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老年心理诊所
6304600000066

第66章 异常心理:心病还需心药医告别失眠的良方

不少读者朋友向我咨询有关“失眠”的问题,其中不少是老年朋友。也是,老年朋友常常被失眠问题所困扰。这里,综合读者的问题,再来谈谈失眠。希望对更多的朋友特别是老年朋友有所帮助。

第一个问题:失眠就是失眠症吗?

失眠症是一种没有明显原因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睡眠障碍。找不到造成失眠的原因和持续时间较长,是失眠症的基本特点。有时候,我们躺在床上,或想着各种各样的心事,或由于某种原因而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或忍受着某种躯体疾病的痛苦及精神疾病造成的情绪异常,或受到环境和条件的不良影响,这些都可能妨碍我们的睡眠。这些失眠都是正常的失眠,不应划归为失眠症。因为这些失眠都“事出有因”,有的属于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有的由于内在或外在的客观原因而导致。因此,这些失眠都具有继发性和偶发性。由此可见,很多自诉失眠症或被医生诊断为失眠症的人,并非患有失眠症。就是说,人都有偶尔睡不着觉的时候,这很正常,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失眠”的标签。

第二个问题:失眠症是怎样诱发的?

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都是由于心理暗示诱发的。失眠症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自我暗示患有失眠症,或者医生暗示(诊断)他患有失眠症,那么这种暗示的延续和强化,就可能使他真正患上失眠症。失眠症的昀大特点是主观虚构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关于失眠症的定义中有这样的话:“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对失眠存在恐怖或忧虑心理者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症状持续存在”。这里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就是对睡眠状况的一种消极的主观评价;“对失眠存在恐惧或忧虑心理”,则是一种消极的主观体验,即由不良暗示或不良预测引起的消极不良体验。这些都说明,导致失眠症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人对于睡眠的过于关注,对于睡眠质量的过高要求和对于失眠后果的恶性估计。他们由于担心睡不着和睡不好而形成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影响了迅速入睡或睡眠不深;这种不满意的睡眠状况又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又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失眠症形成的过程和失眠症患者的真实写照。

第三个问题: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真的没有满足需要吗?

有的人虽然睡着了,却总是觉得全然未睡,甚至有的竟说几个月、几年来一直未睡觉。我曾经接待这样一位求询者,老先生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退休后还被返聘在一家单位工作,身体也没什么毛病。可他却说自己每天夜里只睡两三个小时,为此而陷入“失眠”的痛苦。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昀近老人晚上10点多睡下,早上5点左右醒来,即使打紧一点也有6个小时的睡眠。可老人却说自己失眠。显然,他的实际睡眠状况比他的自我估计要好得多。科学已经证明,一个人的精力能够保证正常工作和学习,他的睡眠需要肯定得到了基本的满足,他们的所谓失眠多是主观失眠。

第四个问题:什么是主观失眠?

失眠的人常常夸大自己失眠的严重程度,实际上真正的睡眠时间一般远远多于自己诉说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失眠症患者的生理功能几乎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专家在医院里收治了一些自诉“彻夜不眠”的严重失眠症患者。晚上10点,让这些失眠症患者上床睡觉,然后每隔30分钟呼唤一次患者的名字,如果呼唤一次患者没有回答,便继续呼唤,直到患者回答为止。这种观察实验一直到第二天清晨7点。从他们开始呼唤到患者回答之间的呼唤次数上,测定出患者睡眠的深度。如果呼唤1次,患者就能够立即回答,就证明患者处在清醒状态或浅睡状态;如果连续呼唤5次患者才能勉强回答时,就证明患者处在深睡状态。在被观察实验的失眠症患者中,只有一例存在失眠问题,其他十几名患者的睡眠曲线都几乎与正常人毫无差异,他们都已经得到了充足的睡眠。后来,学者们又利用脑电图对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状态作进一步的测定。他们根据睡眠时脑电图的大脑波形,分别测出了似睡非睡、浅度、深睡、昀深睡等各种睡眠状态,将失眠症患者与正常人在一夜中的大脑波形进行比较,同样证明除了极少数失眠症患者入睡不好之外,其他患者的睡眠状况都几乎与正常人毫无差异。

为什么出现主观失眠呢?这是因为,人在入睡前的清醒阶段对自己的意识活动有所记忆,加之失眠症患者在睡不着时又感到非常痛苦,记忆就更深,也就感到未眠这段时间特别长。在睡着之后,人处在无意识状态,因此就感到睡眠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一瞬。这样,患者就感到整个整夜似乎都没有睡着。

第五个问题:真正的失眠对人有多大危害?

