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偷走了你的时间
6216700000010

第10章 与时间同行,高效利用时间的诀窍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时间好似一匹千里马,如果你不能很好地驾驭它,它便脱开缰绳飞奔而去。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勒紧缰绳,驾驭这匹千里马奋勇向前。光阴似箭,短短人生能够经历多少春夏秋冬?一切只在于你弹指的瞬间,当你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有意义,才会无愧于心。诚然,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但这种价值的创造却是随时间的延续来实现的。所以,与时间同行,懂得高效利用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1.时间管理有利职场抗压时间是固定的、有限的,不可增长的,而工作上的任务却几乎在无限增长。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波澜不惊、坦然面对,这是许多职场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心态调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在从看似神秘的时间迷雾中,也有一些可以把握的规律和方法。

从精神上进行自我超越。卡耐基说:“我非常相信,这是获得心理平静的最大秘密之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我也相信,只要我们能确定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标准,就是和我们的生活比起来,什么样的事情才算值得的标准,我们的忧虑有50%可以立刻消除。”为什么我们会产生痛苦、不安和彷徨?归根结底是因为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也就是说,自己没有清晰的价值观和人生定位。因此,调整好心态的第一步就是彻底弄清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哪些东西是我所偏好的?哪些是我最为珍贵的东西?什么是我真正想追求的东西?我如何定义成功、快乐和幸福?把每个问题想清楚,给自己找到确定不疑的答案,让自己明确生活与工作的理由。当遇到问题、挫折时,就用这些标准去解释、衡量,我们自然就会心安理得,自然就会找到生命的阳光和快乐的源泉。

及时调整心态。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生活如此强大,个人如此渺小,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的工作、生活样样顺利、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用好今天;你不能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自己。要做到这些的关键,就是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剔除消极想法,让自己尽量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面貌。有了好的心态,我们对待工作才能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到对工作全心投入,以最快的时间把工作做得最好。这相当于间接形式的省时。换个角度看,危机不止是危机,它后面是转机;压力除了是压力,它后面隐藏的是动力;经历挫折后个人能够获得成长。总之,事情是好是坏,并不在事情本身,而取决于我们的视角和心态。任何事情都有两个以上的选择,我们要做到的是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使自己每天过得健康愉快,便是对生命时间最大的延长。有研究显示,一个时常保持乐观的人,在处理问题时得到满意结果的机会比不乐观的人要多20%。积极乐观的态度不仅会平息由环境压力而带来的紊乱情绪,也较能使问题导向积极正面的结果。

多做理性反思。所谓理性反思就是积极进行自我对话和反省。对于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言,面对压力和不良情绪时他会自问:“如果没做成又如何?”“如果真的像别人说的那样又如何?”这样做并非是找借口,而是一种有效疏解压力的方式,会带给我们时间上的益处。为某件事而一直沉浸在低沉、恶劣的情绪中,难道不是对时间的浪费吗?如果迅速转换心情,将注意力投入到新的事情之中,便是一次对时间的战胜。在不断地自我追问中,我们会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同时,养成记心情日记的习惯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理性反思方法。它可以帮助你确定是什么刺激引起了压力和心情不好,通过检查你的日记,你可以发现你是怎么应对压力的,结果怎么样,又该如何应对外界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如何塑造自己阳光的心情。坚持一段时间后,回头审视你的日记,你会发现自己在应对压力方面越来越有经验。

懂得享受生活。我们的人生目标应该是一个多元素体系,不能太单一。工作、事业、金钱、权力、名誉,是耗费我们时间的主要方面。然而,我们不能一辈子活着就为这些,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维持健康、陪伴家人和孩子、发展个人爱好、与朋友聊天、旅游等。世俗的成功标准几乎将我们变成时间的奴隶,我们要奋起反抗。另外,好好把握业余生活,不要把工作上的压力和不良的情绪带回家。为自己留出休整的空间,与三五知己一起交谈、倾诉、阅读、冥想、听音乐、处理家务、参与体力劳动等,都是获得内心安宁的绝好方式。持之以恒地交替应用你喜爱的方式并建立理性的习惯,逐渐体会它对你身心的裨益。

不要变成工作狂。现代职场人士总感觉时间不够用,甚至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忙就是效率,有些人不知不觉变成工作狂,有些人迫不得已被戴上工作狂的帽子,有些人则以工作狂的状态为荣。时间管理的关键是不要让你的安排左右你,你要自己安排你的事。在进行时间安排时,应权衡各种事情的优先顺序,要学会“弹钢琴”。对工作要有前瞻能力,把重要但不一定紧急的事放到首位,比如做计划、学习、锻炼身体、授权等。如果总是在忙于救火,那将使我们的工作永远处于被动之中,也不会常有阳光快乐的心情。

