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298700000075

第75章 古老婚姻制度的“活化石”——苗族刻道

“刻道”是苗族古诗歌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流传最广的酒歌,有一万多行歌词。它是苗族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而成的。2006年,刻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刻道”是一部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苗族婚姻叙事长诗,更是一部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苗族古籍,它不仅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研究苗族的起源和迁徙、图腾崇拜、数学知识、语言学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持棒而歌

苗族“刻道”即“刻木”,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是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种,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竹木之上,苗民们持棒而歌,故有此称谓。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施秉县杨柳塘镇飞云大峡谷的一个山坡洼地里。“刻道”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惟一保留的一种古老的刻木记事符号。它是迄今为止苗族最早的记事方式和该支系最古老的文字工具。

流传久远

据清乾隆《镇远府志》记载,苗族俗无文字,交质用竹木刻数寸,名为“刻木”。婚嫁则“姑之女定为舅媳。倘无子,必重献于舅,谓之外甥钱,否则终身不得嫁或招少年往来”。《贵州志略》亦有苗族“刻木示信,犹存古风”的记载。

《苗族开亲歌》产生于苗族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虽然有关于民族迁徙、图腾崇拜等方面的内容,但与那些反映创世、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等古老神话不同。它所反映的主要是舅权制下的婚姻状况,它用酒歌这种形式记载苗族婚姻的起源、演绎及它的发展和进步。被民族学家和民俗学家称为“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在苗族发展史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民风淳厚

苗族“刻道”诗歌语言通俗,口语化、生活气息浓厚,同时它又用丰富、瑰丽的想象,塑造了一个敢于追求幸福、追求自由的苗族少女形象,表现了苗族对婚姻的执着追求与向往。酒歌旋律低回,多重复。它在苗族中流传广泛,久唱不衰,是苗族酒歌的珍品。

刻道多采用枫木、梨木或竹制作,一共有27格,每格以简单的符号记录,歌中有反复、对唱等形式,它是中国境内苗族群体唯一幸存的最古老的刻木记事符号。

苗族“刻道”由五言体组诗的形式构成,它叙述了苗族古老的婚姻习俗,男女的恋爱等内容。《苗族开亲歌》有一万多行歌词,苗族先人就用奇妙的符号把开亲歌的目录刻在一尺长的小木棍上,随身携带方便,称为“歌棒”。

刻棒传奇

歌棒上的文字,也就是那时舅爷向姑妈索取聘礼时刻在枫木棒上的象形符号。文字符号和刻棒流传下来以后,刻棒即成为苗家历代传唱这段故事和苗族婚俗由来的“书籍”和“歌本”。

刻道歌棒,三面刻有各种象形符号,苗族称刻道,其长短粗细方圆无严格限定,以能刻录和方便携带为准,长的像竹笛,短的可以放进衣袋。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前结亲嫁女都要对唱开亲歌,如果答不出就要被罚酒。一个开亲歌数万行,牵涉面广,被祖先们以目录的形式刻在一根笛子大小的歌棒上。那些横七竖八的线条,一条就包含了上百行内容,一根歌棒数十个符号就记载了一万多行的歌词。于是有人把歌棒插在衣襟里,在唱歌过程如果有忘词的时候偷偷摸一下就会记起来。

一根歌棒,歌师可以按图形符号从上往下唱,也可以从下往上唱。而外人却难明其详,所以施秉民间有“官家识字九千九,没有哪个能把刻道认得透”一说。

延伸阅读

鼓社祭和苗族蝴蝶崇拜

在苗族传统社会中,鼓、鼓社和鼓社祭是三位一体的有机组合。鼓是祖先的象征,鼓社是一种社会组织,而鼓社祭是连接鼓与鼓社的纽带。鼓社祭是苗族最重大的祭祖先的社会活动。蝴蝶崇拜起源于蝴蝶妈妈即妹榜妹略。她的蛋孵化出人类之祖姜央,以及龙、蛇、雷、等等。她是人类之母,也是苗族之母。鼓社祭所祭的第一个祖先就是妹榜妹略。在《凿鼓词》中就有“咱妈是蝴蝶,住在树心心”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