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298700000024

第24章 诗意的飞越——吊脚楼

§  吊脚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式建筑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的历史

封建时代对土家族实行遏制政策,土家人被驱赶到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加上少田少地,土家人只好在悬崖陡坡上修吊脚楼。

明清时期土司严禁普通百姓在吊脚楼上加盖瓦片或者土石,只允许使用茅草或者杉树皮,俗称“只许买马,不准差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才允许盖瓦。普通的吊脚楼三间,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左右两间为生活场所。

根据造型,吊脚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吊脚楼的传说

相传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迁居鄂西,当地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设置火堆,埋设爆竹,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仍然常常遭受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族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空中住房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吊脚楼。

吊脚楼的特点

吊脚楼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还可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

吊脚楼的文化内涵

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宇宙空间观念。土家族的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包含在人们的生活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延伸阅读

土家人这样建造吊脚楼

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在,子孙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坚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屋坚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