重视沟通的作用。平时工作再忙也要花些时间和心思积极改善人际关系,特别是要加强与上级、同事及下属的沟通,在家中则多注意与配偶、孩子、父母的情感交流。在压力过大或情绪不佳时,要坦诚地跟比较知心的朋友或家人倾诉一下,不要试图一个人就把所有压力与痛苦都承担下来。要筹建自己心情的蓄水池和支持系统,成功时与人分享,挫折时找人倾诉。

不断让自己变强大。工作中对业务不熟悉,对自己接待某个客户的结果或接手某项重大方案感到不确定,或是对于目标的达成感到力不从心,或是担心自己被淘汰,或其他原因,导致自己觉得压力重重。处于此种境况中,时间对你来说更多的是种累赘。那么,让时间对你的意义是积极、愉悦的,使自己缓解压力和减少不安,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多学习,尽快了解、掌握业务知识,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身的能力。抓紧一切时间多读书,多与人交往,留心学习他人长处,遇事多思考,积极参加公司的培训,总之,通过一切途径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等到你对手头的一切都“会了”、“熟了”、“清楚了”,个人能力非常突出时,你的自信心自然会变得饱满,成就感自然会增加,你的快乐与阳光指数自然会上升。

把握好今天。压力与消极情绪的产生有着一个共同的来源,就是为明天和将来并未发生的事而焦虑和担心。要减轻压力,消除不安情绪,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去观望遥远的将来,而是着手眼前。眼前的事都是清晰、可触摸的,也是需要马上行动的。为明日做好准备的最佳办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昨天是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倍加珍惜。将一个个今天牢牢把握在手中,最终就拥有了一个美好的人生。生活只能一天天地过,每一天都是今天,而不是昨天或明天。把握好了今天也就是把握了明天的昨天;把握好下一个今天,也就把握了明天。所以,与其悔过去,盼明天,不如认真过好今天。

健康的身心是我们塑造阳光心态的基础,具备阳光心态的人才可能有更强的时间意识去掌控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节奏。学会肌肉放松、深呼吸,加强锻炼,保证充足完整的睡眠,保持健康和营养等,这些是缓解工作压力的小技巧。而要想全面战胜职场压力,最根本的是做好时间管理。你按照规划或者提前将该做的事完成,便不会面临因任务期限已到却没完成的巨大压力。

2.根据生物节律巧妙安排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有时体力充沛,情绪饱满,精神焕发;而另一些时候却又感到浑身疲乏,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迥然不同的两种情况是怎么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的呢?

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的伟大医学先驱希波克拉特就发现:一个人的健康、情绪在他降临人世时就已决定。他以此嘱咐他的学生们,在医治病人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出生年月与病情的发展日期之间波动的情况。因此,经过他治疗的病人往往能较快地恢复健康。

20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人体生物节律的奥秘,总结出人的体力状况变化以23天为一个周期,情绪状况变化则是以28天为一个周期。此后,奥地利教授阿尔弗累特·泰尔其尔,在研究了大量学生的情况后,得出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结论。于是,关于人体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生物节奏规律,便逐步被揭示开来。

为什么会有生物节奏?因为生物体内存在着多种生物规律,调节和控制着生物的行为和活动。人的体温、血压、血糖含量、基础代谢率会发生昼夜性的变化;人体各种器官的机能,人的痛觉、视觉和嗅觉,人对疾病、噪音和药物的敏感性,也都有周期性的变化。

大自然中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自己的“时间表”。例如,控制蟑螂昼夜活动节律的生物钟,在蟑螂的咽下神经节里;雄鸡报晓使用的生物钟,在鸡脑的松果腺细胞中。

平常我们经常提到“生物钟”的话题。生物钟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不可小看的影响。它到底是什么呢?它其实是存在于我们身体内的看不见的“时间表”。人体的生物钟在哪里呢?美国的一些解剖学家已经发现,在人的脑干中存在着一个管理时间节奏的神经核,由它控制的节律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有相当的影响。当然,人体内的生物钟决非仅此一处,科学家们正对此进行探索和研究。

事实表明,人体生物钟的活动会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例如,一个人本来情绪正常,个性开朗,若突然遭受意外打击,如某个至亲突然离去,或事业猛然间崩溃,他的情绪很难保证不会一落千丈。一个原本情绪低落的人,如果走在路上正巧遇上众人正在追赶小偷,此情景会使他的大脑及身体发生系列应激反应,激发他内心的勇气与胆量,让他变得瞬时兴奋起来,接着上前奋力捉拿小偷。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皮层对脑干等部位,确实有调节和支配的作用。决定人的行为的因素很多,生物节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身体的健康状况、人的精神状态等,都会对人的行为有所影响。

