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会计控制,顾名思义,是指在一个企业和单位内部,以保证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主线和重点而实施的控制。美国等国将会计控制定义为“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与我国对会计控制的认识和定位大体一致。在我国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会计控制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既是对内部牵制的传承和拓展,又为推进更为全面、系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经验。从时间范围看,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4年底的约10年间,是从政策层面致力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设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财政部先后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2001)、《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2001)、《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2002)、《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2002)、《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2003)、《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试行)》(2004)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试行)》(2004),同时还印发了固定资产、存货、筹资、预算、成本费用等5项征求意见稿,并就人力资源、经理人股票期权等项目展开了专项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各个单位而言,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根据我国经济生活、资本市场和会计工作具体情况,财政部在研究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过程中,采取了分批分步制定实施的方式。针对当时会计及相关工作中管理最为薄弱的环节,首先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最迫切需要的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6项具体规范;与此同时,就成本费用、预算、固定资产、存货、筹资等5项具体规范公开征求了意见,并组织开展了经理人股票期权、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项课题研究。力图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为中心、以会计及相关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为重点、以基本规范为统领、以一系列具体规范为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不同单位经营管理需求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从2004年底、2005年初开始,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跨越提升、集中攻坚,正式启动基于全面风险控制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因此成本费用、预算、固表。
序号名称适用范围发布日期文号1基本规范(试行)所有单位2001年6月财会[2001]41号2货币资金(试行)所有单位2001年6月财会[2001]41号3采购与付款(试行)所有单位2002年12月财会[2002]21号4销售与收款(试行)公司、企业和有销售业务的其他单位2002年12月财会[2002]21号5工程项目(试行)所有单位2003年10月财会[2003]30号6担保(试行)公司、企业和有对外担保业务的其他单位2004年8月财会[2004]6号7对外投资(试行)公司、企业和有对外长期投资业务的其他单位2004年8月财会[2004]6号8成本费用(征求意见稿)所有单位2003年7月财办会[2003]32号9预算(征求意见稿)公司、企业和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单位2003年11月财办会[2003]43号10固定资产(征求意见稿)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2004年6月财办会[2004]23号11存货(征求意见稿)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2004年6月财办会[2004]23号12筹资(征求意见稿)公司、企业和有筹资业务的其他单位2004年6月财办会[2004]23号13人力资源(研究项目)14经理人股票期权(研究项目)
定资产、存货、筹资、经理人股票期权、人力资源等具体规范项目未再发布。尽管如此,这些项目及其主要内容对广大企业和非企业单位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健全完善自身会计控制体系时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