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传承的力量:解码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
6298000000001

第1章  文化的起源及企业文化内涵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源于美日、风靡全球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哲学理念的创新和飞跃,对企业管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后很快就传到了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从80年代引入中国到现在对企业文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中国的文化学者们对企业文化的内涵以及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阐释。

企业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对文化起源的探究很有必要。企业文化正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而出现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以及员工具有规范和塑造的意义,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保证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

文化的起源

在汉字里,“文化”本来是“文”和“化”的复合词,文指“修”,化指“变化”,后来才合二为一,一起使用。《说文解字》里对两个字的解释如下:“文,错画也,修饰也;化,教行也,变也。”这从中“文”与“化”的甲骨文写法就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左边的“文”字是一个人形,胸部纹身,右边的“化”字是两个人形,一正一倒,象征变化。这就是说,“文化”的本意是经过人的修饰使得事物发展变化。

所以,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结果,即“自然的人化”;而狭义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易经》里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说法;刘向在《说苑·指武》里曾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可见,“文”是指社会伦理规范,“化”是教化的意思,“文化”就是要以伦理规范改变和教化世人,使人们成为在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上合乎特定礼仪规范的人,或者说“文化”能够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和计划的人。

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cultum”、“colo”等词,意思是栽培、培养和驯养等。通俗地讲,就是通过人工劳作将自然界的野生动植物加以驯化和培养,使之成为人需要的品种。后来,还包括对个人技能、人格、品格和心灵的修炼,以及人际关系和友谊的培养等。所以,其含义从人对自然的驯化引申为对人本能状态的教化和培养。总之,文化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因此,中西方对文化的理解都强调了文化的改变和规范作用,其最基本的含义是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文化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人及社会发展的作用。企业文化就应该在这样的框架下加以理解,企业文化对企业以及员工具有规范和塑造的意义,下面将具体展开。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中的文化,一定是在一个企业共同体中形成和展开的。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是:在一个企业中,由于员工拥有共同的任务、共同的环境、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行为和共同的感觉,必然会形成一些共性,企业对于员工具有共同的意义,员工对企业也有着共同的理解,从而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就随之形成了。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进行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发展出了共享的基本假定,这套假定长期以来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从而传达给新成员,影响他们如何认识、思考和感知问题,这就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价值观、规范、假定和象征,以塑造员工的行为。

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所倡导和积累的,经过筛选、提炼而形成的价值理念。它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目标、共同价值观、企业作风、行为规范、企业伦理、企业形象等为主要内容。它是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潜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