根据生物节律的不同,人通常分为“早晨型”、“夜晚型”,即“百灵鸟型”、“猫头鹰型”几种。大脑的活跃周期因人而异,有的人白天做事效率高,有的人喜欢晚上做事。如果你要进行大量记忆,就应该清楚自己属于哪种大脑活跃类型,在你大脑活动的巅峰期去学习,那样才会事半功倍。

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生物节奏呢?首先,保持旺盛精神状态十分重要。当体力、情绪和智力状态处于高潮期时,就充分利用自己良好的“竞技”状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多作贡献。而在体力、情绪和智力处于低潮期和临界期时,就应让自己学会放松。紧张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体力和大脑的机能,使工作和学习效率进一步下降。在低潮期要做到:适当注意休息、锻炼和营养,注意用脑的卫生,如变换大脑活动的方式,轮流学习不同的内容,使大脑的各个区域交替活动、劳逸结合,这样可以使大脑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潮状态,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掌握人体生物节奏的规律,是为了扬长避短,使人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那么,如何利用和调节自己的生物节律呢?

如果持续高强度用脑的工作现状已形成,但又与生活、学习发生矛盾,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调节。至于大脑的每日生物节奏是否可以进行调节,国内外研究者尚无定论。但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我们是可以主动对大脑加以调节的。一方面,生物节奏一定程度上受遗传的制约,表现出一定先天性;另一方面,它也受到环境和时间的影响,有一定的适应性。从日常大脑活动的表现看,两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大脑的活动节奏,主要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事实证明,在一般情况下,这两种状态可以被人为控制和调节,并逐步形成一种定势。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采取积极的大脑生物节奏调节策略,在应该积极用脑的时间内有意识地刺激脑细胞,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而在大脑应该休息的时候,进行自我心理控制。俄国生理学奠基人谢切诺夫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中有抑制机制。我们可通过主观意志,排除消极情绪的影响和外界条件对大脑的干扰,进行自我暗示,即用思想或语言对自己进行意志上的调节,使大脑细胞转入抑制状态。若通过主观意志实在难以实现,那可以根据个别人的身体情况,辅以药物调节等其他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混合型”生物节奏的人,可以转变为“猫头鹰型”或“百灵鸟型”,两者亦可相互转变。

调节生物节奏,不仅要顾及大脑活动规律,而且应该针对实际年龄有所区别。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时期,不适于长期夜间大量用脑,但偶尔开几次夜车并无大碍。在校学习的“猫头鹰型”学生,如果因大脑长期夜间高度兴奋而失眠,势必影响身体健康和白天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学会调整。到了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间相应减少,经常夜间用脑问题不大。有必要指出的是,无论哪种用脑习惯,都应该是在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脑细胞兴奋的状态下进行。如果体乏力尽,脑细胞出现保护性抑制了,却不休息,一味追求“刺股悬梁”,那很可能适得其反。或者,大脑感觉疲劳时,转换一下学习和工作内容或方式,转移大脑的兴奋中心,对大脑的不同兴奋点进行调整。例如,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写了一整天,思路闭塞时,就运算数学题;列宁伏案工作累了,就靠在沙发上看一会儿小说;学生在做完一两个小时的数学题后,听听音乐等。这样,相当于大脑得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休息,使人能够继续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重新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

众所周知,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杰出的作曲家。他跟人介绍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说,他每天都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情,而且一旦开始工作便保持高昂的热情和全部的专注。这至少说明,合理安排学习和创造的用脑时间,是杰出人物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掌握大脑的活动规律并善加运用,才能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最大的成果。

当然,学无定法,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这就是从实际出发,掌握用脑规律。例如,有的作家,上午笔下枯涩,但神思飞扬;下午运笔如有神,文采流转。那么他采取的做法就是,上午进行构思、谋局布篇,下午伏案写作。还有的人,在景色秀丽的环境里或节奏舒缓的乐曲中大脑非常活跃,办事效率很高,那么他就应该依据自己的特点,进行科学安排,大可不必削足适履,闹出庸人自扰的笑话。

大脑是一个奇妙无比、精巧绝伦的神奇组织,它创造了意识的瑰丽世界。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特的,因而所拥有的生理节律也是独特的。如果将每个人的大脑比作钟表的话,那么世界上千千万万的钟摆所发出的滴答声肯定各不相同。同样是一个小时时间,有人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有人却会觉得力不从心,还比别人累。究其根本是源于不同人体内的生理节律不同。因此,在制订计划时我们应当从自身的生理节律出发,完善管理和利用自己的精力。

