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传承的力量:解码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
6298000000020

第20章  姜尚《六韬》企业文化观

《六韬》之“韬”,与“弢”字相通,原为“弓套”之意,含有深藏不露之意,引申为谋略。《六韬》分为《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武韬》——讲用兵的韬略,《龙韬》——论军事组织,《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豹韬》——论战术,《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所以叫做《六韬》。该书是以周文王、武王与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内容丰富广泛,涉及战争观、战争谋略、作战指导和军事人才思想等多方面。《六韬》的问世,充实了我国军事理论宝库,标志着我国先秦军事思想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在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六韬》里体现的一些军事战略思想也可以从企业文化角度进行诠释,这些观念对当代企业文化管理有很好的借鉴。

以人为本,收揽人心

《文韬》中,周文王问姜太公如何才能使天下人诚心归顺,姜太公答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好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讲的就是能与百姓共享天下之利的人,就能取得天下,就能使民众归顺他。

这种思想对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有很深刻的启示和引导作用。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如果能够以人为本,创造出满足员工多重需要的企业文化,并能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则会使企业成员在内心产生一种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的精神。这种积极向上的理念及行为准则,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使员工在工作中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它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方面达成共识,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得人心方面,中国平安是一个很成功的范例。公司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工作期限满10年的员工,是公司的终身制员工,不得开除,从而打消了老员工对失业的顾虑。无论是部门经理还是普通业务员,甚至是临时工,只要有出色的业绩,就可以授予“嘉奖令”,同时参加每个季度一次的团体旅游,可以带家属,费用全部免单,从而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中国平安在20多年的时间内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壮大为国内保险业的领军人物,并于2007年成功上市。

赏罚分明,一视同仁

《六韬·赏罚第十一》论述的赏信罚必就是诚信,诚信可以畅行于天地,上达于神灵。

《六韬·将威第二十二》指出:“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其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主将以诛杀地位高的人来树立威信,以奖赏地位低的人来体现明察,以严明惩罚来做到所禁必止、所令必行。能诛杀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说明刑罚能及于最上层;能奖赏到牛僮、马夫等地位卑微的人,说明赏赐能达到最下层。也就是对众人一视同仁,这样主将的威信能够贯彻上下了。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考虑,它可以督促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能够自觉维护和发挥企业文化鼓励向善的实用功能,让企业文化实现一脉相承的正义延续,为企业员工恢复赏罚分明的公平意志。和奖励机制一样,惩罚机制同样需要付出管理成本,比如监察的手段、人员、机构设置以及对员工惩罚之后的后续工作等,都必须有一套严谨的规范制度。而且,相比奖励机制,更应把握尺度和程度。任何惩罚,都必须以制止不当行为为限,必须遵守合理、合情、合法的原则。如果员工的任何错误都意味着非常严厉的处罚,则会导致企业轻则士气下降,人人离心,重则面临法律风险和社会形象问题。要在企业内塑造一种“赏罚分明、一视同仁”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一方面要鼓励员工行使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以合理化建议等正常渠道完善惩罚制度,积极寻找更多替代惩罚的其他办法;另一方面,更要重视激励型管理机制。只有当员工深刻感受到不违规带来的好处,才能真正理解、认同对违规的处罚,从而减少反感,多了“我认罚”的坦然和勇气。

言路畅通,公正无私

《文韬·大礼四》载: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蔽矣。”眼睛贵在能看清事物,耳朵贵在能听到消息,头脑贵在能考虑周详。如能使天下人的眼睛都去看,就没有看不见的事物;使天下人的耳朵都去听,就没有听不到的消息;使天下人的心思都去考虑,就没有考虑不周的事情。四面八方的情况都汇集到君主那里,君主自然就能洞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文韬·大礼四》载:太公曰:“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不要轻率接受,不要简单拒绝。轻率接受,容易丧失主见;轻率拒绝,容易闭塞言路。君主要像高山那样,使人仰慕效法,要像深渊那样,使人莫测其深。英明正确,镇静公正,就是准则。君主要安详稳健而气质宁静,要柔和有节而胸有成竹,要善于与臣民协商问题而不固执己见,对人要谦虚而无私,处事要公正而不偏。

对于企业而言,谏言、沟通的路径应当畅通无阻,“通则不痛”,否则“不通则痛”。管理沟通渠道应该使管理沟通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宽的覆盖面积、更高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因此,企业应围绕企业文化、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一套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相结合、传统沟通和现代沟通相结合的沟通渠道。此外,企业管理者要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竞争面前永远公平,这样可以大大有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加强。

善于识别、使用人才

如何识别人才呢?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可见,太公所谓的“八征”,一是提出问题,看他知道的是否详尽清楚;二是详尽追问,看他应变的能力;三是用间谍考察,看他是否忠诚;四是明知故问,看他有无隐瞒,借以考查他的品德;五是让他管理财物,看他是否廉洁;六是用女色试他,看他的操守如何;七是把危难的情况告诉他,看他是否勇敢;八是让他喝醉酒,看他能否保持常态。这八种考验方法都用了,一个人的贤与不贤就能区别清楚了。

《六韬》主张,作为君王,应当推崇德才兼备的人,抑制无德无才的人,任用忠诚信实的人,除去奸诈虚伪的人。严禁暴乱的行为,制止奢侈的风气。“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再根据各种官职应具备的条件考核在职人员,甄别其才智的高低,考查其能力的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与德才相当。这就掌握了举贤的原则与方法。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源,是一切财富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正确地制定和选择人力资源战略,特别是充分发挥各类人才资源的积极作用,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对于能够融入企业文化、为企业长远发展辛勤工作、努力发挥聪明才智的人,企业要大胆使用;对那些阿谀奉承、唯唯诺诺、平平庸庸、无德无才的人,要坚决摒弃;也不能提拔那些有才但是无德的人。企业有一流的文化,就可以培养成就一流的人才,自然会形成一流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