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是提升进城务工农民工资水平的关键性和基础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