3.降低时间安排的变动性

接到上司指示,你被分配了一个巨大的、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被它压得喘不过气。这时你该怎么办呢?你可以试着把它分成几个小块,逐个加以解决,这样比较便于你安排时间。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你明确了完成整个任务的各个步骤,只要循序完成各小块就能成功,畏难情绪便会减轻;其次,把一个任务拆分为若干块,完成一块便显示了一次进度,使你多次体会达到目标的喜悦;再次,较小的任务段易于估计时间,从而加强对完成时间的控制。王女士是一位优秀讲师,长期受聘于某集团人力资源部。某天她组织了一场时间管理培训课程,参训人员包括各分公司的销售总监、业务主管及其他部门经理。

“时间是什么?”演讲开场她向台下听众抛出这个问题。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家仍然踊跃发表见解:“时间是抽象的。”“时间是不可再生的。”“时间是不可逆转的。”……所有参与人员按照她的要求,均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对时间的理解。

接下来,由王女士开始给大家讲述有关时间的具体内容。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每天时间银行都会为每个人存入86400秒,而每天这86400秒也会毫不留情地流逝,不会因为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做任何停留。既然时间的流逝是一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更合理地规划、利用和管理自己的时间,通过强化时间管理意识,学习与掌握时间管理方法,制订并执行时间管理规划,检验时间管理效果,并不断修正时间管理方案,高效能完成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相关事宜,充分利用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这一宝贵资源来创造自己的价值。

接着,王女士给大家出了一道自测题——你能掌握时间吗?问题后面列出一些选项,选项内容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及工作息息相关的场景。她提示大家用心阅读并做出选择,再与自己的实际表现逐一进行对比,然后便会从中发现自己对时间的掌握程度如何,明白自己浪费了多少好时光以及浪费在什么地方。

王女士进一步总结: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时间管理一方面要确定该做哪些事情,按照怎样的顺序完成这些事情,另一方面还要决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尽可能地排除来自外界的干扰。通过事先的规划与时间掌控,降低时间安排的变动性,为进一步执行时间管理奠定基础。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往往在于他能够控制自己;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他们能够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同等的,俗语说,天道酬勤,付出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不付出,是绝对不会成功的。这句至理名言,也许能被很多人传颂,但我们为什么还总是抱怨自己付出那么多而所得那么少呢?

4.做真正重要的事

生活前进的脚步有快有慢,生活的状态也不是永远平静如水的。有时对工作、生活目标明确、胸有成竹,于是过得紧张充实,一连数月做到一切都有条不紊,感到目标胜利在望。有时则完全相反,被各种项目、工作职责压得喘不过气来,感觉精疲力竭、无法翻身。这是为什么呢?有办法可以摆脱那种混乱吗?

在我们每天面对的所有工作中,有些是极其重要的,有些属于次重要的,剩下的则是完全不重要的。首先,我们应懂得如何定义真正重要的事,怎样集中精力处理它们,以及时间分配上的一些策略。

第一步,我们来认真回答几个问题。这可以帮你从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中找出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并给予关注。

(1)10年后你希望自己的生活是怎样的?你可以规划未来,脑海中憧憬未来的生活,将自己置身于浮想的画面里。当你认为你就是被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接着去做的话会收效更好。回想一下,曾经给你留下珍贵记忆的人、事和重要时刻,你或许能发现一些东西。正是这些东西影响着你,把你塑造成了今日的你。同样地,沿着这条路对未来10年进行展望,想想期待中那时的自己是什么样。要想达到那时的目标,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你期待那时与家人其乐融融,和朋友把酒言欢,那么现在就要好好维护朋友关系。

(2)你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一旦你认定了自己生命的使命,便为你在时间分配上奠定了基础,所以,你应当重视这个关键问题。当然,这不是很容易明确的问题,因为常人总会认为自己的使命与现实中的工作并无关联。实际并非如此,当我们通过现实中的工作还清债务,大胆冒险投资,或是把孩子送入重点大学时,没有人对此产生异议。但当现实中的工作回报给你金钱并让你银行账户的数字不断增长,钱对你来说已经并无太大意义的时候,你便开始产生不满,希望能够活出真正的追求。

(3)什么东西能激发你最大的热情,让你兴奋、激动?有时我们不敢对别人承认自己真正想要去做的事和真正想要去成为的人,或许怕不为大众所接受,或许是不愿放弃眼前的安稳和舒适。但在内心深处,那些东西从不平静,时不时让我们激动,让自己心跳加速,而后或许在某个早晨让我们兴奋得从被窝里一跃而起。

(4)你能忽略什么,或说你可以放下什么?没有人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每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但你却有足够的时间去做那些你确实感兴趣,并真正重要的事。就把那些不重要的都忽略掉吧。

(5)这件事的结果是否有意义?每项工作和任务都会产生结果,其结果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结果对我们有多大的意义。有时因为别人希望我们最终取得成就,或是这结果会令人赞叹钦佩,我们便拼死拼活努力挣扎走下去。但如果这些对我们毫无意义,那么我们是不会满足于结果的。另一种情况,或许一开始我们取得了成就,但后来兴趣点和追求却转变了。所以,如果一件事对你没有意义,那就别管它对其他人是多么重要,它会多么值得赞叹或是曾经它多么重要,是时候放手了。

