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298700000105

第105章 足球运动始祖——蹴鞠

蹴鞠在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到明清时逐渐衰微并最后消亡。由山东省淄博市提出保护并予以申报,2006年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史记》和《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足球运动的情况。在汉代和汉代以前,齐国故都临淄的蹴鞠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游乐方式,而且在民间广为盛行。其中,齐宣王就很热衷于蹴鞠,由此可见在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或更早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的足球运动就已广泛开展。

蹴鞠历史

蹴鞠曾经广泛盛行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六国后,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西汉建立后,又复兴盛。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

到了汉武帝时期,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在宫中经常举行以斗鸡、蹴鞠比赛为内容的“鸡鞠之会”,汉哀帝的宠臣董贤还专门在家里养了一批会踢球的“鞠客”。可见,在西汉时期,足球活动的社会面更为扩大了。

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足球。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宫词》说:“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描述了宫女打球的场面。唐太宗、玄宗都爱看踢足球,当时球门是“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胜负”。

到了宋代,社会上产生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至少在南宋时期,踢球艺人建立了自己的团体“齐云社”,又称“圆社”。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这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也可以说,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

《明史》上记载,拥兵三吴、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可见踢球已和淫乐连在一起。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踢球。朱元璋的圣旨只能禁止军人踢球,但并不能改变足球的娱乐性质。

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中国传统的蹴鞠活动被现代足球所取代。

竟技特色

蹴鞠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蹴鞠比赛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有球门的蹴鞠比赛又可分为双球门的直接竞赛和单球门的间接比赛。双球门的直接竞赛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蹴鞠的主要方式,且被用于军事练兵。进行直接对抗比赛时,设鞠城(即球场),周围有短墙。比赛双方都有像座小房子似的球门;场上队员各12名,双方进行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就像打仗一样,踢鞠入对方球门多者胜。

在专门的竞赛场地——鞠城,球门两厢对应,两边队员相对进攻,进球为胜。由双球门竞赛演变而来的单球门间接比赛是唐宋时期蹴鞠的主要方式,主要用于为朝廷宴乐和外交礼仪竞赛表演。进行间接对抗比赛时中间隔着球门,球门中间有两尺多的“风流眼”,双方各在一侧,在球不落地的情况下,能使之穿过风流眼多者胜。

无球门的散踢方式称作白打,历时最久,开展得最为广泛,有一人到十人等多种形式。白打主要是比花样和技巧,亦称比“解数”,每一套解数都有多种踢球动作,如拐、蹑、搭、蹬、捻等,古人还取了一些比较有诗意的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

延伸阅读

历史轶事两则

一、第一个因踢球名垂史册的人

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二、史上第一份首发名单

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

、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恐怕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