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298700000090

第90章 中国服饰管窥——惠安女服饰

惠安女服饰融民族、地方文化为一体,既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又独具民族风情,是研究闽越文化传承变迁的珍贵资料。经福建省惠安县申报,2006年惠安女服饰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安女服饰起源于古百越诸族,拥有自身的服饰特色。惠女服饰的基本特点是: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下穿黑裤,又宽又大。这种服饰在全国独具一格,尤引人注目。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重要部分”。

惠安女服饰特征

惠安女服饰有“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的戏称。惠安女的头部被头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封建”;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民主”;大筒裤的裤脚宽一般均有40~50厘米:“浪费”;而上衣却短得连肚脐也遮不住:“节约”。于是,所谓思想的“封建”与“民主”,衣料的“节约”与“浪费”,在惠东女的身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内涵丰富、既矛盾又统一和谐的审美观。

服饰与民俗

封建头

历史上惠安一带地瘠民贫,男人多外出谋生,再加上当地习俗的原因,家乡的生产劳动都由女人承担。由于地理因素,惠安一带常见山风海风。风沙最能损人容颜,因此惠安女的头部常年使用方巾和斗笠。脸部只露出眼、鼻、口,有时风沙太大,方巾的结还可以扎在鼻子底下,这样只露出眼睛和鼻子了,然后戴上斗笠,把头部防护得严严实实的,冬天防风沙,夏日挡骄阳。这就是所谓的“封建头”。

民主肚

惠安沿海一带的妇女,上身的衣服短得出奇,连肚脐都没遮盖住,且整件上衣既窄又紧,连袖管都紧绑着手臂。“民主肚”是由于这些惠安女常年在海边劳动,况且捞海菜、收渔网等操作都是要俯身在水面上进行,如果衣服长了、松了,自然妨碍劳作。多少年来,惠安女露肚脐的上衣代代相传,穿这样的上衣在海边劳动其实最自然。

关于惠安女为何偏偏要露出肚皮来还有一则传说。

传说有一次皇帝南巡要路过此地,地方官吏为显其所辖庶民十分富足,于是下令打制银腰带系于女人裤腰上,同时弄短上衣以便让银腰带显露出来。此后,佩带银腰带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一直流传下来。

浪费裤

穿宽裤管的惠安女在海滩作业,不怕海水浸湿,不怕海浪打湿;在山上扛石头,在田里劳动,不怕汗水浸渍。由于裤管宽,湿了也不影响正常活动。且野外、海边风大,几趟走动,很快就被吹干。所以,惠安女的宽裤管并非浪费。

传承价值

惠安女服饰各部分之间在色彩、款式、线条、图案等方面的配合是相当协调且恰如其分的,它既具备传统特征,又有一定的现代气息。惠安女服饰的发展变化,以适应生活和劳动为前提,并严格遵循自身的审美观念,以“称体、入时、从俗”为追求目标。

惠安女服饰的传承、变异历程充分展现了惠安女的勤劳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惠安女服饰所蕴含的艺术与服饰民俗的深刻内涵,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

延伸阅读

惠安女服饰的传说

相传宋代惠安有一位容貌出众的康小姐因不愿意与宰相李文会的儿子成亲,遭到抢亲,拼命挣扎蹬踢时,上衣扯起衣不蔽体。婚后生了几个儿女。大女儿出嫁时为了纪念她当年的旧事,她把大女儿看成二十年前的自己,在女儿要出嫁之前,日夜为她赶制一套特别的嫁衣。衣的领口、袖边、襟头、衣摆,都用不同颜色的布料和五色丝线滚成花边,还把衣服和裤子衬上不同颜色的布块。出嫁那天,先给女儿头上梳扎发,插上一百支,表示她对自己的婚姻是一百个不愿意。这件衣服上身短小,路出肚脐,裤子宽大,宛若垂地,她用这些装饰表达对当年抢亲事件的不满,吐出了积郁在内心的怨气。从此成为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