通过仔细思考和回想以上每个问题之后,或许你现在明白了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是什么。接着你是否又开始为如何安排时间,专注于此而发愁?下面就给你一些小建议。

(1)最要紧的是做。既然你找到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那就应在做其他事情之前先花时间去关注它。不少人的经验证实,在早晨写作、工作或思考,效率明显比其他时间段高。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为个人目标而努力,然后再去做其他事。那么每一天都会有一个积极的开始,并一直通向理想的未来。

(2)计划不可缺少。我们很忙,家人有时也很忙。但我们其实都愿意多花些时间来陪伴彼此,于是我们可以制订一个定期家庭晚餐计划,并在日历上做上标记。如同对待工作中的事一样,我们也要很认真地看待这个约定。它是我们自己对未来的一个承诺,并且它真的很重要。

(3)把人生使命当做紧急的事。我们的生活被接二连三的工作、接待客户和约会填满,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但当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健康而到医院治疗时,查看近期的工作安排,却发现每天日程都很紧凑,一项都去不掉。然而疾病不能耽搁,因此日程安排被强制停了下来。如果你也正苦于无法摆脱琐事,或苦于分身乏术,那么把你的人生使命看成紧急的事来做吧。从你的工作日程中去掉那些重要但非必要的事,尝试一天中不要再去想它们。那些你荒废于不重要的事情上的每一天,是你永远也无法补救的,对我来说,这就是紧急的事。

真正有意义的事,才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有意义的事,并对此倾注时间,并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上,重要的是付诸行动。性质、方向不同的两类事情就像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无论从多高的地方同时落下,它们都能同时到达地面。所以,我们不仅应该以重要性去区分是否该把它做好,也应该考虑是否值得去做,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

5.如何获得时间平衡

虽然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每个人的生活精彩程度不同,但概括起来,我们的生活内容主要涵盖4个部分:一是维护家庭、社会关系,包括夫妻、子女、朋友、熟人、同事等各层关系的建立和联络;二是追求事业与人生成就,向往成功、升职、财富、安稳的生活;三是注重健康,饮食合理、注重营养,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积极的精神状态;四是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心理满足、信仰等。

要想在取得事业成功的同时获得生活的幸福,我们必须在以上4大方面之间寻找到黄金平衡点。一旦它们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生活就会开始向某些方面倾斜,最终导致生活出现混乱,精神上痛苦不堪。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生活中的平衡点?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许多人。对于积极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现代人来说,工作与生活总是像鱼与熊掌一般难以兼得。为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我们不得不对家庭、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做出妥协。妥协的结果通常都是牺牲自己本该享有的生活。但是,生活是一个整体,包括工作在其中的每个部分都是密不可分的,过度偏重任何一方面都会使其他方面出现问题。这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套完整的时间管理与生活管理体系,为自己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创造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继而获得长期的和谐生活,以减少不必要的妥协。

一个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不注重营养搭配的人,是不可能持续保持充沛体力的。而且,这种亚健康状态还会进一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要维持平衡就意味着做出选择与决定。一天只有24个小时,时钟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往前走,但是,我们想干的事情又偏偏那么多。因此,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并做出明确的决定:面对不同的人或事,我们要选择说“是”或者说“不”;面对那么多的事情,我们要决定如何利用每天仅有的24小时。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对一件事情的选择与决定,往往还意味着放弃更多其他的可能性。正是出于这种原因,人们才会那么害怕选择、害怕决定。当然,你有权选择被动地维持现状,不做出任何选择与决定。但当你面临这种恐惧止步不前时,请想想这句话:没有选择与决定的生活是不可能达到平衡的。

同时平衡意味着放弃。都市人的生活太过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的任务、工作、赴约、娱乐使人越来越应接不暇,以致人们渐渐忘记了那句至理名言:少即是多。有人认为,亲人、朋友、爱人对自己有所期待,自己不能辜负他们的厚望,所以必须努力做到优秀,满足他们的要求。另外一些人认为,多一分耕耘必然会多一分收获,所以自己必须抓紧每分每秒,完成尽量多的工作,以获得最大的成功。其实,这些都是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借口。放手吧!没有人能够做完所有的事,也没有人能够拥有一切。只要你敢于放弃生活中并非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集中精力关注重要的事,你最终获得的就不仅是成功,还有最宝贵的平衡生活。

因而要想达到生活的平衡就需要做到专注。你是否经常边打电话边写电子邮件,一边还用手翻翻旁边的《财经日报》?当然,一心多用是一种了不起的本领,但它实际上会使你在琐事上浪费了很多时间。所谓“心无二用”,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智慧是有道理的。因此,在做一件事情时务必保持专注,而对于自己生活的目标与方向,也要保持专一和专注。千万不要只顾追求表面上的高效率,不断地盲目加速,却忘记了自己生活与工作的重心。如果你学会了如何专注于重要的事情,你就能掌握生活中的主动权,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并最终为自己赢得时间,为生活赢得平衡。

另外,我们必须明白,维持平衡不是说要求做到完美,这对任何人都是不可能的。丢掉所谓的完美主义吧!这种思维方式对己对人都是不必要的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也都会时不时地犯些小错,这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如果能够集中精力把所有重要的事都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对那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省下来的时间与精力关注自己生活的重心,难道不是既省心又省力吗?

