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创造,你心里也许说:该想的别人想过了!该说的别人说过了!该干的别人干过了!该画的别人画过了!该写的别人写过了!该作的曲子别人早谱好了!该发明创造的别人早发明创造过了!真是生不逢时,在我的生活中,没有问题,没有挑战,没有追求,也没有机会。我还有什么创造?我还能创造什么?
但是,我要说:且慢。
你知道如何杀死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吗?用开水还是用冷水?想把青蛙扔进开水中烫死,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它对突然的高温会做出迅速反应,动用强大的肌健,“噗”地一声跳出水锅,弄不好还会溅你一身开水。相反,如果把青蛙放在冷水里,慢慢加热,它就会以为是徜徉于自己温和的家园,怡然自得,无所察觉。等到它意识到危险,那就太晚了,它已经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了!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解决问题难,发现问题往往更难。我们所以难于发现问题,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对周围的生活变化缺乏敏锐的反应。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大部分挑战和重要问题,都不是开水而是逐渐升温的水。它们往往已将我们置于困境甚至死地,却不动声色,让我们感到身处温柔之乡。这样一来,我们发现不了问题之所在,怎么谈得上解决问题,又怎么谈得上创造呢?
纵观人类的历史,杰出的创造大师总能明察秋毫,见微知著,于细小平凡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并把问题视为挑战和成功的机会,加之以持久不懈的努力,终于把“?”拉直,变成“!”,为人类作出创造性贡献。
人作为创造者,应该保持敏锐的感觉,应该主动寻找问题,敏锐地察觉环境的脉搏跳动。如此,许多生活情境都会让我们发现问题。问题可以产生于需要、成长和理想之中,可以产生于无聊、厄运和逆境之中,可以产生于化解纠纷或排除障碍之中,可以产生于改善现状和憧憬未来之中,可以产生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切行动中。就是说,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像青蛙一样,我们没有及时地发现问题。于是,我们似乎不能再有所创造。
威廉·詹姆士说,我们是在冬天学会游泳,在夏天学会溜冰的。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我们平时要保持足够的警觉,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我们平时有所积累,才能有所创造。一位牙科大夫,他每天早晨有意识地写下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整理,通常一天至少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逐渐在治疗上有了很多的创造性成果。一位学者,每日清晨花一两分钟时间以几种方式写下同一个问题,也有了很多创造性的建树,获得很大成功。创造的机遇就是这样在我们的眼前,我们需要的是有敏锐的反应,有长期的积累,我们就会享有创造的快乐。
好,现在请你也来享受一下创造的快乐!
请看下面这个问题:一位老农有一块地,形状如图所示。他要把它平均分给4个儿子,每份不仅要求面积相同,还要形状相同。你看应该怎么分?
先试试,再看答案。答案在下页。(作者注:排版时请把答案图与上图分开,排在下一页)
解决上面的问题,你就是在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力就是产生新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也就是在创造活动中现出来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也许,你还对自己的创造力有所怀疑:我也有创造力?其实,不仅大的创造发明活动需要创造力,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活动都离不开创造力。
说到这里,需要弄清两个概念:真创造与类创造。
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一般有两种情况:“真创造”和“类创造”。所谓真创造,是科学家和发明家,创造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的活动。所谓类创造,是对个体而言的,如学习过计算矩形和三角形面积的学生,发现把梯形分割成矩形和三角形,便可以求出它的面积。这种思维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的过程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是其思维的产物对个人来说是新的,而对人类来说则是已知的,所以这种创造活动被称为类创造。
上面我们刚刚做过的那个分地的练习,就是这样的类创造活动。有许多人误认为,只有在真创造中表现出来的,才能称之为创造力。这是大错特错的。创造力决不仅仅表现在真创造中,在类创造中也同样存在着创造力。类创造中表现出的能力以及个性品质,与真创造中的是相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类创造是真创造的准备,真创造是类创造的发展。如此说来,生活处处都有创造,生活处处都需要创造力。离开创造力,就没有人类的发展,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今天的生活,没有未来的希望,当然,更没有我们的成功。
从实践上看,类创造往往表现在我们青少年身上。虽然在学生时代真正有所创造发明的到底是极少的,但是,我们在类创造活动中,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一样开发锻炼我们的创造力。由于我们在类创造中逐渐形成了创造力,就为以后在工作和事业中的真创造的顺利进行做了准备。
生活需要创造,创造需要我们。我们应该满怀希望和信心,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利用一切时机开发自己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