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论语心得全集
6283600000011

第11章 承认无知才是大智慧

人最怕的是不懂装懂。如果不懂,一般还不敢随便去做事,出问题的可能性会小些;如果没有完全弄懂,却又自认为懂了,那么,放开手去做的时候,往往差之毫厘而谬之千里,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因此,究竟明白不明白,必须自己清楚,千万不能不懂装懂。

唐代的元万顷是辽东道的管记,当时高丽王莫离支有不臣之心,与朝廷的关系紧张。朝廷上下对此都极为关注。元万顷也关心这件事,他作了一篇檄文,讥笑非议高丽王莫离支愚蠢,不知道守住鸭绿江险要处。莫离支在回报文章中说:“恭敬地听到你的指示了。”于是调兵守住鸭绿江险要处。朝廷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大为恼火,把元万顷流放到了岭南。

这位元万顷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博才多学,迫不及待地炫耀自己、卖弄学识的结果,是影响到了国家政事与自己的仕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最简单朴实的人生道理,却也是很难做到的。大概因为聪明之人难以抑制住自己内心的卖弄与炫耀,愚笨之人又难以克服自己的自卑与狭隘,这两种情况,都会直接地导致不懂装懂的情况出现。

文人读书,武将用兵,所以轻浮的文人喜欢在武将面前卖弄。曾经有一个姓李的元帅,战功累累,功业赫赫,一个读书人想讨好这位李元帅,作诗相赠。因为元帅姓李,所以这位士人就联想到了汉朝的名将李广,他想,把李元帅与李广相提并论,李元帅一定会心花怒放的,所以诗中就有这么一句:“黄金合铸李将军。”

不料元帅阅后勃然大怒,立即命手下将他拖出去鞭打了一顿。读书人直喊冤屈,李元帅怒气冲冲地说:“我劳苦多年,今年刚做元帅,你居然想让我降职做将,我不打你打谁?”

元末明初,张士诚占据平江,遣其部将左丞相吕珍守绍兴,参军陈庶子、饶介之在张士城的帐下做幕僚。陈、饶二人素负才名,且诗语俊丽,广为人知,而此二人也以此而洋洋自得。有一天,这两个人闲来无事,就想讨好吕珍,于是陈庶子赋诗,饶介之作画,题一纨扇派人给吕珍送去。吕珍打开扇子,只见上面写道:

“后来江左英贤传,又是淮西保相家,闻说锦袍酣战罢,不惊越女采荷花。”

吕珍把这首诗把玩良久,突然大声地咆哮了起来,说:“我为我的主人镇守边疆,不避生死于锋镝之间,这份忠诚天日可鉴,岂是因为爱一个女子而不让她受惊呢?陈庶子与饶介子这两人竟然如此羞辱我,如果让我见到他们,我必杀之。”

马屁拍到了马脚上,这样子的笑话,在历史上有许多,究其原因,是不明就里,少见多怪。

唐朝刘秉仁任江州刺史,从京城里把一个骆驼带到江州,放养在庐山下。去往野地的人见了大惊,敲起鼓来聚集众人把骆驼射死了。于是把情况禀告刺史说:某日于某处捕获庐山精。刘秉仁命人抬来,见是自己放养的骆驼。

宋朝乾道间,林谦之为司业,与正字彭仲举游天竺,小饮论诗,谈到诗圣杜甫的妙处,彭仲举借着三分酒意,就大喊大叫起来:“我要杀了杜少陵。”意思是说杜甫的诗才太好了,让他嫉而生恨。不曾想附近却正好有一个路人经过,听到之后就跑去告诉别人,说:“林司业与彭正字在天竺密谋杀人。”别人问所谋杀者为谁?回答说:“只知道他们要杀杜少陵也。不知是何处人。”闻者厥倒。

很多时候,只有像孔子所教导的那样,坦率地承认我们自己的无知,反而对我们的人生事业会产生更切实际的帮助。唐代名诗人元稹在鄂州时,周复做他的从事。元稹曾写诗,并让其他人步韵奉和。周复就带着簪笔笏板来见元稹,说道:“我偶然因为与大官来往,错误地使我考中,实际上我写诗作赋都不会。”元稹听了,赞许地说:“如此诚实,比会写诗的贤德。”

可见,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越是认识到自己无知的人,就越是能够避免屈辱,越是有益于自己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