那么,平衡是要求我们做到抓紧每一分一秒不放吗?不是。平衡偏爱慵懒。当今几乎人人都在追求成功,成功最重要的标准是财富,时间又是可以被转化成金钱的首要因素。因而大多数人认为,获得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高效利用时间,而提高效率的方法则关键在于将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安排得富有意义。即便双休日或节日、假期也要时刻过得积极主动。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卷进了一个巨大的圈套。真正的成功人士毕竟只占总体的少数,而他们也是最懂得享受时光的。不想参加那些无聊又吵闹的派对,不想陪同事逛街,不想陪客户打高尔夫,那就不去好了!如果你喜欢躺在家里的沙发上听最喜爱的古典音乐,那就尽管拿出整晚的时间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音乐旅程;如果你更喜爱大自然,那就去找一片安静的绿草地,尽情享受一下午后阳光的温暖。真正懂得慵懒的意义的人才能更轻松地找到生活的平衡点,而且,放松与享乐也是创造力与灵感的最佳源泉。

除此,平衡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科技不断推进的一个结果是,产品都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咖啡机变成了多合一饮料机,复印机变成了全能办公助手,手机具备了电脑的部分功能……最后简直连人类也不能“幸免”——为了保证自己不被社会淘汰,我们不得不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使自己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多面手”。正是由于来自各方面不断增大的压力,寻找生活的平衡对我们而言也变得越来越曲折。很多时候,我们庆幸自己找到了生活的平衡点,但不出一个月,高速运转的生活又会让我们迷失在忙碌与混乱之中,以致再次失去生活的重心。因此,我们绝不能以一劳永逸的心态对待平衡。平衡是要我们不断寻找或创造的,平衡是通过持续地重新调整获得的,平衡是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的,平衡是一项一生都做不完的功课。

许多优秀的人已达到小有成就的地步,却仍对自己要求十分高:已经升为500强企业职业经理人了,成为无数人羡慕的对象;职业素养已经非常高了,能做到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繁重的工作,却仍对自己感到不满意,难以感觉快乐和幸福。除了主观因素外,客观上日复一日的忙乱生活阻碍了我们追求幸福的脚步,使我们失去了实现梦想和愿望的能力。手头总有忙不完的工作,生怕自己工作中因一次犯错而前功尽弃,终日感觉自己被周围的压力推着走,无力安排自己的生活;明明整天忙得没有一刻清闲,内心却没感受到充实感……如果你进入了这种处境的话,那你得学会寻找平衡点,在工作、生活以及自己内心之间寻找到黄金平衡点。

寻找平衡需要我们花费一定时间和心思才能做到,还需要我们具备自省的精神。以往的时间管理过于强调计划与效率,却忽视了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们通常会让自己背上更重的包袱,无论是现实中的压力还是精神压力都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更新时间管理的概念,改变旧的思维方式!新的时间管理的实质是自我管理与生活管理,而管理的对象就是我们的生活质量。

