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英烈先贤谭嗣同之不凡事迹的记述,民国时期编撰的《清史稿》一书所言甚略,而作为谭嗣同重要同志之一的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史学家、也同时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发起人和参与者之一的梁启超先生,在谭为变法图强殉难后为了缅怀自己的热血同仁而不吝笔墨撰写了《谭嗣同传》一文,即成为了我们今天研究谭嗣同生平活动的重要资料,可谓殊为难得。
谭嗣同(1865-1898年),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显得卓尔不群,风度倜傥而有大志;好博览群书,而能贯通其中大意,因之善写文章;尤其他还一改文士的柔弱、虚浮习气,喜好任侠,精于剑术,曾经他在给友人的书信中就自道“斗酒纵横,抵掌《游侠》之传”,高吟“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据说他偏好读《墨子》)。他是世家子弟,父亲谭继洵曾经官居湖北巡抚(可谓显宦),为此清末时名臣翁同龢就曾称誉他道:“高视阔步,世家子弟桀傲者也”。只是谭嗣同的身世也颇有可怜处,他幼年即丧亲母,父亲暴虐专制、思想保守,谭嗣同深为其苦。然而这倒也养成了谭嗣同非同一般的个性。他能够心系家国之危难,勇于担当,而虑患深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聪明才智也在不断取得可喜的惊人进步。
谭嗣同长大后并没有选择去走寻常的科举入仕之路,无疑在他年轻的心底是痛恨令士林不振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他在20岁左右的“弱冠”之年即从军到了遥远的新疆,后来又游走在当时的新疆巡抚刘锦棠的幕府,为巩固新疆的边防与政权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难得的功勋。刘锦棠非常赏识谭嗣同的才华,准备向朝廷荐举他入朝为官。可是不巧的是,正赶上刘锦棠“以养亲去官”,暂时离开了工作岗位,荐举谭嗣同的事也就被搁置下来,而谭嗣同也从此开始浪迹江湖。
自从离开刘锦棠幕府后的十年间,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乃至末路穷途、海角天涯,他不辞辛苦,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尽力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尤其注意结交各地的豪杰人物。传说其中有一次他在西北时,曾单骑入荒山,七天行数千里,回来时腿裆已血肉模糊。只是无奈他的父亲谭继洵为人小心拘谨,常常不许他远游,以此使得他“未能尽其四方之志也”,可谓憾矣。
不过,我们从谭嗣同独特的人生成长道路中也可以体会到一点,那就是他的慷慨捐生——绝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