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要建立在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理论基础上,因此在了解了文化的起源以及企业文化的内涵后,还需要对企业文化的理论进行全面阐述,如企业文化的实质、企业文化的构成和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的实质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什么?虽然各家各派对企业文化实质的表述各有千秋,但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企业文化是形成组织效能的共同认知系统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系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让员工之间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使每一个员工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样做能符合组织的内在规范要求,怎样做可能会违背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因此,企业文化绝不是一个外在的形式,它是内化于员工心理中的认同,是企业成员间达成的团队心理契约。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一种“德”的标准,员工以此与企业形成心理契约。此外,核心价值观也标志着企业的一种选人用人机制。从德与才的关系来看,德决定态度,才决定能力,能力决定成败。以德和才的标准来选人,则是:德才兼重,以德为本;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因此,企业文化的心理契约会转化为员工的道德自觉,只有符合企业的“德”从而与企业达成心理契约,员工才能够真正被企业接受。
企业文化是大家认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也就是一种固化行为模式
文化作用于人最后所“化”的就是形成固化的行为模式,就像广为人知的企业文化“猴子理论”。“猴子理论”的故事是这样的:一群猴子由于每次去摘香蕉都被喷头喷水,所以这群猴子最后被“摘香蕉——喷水”的模式所驯化而不敢去摘香蕉,后面新进来的猴子由于每次去摘香蕉都会挨打,最后也被“摘香蕉——挨打”的模式所驯化而不敢动香蕉。企业文化也是这样的模式,员工在企业中会不断熟悉企业的规则,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让新员工形成企业固有的行为模式。当然,制度和法律也能够约束员工的行为,但是制度和法律只是较低层次的标准,能让员工形成一些基本的行为方式。而企业文化有高有低,企业文化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企业员工行为的偏和正。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引导员工向高层次的境界提升。
企业文化还是一套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系统
由于种种不可确定的因素,我们不知道公司的未来怎样,但我们可以提出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目标和方向不是凭空想象提出的,它需要一系列理念支撑和假设系统。企业需要对未来、对企业的用人标准、对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的利益等做出假设,这些就构成了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文化,所以,企业文化概括起来就是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只要把握了企业文化的实质,就能够看清企业文化的真相。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应当从根本上出发,搭建心理契约、塑造行为模式和设计价值系统便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
企业文化的构成
虽然企业文化由于学科性质、发展历史、物质基础、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者观念的不同,形成了企业文化突出的个性化特征,但是,企业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亚文化,都有其共同的结构,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体系。
就企业文化的一般性而言,其结构为:一个中心、四个层次。一个中心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文化不同于其他亚文化的地方就在于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的经营为中心的,建设企业文化必须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益以及核心竞争力。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理念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由企业员工共识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和文化氛围等构成;制度层是体现该企业个性的制度规范;行为层是企业理念的综合外化,体现在企业管理者、全体员工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物质层是通过视觉反映企业的文化环境,并能给员工、社会公众带来身心愉悦的物质载体。
同时,从一般与特殊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的层次还可以分为周边文化与核心文化周边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层,核心文化是内层。周边文化又叫一般文化,如企业经常讲的服务、微笑、诚信等。核心文化又叫主力文化,它是特定的而不是一般的,一定与自身的产品或行业特征直接有关,体现企业的特殊性。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内外兼修,既要注重一般企业所具有的特征,也要从行业内部和产品内部挖掘自身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对于企业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企业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
精神文化是企业管理和经营中的思想理念部分,它包括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哲学、企业核心价值观、安全观、人才观、企业经营理念、环保理念等等。企业愿景就是一个企业希望达到的梦想和目标;企业精神是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能激励员工团结上进的一种意识和信念,它是企业整体素质的表现;企业使命往往是企业所希望完成的任务,它是企业愿景的具体落实;企业哲学则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逐渐积累和升华而形成的经营管理的深层次的指导思想;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企业所倡导或者排斥的价值标准等;而企业在具体管理中的价值理念就包括安全观、人才观、经营理念和环保理念等等。
制度文化包括一般制度和特殊制度。一般制度有人事、生产、技术、设备、岗位和财务制度等;而特殊制度则是指非程序化制度,如员工评议干部制度、总结表彰制度、干部员工平等对话制度、干部“五必访”制度(包括生日、结婚、生育、退休、死亡)、企业成立周年庆典等。
行为文化是企业以及企业人员在行为中的文化内涵和素质,包括在仪表、仪容、工作行为、教育、培训、宣传、人际活动、文体活动、环境、卫生、安全、素质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另外还包括回馈社会的公益活动、赞助活动、公共关系,这些活动也充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文化素质。
物质文化又可叫视觉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化和物质化,包括基本部分和应用部分。基本部分有企业的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应用部分则包括企业外貌,产品的特色式样,外观和包装,技术工艺设备,厂徽、厂旗、厂歌、厂服、厂花,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企业造型和标志性建筑,企业纪念品,企业文化传播网络等。