6.捡起你的时间碎片

我们每日忙忙碌碌,步履匆匆,算得上在奋斗了,为什么一切还不见起色?为什么坚持努力却仍旧是一介平庸之辈?要知道,有成就的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他们的诀窍不过是:变“闲暇”为“不闲”,也就是不贪逸趣,不偷清闲。爱因斯坦曾是享有盛名的“奥林比亚克科学院”的负责人。他经常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组织学者们聚会,参与者都是手捧茶杯,边饮茶边讨论,就在轻松、惬意欢谈畅饮之余,许多科学创见相继诞生。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就算你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再井然有序,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时间碎片”于无意中出现在你的预计之外,就像裁缝做衣服剪裁布匹时余下的边边角角的布料。这些“碎片”时间段一般非常短暂,看起来很不起眼,难以被利用起来,也往往被人们毫不在乎地忽略过去。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零碎时间不可谓不多,比如不可避免的等待时间,几乎都被我们浪费了。胡适先生担任上海公学校长时,在学生们的毕业典礼上,他发表了一篇演讲,其中有段话谆谆告诫同学们要珍惜时间: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1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1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1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1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选择!“事实上,倘若有人做到一日、一月、一年不断地将时间碎片积累起来,那么累积起来其总量将是相当可观的。凡是在事业上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善于有效利用时间碎片的高手。据美国一项统计表明,能自觉地运用时间碎片的人只占3%~5%左右。为了获得比周围其他人优异的职业发展和人生风光,你愿意成为这3%~5%中的一分子吗?美国历史上有一位副总统叫亨利·威尔逊,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当时母亲穷得连一片面包都买不起,躺在摇篮里的他经常饿得哇哇大哭。10岁那年他离开了家,之后在外面当了11年学徒工,每年只能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当学徒工是多么繁杂、辛苦、受累的一件工作,我们虽没经历过却多少也有所了解。即便条件如此艰难,威尔逊却从不放弃读书和学习,没有几个人比他更能抓紧对闲暇时光的利用,他像热爱黄金一样热爱每一点零星时间,绝不让一分一秒从指缝间白白流走。他总在心中告诫自己,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他省下手中的每一个铜板,除了必要的生活开销,剩下的钱全部用来买书。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只要有可能,他就能从中让自己学到东西。正因如此,在21岁之前,他已经读完了1000本好书,这些书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而来的。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时间碎片其实随处可见。比如,按照约定去见客户,到达目的地后对方却表示:抱歉,手头有些急事需要处理(或有个会现在要开),请稍等10分钟。“所谓”10分钟,只是一个让你等待的起点时间概念。比如,因为多种原因,计划好的行动不得不延迟一段时间才能开始。例如开会时,等待部分因特殊原因尚未到的参会人员。比如,在途中遇上火车或飞机晚点或者迟到,但延迟的时间不长。还有因突发性原因,原有的工作计划或流程不得已短暂中断。例如正在处理一封重要邮件,办公室突然停电或网络突然出现掉线情况。或者不起眼的时间,例如午餐后到开始下午工作之间的时间、下班前的10分钟时间等。

时间碎片既然如此广泛地存在,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利用它们呢?有以下几点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填补法。即在空白的零碎时间里填补进充实的内容,主要用于处理出其不意产生的零碎时间。和其他方法比起来,填补法显得最为简单,也很容易实现。但要求当事人要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正因为时间碎片的零散和琐碎性,所以利用的时候必须找准针对性,做那些“原本就决定在零碎时间完成的事情”。在这方面,被称作“液晶之父”的知名物理学家雷曼为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雷曼每天都会提前做好规划,并有列出“琐碎事务”清单的习惯。平常他随身携带着记事本,在每天随时随地记下需要处理的事,“随时随地”便是碎片时间。而他终于发现了关于液晶的原理,这归功于他重视利用一点一滴的碎片时间,不断思考,最后得出了成果。在雷曼看来,之所以必须写成文字,其原因在于,很多事情都是“琐碎的小事”,但并非可以被随意忽视。这些事很难在人的大脑里留下深刻记忆,相比较而言,写下来的事情不易被忘记。对当今的我们来说,功能发达的手机完全可以替代记事本,这让我们使用起来更为便利。我们可以随身作记录,随时随地写下自己该处理的一些事,比如今天或近3天需要打的“不是很重要但必须打”的电话、需要购买的生活小物件、查询跟某个问题相关的资料等。

在规划“琐碎事务”清单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最好将琐碎事务按照15分钟、10分钟及5分钟可完成的工作量来进行区分。一般来说,超出20分钟的时间段,就不能算作时间碎片。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去设计1分钟或者2分钟的事务?原因是,一两分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你应该马上动手做,完全用不着作记录。具体思路是,15分钟可以做完的事:草拟提案、作计划、整理名片。10分钟可以做完的事:拟订明天的计划、付电话账单、发快递、浏览一份报纸或者资料、发送或回复邮件。5分钟可以做完的事:写采购列表、打电话、清理办公桌面的文件、放松伸展身体。

当你认真地把零碎清单填满后,面对突然冒出来的碎片时间,你就不会感到茫然无措。比如会议推迟15分钟开始,你可以趁机抓紧填写需要发送的快递单。在商业约会被迫推迟时,顺便看十来页桌上的业务书籍……

第二,合并法。即化零为整,原本的事情安排序列可能导致多个时间碎片的出现,通过调整它们的顺序便可将多个碎片集结成为一个较长的时间段。该方法有些类似于清理计算机硬盘存储空间的方法,通过移动、合并硬盘上不同区域的文件,使空闲的小空间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存储空间。

确定了时间段内的工作事务安排和流程,接着我们要对其可能产生时间碎片的环节做出初步预测,根据具体情况对同一时间段内的工作事项进行统筹安排,以免产生多个碎片。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经理人在一天之内需要完成的所有工作有:拜访位于不同地点的两名客户,召集下属开展本周或本月工作总结会议。从省时角度出发,比较妥当的安排显然是先在公司开完会议,然后外出连贯地拜访客户。出门在外,很容易因各种因素(例如堵车、对方时间有变动等)产生时间碎片,可以利用这些碎片时间思考工作上一时未想出答案的问题。

