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做人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6294000000022

第22章 22 淡泊名利方能成大器

淡定的人总是能够达到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他们拥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拥有洞穿世俗的眼力。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成大器,才能攀上高峰!在物欲、名利横流的时代,我们更应守住淡泊,不被名利烦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北宋包拯有一首诗说:“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木终成栋,钢精不作钩。”意思是要以淡泊名利做人,以廉洁耿直立身。这首诗确实是他一生的写照。

包拯的廉洁之道在于“不取”二字。他生活很俭朴,虽然官越做越大,但是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生活用品、饮食都和当地老百姓一样。

端砚、湖笔、徽墨、宣纸被列为文房四宝中的极品。每年端州都要向朝廷贡奉一定数量的端砚。为了升官发财、办事行贿,历任端州知州都假借向朝廷上供的名义,大肆向制砚者索要比贡数多几十倍的端砚,以巴结、贿赂朝中的权贵。包拯任端州知州后,对这一恶习深恶痛绝,决心根除弊端。他下令每年端砚的制造数量以朝廷所需数额为准,除此之外,制砚者多一方也不许造。到包拯任职期满,离开端州时,包拯没有带走一方端砚。

包拯不仅自己清正廉洁,而且严格约束属下,想方设法断绝他们的索贿之道。当时,按照旧的制度,凡是去官衙告状的人都不能直接来到公堂上诉,必须经过守门吏员的盘查和侮辱,所谓“有理无钱莫进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包拯升任开封府尹后,下令大开公堂正门,让告状的人直接来到公堂上陈述是非曲直,吏员便没有机会欺诈侮辱那些来告状的人。

中国古语中“非淡泊无以明志”,是指养德方面;“非宁静无以致远”,是指修身治学方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求学的道理。也就是追求不苟求,既出世又人世。正是包拯清心淡泊,官居上品,为百姓做了无数好事,他才博得了一世的英名。只有对名利淡泊才能不为名利所累,潜心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

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元素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了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居里夫人却说:“有两把椅子就够好了,如果椅子多的话,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3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就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生活很节俭。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好的纸片,在上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世界闻名,但她却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继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获诺贝尔奖之后,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两对后辈也相继获得了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芰,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荣获1956年诺贝尔和平奖。

居里夫人淡泊处世,淡对人生,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人生境界,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浮躁的时代,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写一行诗,似乎都不容易。人生在世,难免会被很多的事情所羁绊,很难达到心静的意境。其实这些浮躁的根源不是时代的本身,也不是琐事太多,而是我们对名对利看得太重而造成的结果。

如果能把这一切看得平淡一些,就能找到让人心静的港湾。淡泊是一种从容,是对人生和世界的彻悟和超越。再富有的人也是一日三餐,再贫穷的人也要活着。淡泊给予我们的或许不多,但是往往能把我们所必需的东西给予我们,名利给予我们的可能很多,但是却可能丢掉了我们所必需的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