总之,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体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必须从各个层次加以把握,才能够对它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文化中的各个构成又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可孤立地看待,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应该多管齐下,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必然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经营的“铁三角”中所指示的,文化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团队正是从战略、结构和文化三方面来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的,企业文化更是渗透进企业战略和结构中来发挥根本性的作用。具体来说,企业文化主要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约束功能及协调功能。
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企业所培育的整体价值观对企业主体行为的引导上,即对企业领导者和广大员工行为的引导。对于企业领导来说,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指导功能,思路决定出路。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愿景、思维方式和伦理标准等,都可以影响到企业的重大决策。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导向功能主要从两方面来发挥,一方面是直接引导员工的性格、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引导员工。其中,后一方面更为重要,因为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本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如企业所培育的价值观始终把顾客放在第一位,那就会引导员工为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文化通过种种导向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具有了企业发展的推动功能——自我超越。
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整合,就是强力黏合剂,具有团队精神的凝聚功能。其实在一个群体中,将个体凝聚起来的主要是一种心理的力量,而不是物理力量。企业文化正是以种种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融合人们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人们的群体意识。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员工们通过自己切身的感受,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以及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整个企业联系起来,从而使得企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出巨大的整体性效应。企业文化体现了强烈的群体意识,可以改变以员工个人价值观为本位的一盘散沙的状态。企业文化就像一根纽带,把员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分散的员工个体力量聚合成团队的力量。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凝聚绝不是硬性的拉拢,而是有一种软性的聚合力和感召力,使每个员工都能产生很强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目标服从感。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之时尤其能显示出巨大力量。
激励功能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外部刺激,使个体产生出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力量,包括关心激励和信任激励。企业文化具有个人成长的激励功能,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把蕴藏在人体中的智慧和劳动充分激发出来,而企业文化的人本管理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员工在企业中能够得到重视,参与愿望可以得到满足。企业文化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关心企业发展,将自己的劳动投入到集体事业中去,共同创造并分享企业的荣誉和成果,员工也能够实现自我。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衡量,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能够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比如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一种“人人受尊重”的文化氛围中,每个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肯定、赞赏和褒奖,从而达到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企业文化的激励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艺术,不再像过去的物质奖励那样带着极强的功利性质,而是着眼于整体的文化建设和人的不断完善。因此,企业文化管理能够使员工士气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并长期处于最佳的状态。
辐射功能
从某个阶段来看,企业文化只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的职工发生影响,使企业员工为本企业的发展尽心竭力。但当企业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完整的模式时,就如同一团热力强大的辐射源,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在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就会通过产品辐射、精神辐射、人员辐射和宣传辐射等方式把企业的良好精神文化辐射到社会中。所有这些都必将产生热力辐射般的作用,把自身的能量传到周围,使得社会也或多或少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
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对员工能够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具有约束员工行为的功能,降低道德成本。它虽不强调明文规定和硬性要求,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组织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员工们自觉接受文化的规范和约束,时时刻刻心甘情愿地依照价值观的指导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某种违反这些规范的言行一经出现,就会受到群体舆论和感情的无形约束,同时使员工产生自控意识,达到内在的自我约束。这种自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纯硬性约束带来的不足和偏颇。再科学的管理制度都不可能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倘若有人要钻制度的空子,那是防不胜防的。何况通过制度进行管制,容易造成管得越严越死,员工的心理抵触越大,制度规定就越难完全实施。惟有企业文化的软约束和自我规范,才能实现良性管理。企业文化管理把以尊重个人感情为基础的外在控制和以群体目标为己任的内在自我控制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外部控制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协调功能
企业文化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在企业内部,员工在同一个企业文化下成长,能够形成共识,有了共识,员工之间就有了共同的语言,从而通过内部的交流沟通协调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企业还通过企业文化中的观念体系和企业道德,如顾客观和生态观等,协调企业与社会消费大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达到各方面的协调一致。
上面分析了企业文化的六个主要功能,除此之外还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改善功能——从官本位到人本位,知识管理的开发功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增强核心能力创新功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的功能在实际中并不是单项地表现出来,而是综合地、整体地产生作用,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整合性,企业文化的功能也具有整合性。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是内在的精神气质,有了文化的企业才能生机勃勃地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