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再造世界的100个奇迹(上)
6272300000042

第42章 世界民主自由的奠基石——公元1215年英国大宪章的签订

13世纪初期,英国封建诸侯掀起了一场限制和削弱王权的斗争,斗争的结局是当时的英国国王约翰被迫与诸侯签订了著名的“大宪章”。大宪章有限制国王权力的条款,为诸侯们争得了最大可能的权利,同时也赋予城市人民自由贸易和自治权利,英国商人和手工业者(第三等级)第一次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占人口5/6的农民则没有被考虑在内,尽管如此,它仍有重大的进步意义。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对大宪章的内容给予了新的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解释,从而大宪章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为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又对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制订宪法的思想依据起了重大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以“自由大宪章”的光辉名称载入了人类史册。

(1)暴政独裁,众叛亲离

12世纪中叶英国金雀花王朝第一代国王亨利二世统治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着手整顿封建秩序,使得在他执政之前曾因封建统治阶级内讧而一度被削弱的王权重新巩固起来。

亨利二世去世后,其子理查一世继位。这位徒有虚名的君主,在位十年间只有几个月住在英国,其余时间都在国外作战,直到公元1199年战死在法国为止。理查一世一生穷兵黩武,并因之而横征暴敛,造成国家财政拮据,天怒人怨,使得王权逐渐失掉了在国内的阶级基础和一切可能与之联盟的力量。

公元1199年,理查一世的弟弟约翰继位。他虽然从父兄手中继承了一个横跨英吉利海峡两岸的庞大帝国,但国内紧张的阶级关系却使他的统治面临危机。然而约翰却利用从亨利二世继承下来的强有力的国家机构,对各阶层施加压力。他以封建习惯法所不许可的方式,任意没收附庸的领土,干涉领主法庭的审判权力,激起了大封建主的愤怒。过去一直支持王权的骑士和市民,也苦于无止境的横征暴敛而背离国王,在国王和诸侯的冲突中站到了诸侯一边。曾经支持国王的教会,此时也因国王干涉教会的选举和苛捐杂税的增加,转而支持诸侯。约翰在同大封建主的斗争中失去了以前的支持者,从而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

国内不满情绪的激化还来自约翰对外政策的失败。公元1202年,毕生致力于法国统一大业的法王腓力二世以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为由,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至1206年,约翰大部分在法国的领地相继脱离了英国的控制,成为法国的领地,这使得英国同欧洲大陆的联系遭到严重的削弱,财政收入减少,因而引起了英国贵族集团和市民阶层对约翰的极大不满。

正当约翰陷入内外交困境地之际,他又因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人选问题与教皇英诺森三世发生了冲突,双方因此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公元1208年至公元1212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先后颁布敕令,宣布在英国停止宗教仪式,开除约翰的教籍和废黜约翰的王位。

(2)四面楚歌,宪章出世

约翰失去了土地,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失去了教皇的支持。但他又有了一个压倒一切的目标那就是恢复他失去的领土,让他头上的王冠熠熠生辉。

公元1206年远征普瓦图的结果,向约翰表明再也不能这样继续惨败下去,同时也表明,要想直接对付法王,需要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其后的八年间,约翰把全部精力投在了备战上,而战争是需要巨额钱财的。新制定的对租金和动产的税收,增到了惊人的数额。1214年,约翰不顾诸侯们的反对,与德国皇帝奥托和佛兰德尔伯爵联手向法国发动进攻。英法双方在法国布汶地方进行决战,约翰及其同盟者被彻底击败,约翰逃回英国。

公元1215年初,诸侯们全部武装去见约翰,提出自己的要求,结果遭到约翰的拒绝。约翰此举引起了全国的愤慨。诸侯们组织了一支武装向伦敦挺进,而伦敦的市民则向诸侯的军队敞开城门。埃克塞特城和林肯城效法首都,苏格兰和威尔士答应支援诸侯们的行动,北部的诸侯也迅速驰往伦敦与同僚们会合。约翰此时才发现,站在他对面的乃是整个手执武器的民族。

公元1215年6月15日,约翰被迫在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草地与诸侯开始谈判。双方经过一番争执,终于在6月19日达成协议,约翰被迫在诸侯们起草的“大宪章”上签字署印,表示认可。

(3)旧诗新吟,民主基石

《大宪章》的公布,给暴政统治下的痛苦的国民带来希望。历史上,它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首创。

尽管,大宪章完全是为了自己阶级谋求私利的措施,其目的在于确定上层贵族和教会的特权,而丝毫不顾大多数英格兰平民和广大农奴的利益,但贵族们由此对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得以加强。可见大宪章毕竟是诸侯借广大劳动人民不堪忍受压迫剥削而合力取得的成果。宪章里有限制王权的条款,有赋予诸侯权利的条款,同时也写下了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条款。大宪章抑制了国王的专制权力,为贵族后来建立寡头执政所进行的百年斗争迈出了第一步,所以有人说,大宪章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