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如何站好三尺讲台
6255000000026

第26章 师生沟通的口语艺术

统计数字表明,一般人每天用于讲话的时间平均是1小时,如此累积下来,人一生中用于讲话的时间长达两年半,倘若记录下来,便是1000部每部400页的巨著。作为吃“开口饭”的教师,一生中所讲的话更是远超这个数量。但是,许多教师只是一味“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话,却没有好好反思、研究过教师语言的质量问题。

做好有效的师生沟通,除了要懂得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来说话以外,提高自己说话的艺术水准就是更进一步的要求。这是区别一个教师能否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位优秀教师其实都是不同风格的语言大师。要掌握好教师口语的表达艺术,并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实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幽默

恩格斯曾说过,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幽默能够反应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中重要的积极因素。人际交往中幽默也不可缺少,人们都喜欢言辞幽默的人,幽默的话语常让人开怀一笑。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学生们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顺畅了。

在对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进行批判教育时,教师们也常采用幽默的方式。这样点而不破的幽默式批评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保护了学生们的自尊。

上课铃声已经响完,课堂里却安静不下来:有些学生在谈笑风生,有些学生在静观窗外,还有两个学生在伏案而睡。教师先咳嗽了一声,然后略带笑意地对大家说:“请那几位聊天的同学像那些眺望远方心游万里的同学学习,给那两位趴着睡觉的同学一个安静的好环境。”

教师幽默的话语真可谓“一石三鸟”。一阵笑声后,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富有幽默感的人一般都心胸宽广,对人宽容。所以,幽默往往也是师生关系的良好润滑剂。

一位年轻人至今也忘不了当年的一件小事:他小的时候特别胆小,尤其害怕老师。有一回他们小学组织春游,在校车刹车时,他一踉跄重重地踩了新来的班主任一脚。于是他大惊失色地向老师连连道歉:“老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请原谅我,实在对不起……”哪知老师笑着揉了揉脚后轻松自在地答道:“呵呵,没关系,其实老师也有责任,把脚放错了地方。”车厢里爆发了一阵笑声。这位学生也如释重负。长大后的年轻人说永远忘不了这一幕,因为他从中学到了老师待人的宝贵原则。

幽默有时也用来补救教师在师生沟通中产生的一些失误。

由于了解情况不够,一位教师错误地批评了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当场辩解,教师也立即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面对教室里安静而又尴尬紧张的气氛,这位老师立即冷静下来,说:“经调查,我们认为对某同学的指控不能成立。经本人慎重考虑后决定:接受该同学的上诉,撤销原判,为某同学彻底平反昭雪。”然后,这位教师把目光转向其他同学,认真而诚恳地说:“今天我批评了某同学是因为自己了解情况不够,错怪了他。为此,我向某同学表示歉意。”这位教师通过使用法律公文式的夸张语言营造了幽默的氛围,化尴尬困窘为一团和气,从而又顺利地过渡到了和谐的师生沟通的情境。

幽默有时还可以用来给教师自我解嘲,以弥补自身一些本来无法改变的缺陷。

刘老师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美中不足的是头发有些谢顶。当他第一次走进某个教室时,下面传来阵阵窃笑和喃喃私语,几个同学指手画脚地指着自己头顶作怪相,还有调皮鬼说:“飞利浦灯泡,节能又省电。”刘老师不动声色地走上讲台,轻松自若地说:“今天是我和同学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大家就要在一起学习生活了。呵呵,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想你们一定会从本质上理解我这颗一看就是绝顶聪明的脑袋的。”聪明的学生马上理解了老师这番话的含义,大家用会心、和善的微笑接纳了这位新教师,并对这位教师产生了第一份好感。

由于幽默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有些教师发出了“向崔永元靠拢”的呼唤。但教师在运用幽默时必须把幽默和低俗油滑、刻薄讽刺等语言区分清楚,而且还须注意场合等问题。

反语

古语有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太极拳理论讲究的是“欲进先退,欲前先后”。师生沟通中,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有时教师口头说出的意思和自己的真实意图恰恰相反,这样反而能成功。这就是反语的妙处所在。

反语可用来提高批评人的效果。《晏子春秋》中有晏子用反语来说服齐景公的故事,这与下面一位班主任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许多男生开始在这一阶段追求“成人化”的表现,熟悉教育心理的老师在发现班里不少男生也迷上了抽烟之后,并没有横加指责,而是采取了诙谐幽默的反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是这样说的:“今天,我们来谈谈吸烟的好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句话引得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师继续道:“第一个好处是吸烟引发肺部疾病,夜夜常伴的剧烈咳嗽能够吓退小偷;第二大好处是咳嗽久了导致驼背弯腰,这样的身形可以为国家省去不少布料……”这种诙谐的反语暗示了吸烟的害处,使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和理解了教师的用意。

模糊

请看电视剧《鲁智深》中的一段台词:

法师:尽形寿,不近色,汝今能持否?

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沾酒,汝今能持否?

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

智深:(犹豫了)……

法师:……

智深:知道了。

鲁智深真可谓是善用模糊的高手。

同样,在师生交往中,有时会因某种原因不便或不愿把自己的一些意见清楚地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模糊的语言技巧,把输出的信息“模糊化”,为进一步沟通留下余地。当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事情的始末并无全面了解之时,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尚不明朗时,运用模糊语能给教师留下主动性和灵活性。

例如,有学生向老师反映说班里有一对男女同学在“早恋”,在没有彻底弄清楚情况之前,这位老师并没有立马采取行动,只是对这个反映情况的同学说:“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老师会去查一查的。在此之前,你们先别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我会把这个问题处理好的……”这位老师表面上的云淡风轻和话语间的模糊含义,不仅避免了学生们私底下扩大事态,也为老师今后正确恰当地处理此事留下了余地。

模糊有时也是为了照顾对方的自尊,尤其是批评性的语言。

例如,教师在班会上讲评学生的问题时,一般都这么说:“绝大多数同学是好的,少数同学还存在问题,个别同学特别差。”这种说法不仅保护了存在问题学生的自尊,同时又对他们起到了提醒、敲打的作用。

模糊有时还是为了回避某些敏感的问题。

学生问班主任:教我们班级的任课老师中您觉得谁课上得最好?教师答:各有千秋吧。又比如,学生问:老师,您是不是最喜欢我们班的某同学?老师答:我喜欢我所有的学生。值得注意的是,模糊不等于糊涂。糊涂者思路杂乱、逻辑不清,而使用模糊语言者思路是清晰的,目的是明确的,语言本身也符合语法逻辑。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沟通的语言需要明确,模糊表达只是在一定情境下的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