不少人错误地夸大失眠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他们诉说不能胜任工作、疲劳、记忆力衰退等,甚至认为自己的身体会因此垮掉,学习学不好,工作干不了,人生要完蛋。其实,这是杞人忧天,都是自己主观臆造出来的。即使是真的一夜没睡,对第二天人的身心活动也基本没有多大影响。这是心理学的实验证实了的。至于说长期没有睡觉却又正常生活的人,事实上还是主观失眠,是自己吓唬自己。睡眠和吃饭一样,人的机体几乎是本能地有一种自我调节机能。你上顿饭没吃好,下一顿肯定吃得香。睡眠也一样,你昨天欠了帐,今天它就要你还。所以,那种感觉失眠对自己的身心大有危害的想法,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地六个问题:药物可以治好失眠症吗?

安眠药确实能够帮助睡眠,但单靠安眠药不能治好失眠症,往往还会产生副作用。失眠症患者往往产生一种错觉,认定自己是个真正的失眠者,必须服用安眠药方能维持睡眠,从而形成对安眠药的依赖。这就是安眠药的“副作用”。所以,当一个失眠症患者暂时不能解除对失眠的忧虑从而保证必要的睡眠质量时,可以服用安眠药以改善睡眠。但这只是暂时的辅助措施,不可依赖安眠药。在我的心理咨询个案中,求询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说,已经吃了多年的安眠药,也没有治好失眠。所以,我一再强调,要治好失眠症,应该靠心理调节。

第七个问题:怎样才能治好失眠症?

心理咨询中,一位退休的老年朋友这样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已经10多年离不开安眠药,一天不服就入睡困难。有一天,我照例将开水和安眠药准备好,放在床头,正准备服用后上床睡觉时,忽然想起一件事该办,我便先忙着去办那件事。办好了,以为服了安眠药便上床睡觉。结果呢?很快入睡了,并且整个晚上都睡得很好。为此老人困惑不解: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的大脑皮层贮存了这样的信息:安眠药已经备好,不用担心不能入睡了。这就是说,他没有“失眠”的心理负担。这样一来,他没有服用安眠药,照样可以很顺利入睡,并且睡得很好。这一情况对他启发很大。后来他说:我于是在第二天上床睡觉前,准备好开水和安眠药,放在床头,但不服用,上床睡觉。结果如何呢?我果然又很快入睡,并且睡得很好。以后,我每天晚上都照此办理,结果是每天晚上都顺利人睡,而且睡得很好。这又是为什么会呢?这是因为他的大脑皮层贮存了这样的信息:安眠药已经备好,就在床头,伸手可及,随时可以服用。因此他不担心不能入睡,没有心理负担。所以他顺利入睡,而且睡得很好。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渐渐地感到,没有安眠药,他完全可以顺利入睡,并且睡得很好。从此,他彻底摆脱了安眠药,也彻底摆脱了“失眠”的困扰。

失眠的朋友自然不妨照此办理。不过重要的是,我们应看到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根本启示:对睡眠越是不关注,不担心,没负担,没压力,顺其自然,心理放松,往往就睡得越好。所以治好失眠昀根本的对策是:不要过于关注失眠。

人们在睡眠上的差异很大,不仅不同的人有差异,就是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也有差异。人们对于自己的睡眠状况,应该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放松心态,哪一天入睡快一些,哪一天入睡慢一些:哪一天睡的时间长一些,哪一天睡的时间短一些;哪一天感觉做了梦,哪一天感觉没做梦,如此等等,都不必太关注。这才是一种正常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失眠症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留也留不住的“客人”了——它会知趣地悄然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