另外,内容不同的工作的连续性和相关性有所不同,我们也要做出适当的预测,以减少自己在不同状态中的频繁切换而产生的时间、精力损耗。据行为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从一种状态转换至另外一种状态,或由某种活动转为另一种活动时,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小段时间的空白地带。例如,处理邮件之后,马上进行一些在网上搜索资料的工作效率会比较高,然后再去开会、打电话或者外出拜访,这样,前后事务之间留出的时间碎片就比较少。

有一点需要引起大家注意,即使可以通过合并法尽量减少时间碎片,但由于事情进展的不确定性,在处理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避免“时间碎片”。此种情形下,就要充分发挥填补法的作用。

第三,并行法。即根据实际情况,将填补法和合并法两者同时运用。在一段时间内,根据时间碎片出现的状况,同时穿插着做两件事。比如跟客户通过电话讨论某个重要问题,需要多次进行往复沟通。通过一次电话后,到等待对方回复或下次打电话之前,其间有一段长短不一的等待时间。那么你可以利用这段空隙,抓紧写下午开会要用到的文件。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并行法对个人的逻辑能力和流程统筹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之前提到,最好减少状态转换的次数,若你认为并行法实施起来有难度,那还是先做好一件事情再说。

另外,我们知道,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即使对处理时间碎片有了了解和认识,生活中难免还是会出现让自己难以预料的状况。所以建议,你随身携带一个包或袋子,里面装上一些书籍或资料。一旦出现预料之外的时间碎片,提前没有事务可以安排,那么你可以见缝插针地加以利用,以免在大好的时间里无所事事。

7.热爱和专注于工作,你会是最大的时间赢家

有些人或许本身懒惰的缘故,或许工作足够轻松、简单,或许他对眼前工作实在不感兴趣,工作时懒懒散散,缺乏热情,拖拖沓沓。主管安排他做点什么他就做点什么,没人吩咐他就看看新闻、逛逛论坛、写写博客,或者东翻翻西翻翻,思想不时开个小差,一会儿想到周末我该邀谁去逛街,一会儿想晚上该吃什么,等等。这样一天下来,看似忙碌了一整天,实际不论对于公司还是个人,都是极大的时间浪费,因为他根本没完成任何有实际价值的事情,对公司没有产生价值,对自己而言也没有进步。

因而我们要明白,热爱自己的工作,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便是对时间最大的珍惜。这是许多成功的人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告诉我们的。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兴趣,会使你那些不良的习惯无形中被抑制住。你一心一意想的都是工作,自然不舍得花一丁点时间哪怕几秒钟在别的不相干事务上。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实业家,他在自传中谈到自己成功的重要秘诀便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原本不过是个一般的小青年,为什么能在后来50年的时间里做到一心一意专注于工作呢?就是因为后来他通过努力,让自己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他告诫所有年轻人要做到努力喜欢所从事的工作。只要改变“心态”,每个人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他的工作经历并不传奇,是一次关键的转折铸造了他后来的成就。大学期间他学的是当时最热门的有机化学专业,那也是他兴趣所在。但毕业后中意的公司不要他,他不得不就职于陶瓷企业,勉强做着不喜欢做的工作。当时那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缺资料、缺资金、缺实验设备,也没有经验丰富的前辈可以给予指导。在那种环境里,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是多大的挑战啊!

于是他试图辞职并转行,但没有如愿,只好继续干原来的工作。这时,他忽然明白,要主动改变自己的心态,倾注全力把眼前工作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去图书馆找寻文献资料,工作时辞典不离手,认真学习专业词汇,学习独自做实验并论证结果。诸如以上细致而踏实的事情,便是他当时工作的全部内容。

就在潜心摸索的过程中,他渐渐被新型陶瓷的魅力所吸引,并且预测这个行业或许潜藏着美好、不可思议的前景。这么想着,枯燥的研究在他眼里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就像稻盛和夫说的:感动给人新的动力。这句话朴实却很有力。“热爱工作”、“把工作当乐趣”都是比较抽象的说法。如果一味强调吃苦耐劳,工作就像是当苦行僧,没有多少快乐可言,即使再好的工作一个人也难以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因此,学会从工作中寻找快乐很重要。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投入最大的热情和动力;在工作中为自己的小小成功感到欣喜。将时间奉献给你所热衷并努力追求的事业,你的时间便发挥出了最好的价值,你因此也会成为时间上最大的赢家。这也是成功者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顽强生活并取得成功的最好方法,也是他们矢志不渝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