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
6212100000096

第96章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胜败乃兵家常事,本不足为奇。但街亭咽喉重地,一旦失守,则事关重大,非但陇西诸郡不得不复归于魏,而且此后北伐通路也被封死,只能是一个困兽犹斗的艰难局面。本来不佳的形势,变得愈益恶劣。西蜀遂日暮途穷,一步步走下坡路了。

街亭失利,一是马谡玩忽职守,一是孔明用人不当。更主要的责任,在于主帅。他知道街亭作为战略要冲的地位,司马懿不会轻易放过;他知道马谡缺乏实战经验,然而宁肯派出几批人马左右来策应,也不让像赵云、魏延、王平这样的勇将担此重任。

因此,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偏爱偏信,造成这次失误。

刘备论马谡,说他“言过其实”,是指他的夸夸其谈,坐而论道。“不可大用”,实际是针对诸葛亮极其倚重信任马谡有感而发,看来不幸而言中。刘备在用人政策上,持独特见解时不多,单对马谡,有此一针见血的看法,恐怕还是为孔明考虑。可以设想,倘非诸葛亮对于马谡的抬爱超过限度,刘备不会在临死前非要说出这番话的。

按说,明智如诸葛亮者,不会察觉不出马谡是一位赵括式的纸上谈兵的角色。由于,一、这种理论上一套一套的能言善道之人,是很易邀宠讨好的。二、因为他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少付诸行动,不至于构成任何实际利害冲突。三、习性上与诸葛亮存有某种可以沟通的共同之处,才获得如此的信任。

这也是许多用人之人,常常使自己陷入困境的原因。

却说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一面令辛毗、孙礼二人,领兵五万,往助曹真。二人奉诏而去。

且说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出关下寨,请先锋张郃至帐下曰:“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今必出军斜谷,来取郿城。若取郿城,必分兵两路,一军取箕谷矣。吾已发檄文,令子丹拒守郿城;若兵来,不可出战。令孙礼、辛毗截住箕谷道口;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郃曰:“今将军当于何处进兵?”懿曰:“吾素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诸葛亮欺子丹无备,定从此进。吾与汝径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彼若回动,吾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张郃大悟,拜伏于地曰:“都督神算也!”懿曰:“虽然如此,诸葛亮不比孟达,将军为先锋,不可轻进,当传与诸将,循山西路,远远哨探,如无伏兵,方可前进;若是怠忽,必中诸葛亮之计。”张郃受计引军而行。

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空城计是两个聪明人中比谁更聪明的游戏。

连司马懿也这样看待魏延的主意,可见诸葛亮之不肯采纳,确实是一次严重失误了。

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忽报新城探细人来到。孔明急唤入问之。细作告曰:“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杀。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郃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孔明大惊曰:“孟达作事不密,死固当然。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孔明曰:“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即唤王平分付曰:“我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

这等夸海口的人,几无不败者,而孔明竟不察。

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孔明恰才心安,乃唤赵云、邓芝分付曰:“今司马懿出兵,与旧日不同。汝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如逢魏兵,或战或不战,以惊其心。吾自统大军,由斜谷径取郿城,若得郿城,长安可破矣。”二人受命而去。孔明令姜维作先锋,兵出斜谷。

刘备曾任魏延为汉中太守,魏对于这一带地形,应该是最熟知者。此次北征,任前督部,街亭咽喉要地,不派魏,而委重任于马,而马是中参军,也难怪他要发牢骚。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稷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纵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我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犄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我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

诸葛亮算是栽到家了。这一句话,马谡的脑袋是决计保不住了。

却说司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兵不行。”司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见父曰:“街亭有兵守把。”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亲何故自堕志气耶?男料街亭易取。”懿问曰:“汝安敢出此大言?”昭曰:“男亲自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懿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遂更换衣服,引百余骑亲自来看。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周围巡哨了一遍方回。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传令与诸将:“倘兵来,只看山顶上红旗招动,即四面皆下。”

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又问:“街亭左右别有军否?”探马报曰:“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懿乃命张郃引一军,当住王平来路;又令申仪、申耽引两路兵围山,先断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乱,然后乘势击之。当夜调度已定。次日天明,张郃引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

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多少因为用误事人物而造成笑话或悲剧的后果啊!

却说王平见魏兵到,引军杀来,正遇张郃。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山上无水,军不得食,寨中大乱,嚷至半夜时分。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魏。马谡禁止不住。司马懿又令人于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乱。马谡料守不住,只得驱残兵杀下山西逃奔。司马懿放条大路,让过马谡,背后张郃引兵追来。赶到三十余里,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视之乃魏延也。挥刀纵马,直取张郃。郃回军便走,延驱兵赶来,复夺街亭。赶到五十余里,一声喊起,两边伏兵齐出,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却抄在魏延背后,把延困在垓心。张郃复来,三路兵合在一处。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正危急间,忽一彪军杀人,乃王平也。延大喜曰:“吾得生矣!”二将合兵一处,大杀一阵,魏兵方退。二将慌忙奔回寨时,营中皆是魏兵旌旗,申耽、申仪从营中杀出。王平、魏延径奔列柳城,来投高翔。

至此,便全没了章法!一着错棋,满盘皆输。而比马谡输得还惨的,是让他驻守街亭的诸葛亮。

此时高翔闻知街亭有失,尽起列柳城之兵,前来接应,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高翔曰:“不如今晚去劫魏寨,再复街亭。”当时三人在山坡下商议已定。待天色将晚,分兵三路,魏延引兵先进,径到街亭,不见一人,心中大疑,不敢轻进,且伏在路口等候。忽见高翔兵到,二人共说魏兵不知在何处。正没理会,却不见王平兵到。忽然一声炮响,火光冲天,鼓声震地,魏兵齐出,把魏延、高翔围在垓心。二人往来冲突,不得脱身。忽听得山坡后喊声若雷,一彪军杀人,乃是王平,救了高、魏二人,径奔列柳城来。比及奔到城下时,城边早有一军杀到,旗上大书“魏都督郭淮”字样。原来郭淮与曹真商议,恐司马懿得了全功,乃分淮来取街亭,闻知司马懿、张郃成了此功,遂引兵径袭列柳城。正遇三将,大杀一阵。蜀兵伤者极多。魏延恐阳平关有失,慌与王平、高翔望阳平关来。

却说郭淮收了军马,乃谓左右曰:“吾虽不得街亭,却取了列柳城,亦是大功。”引兵径到城下叫门,只见城上一声炮响,旗帜皆竖,当头一面大旗,上书“平西都督司马懿”。懿撑起悬空板,倚定护心木栏干,大笑曰:“郭伯济来何迟也?”淮大惊曰:“仲达神机,吾不及也!”遂入城相见。已毕,懿曰:“今街亭已失,诸葛亮必走,公可速与子丹星夜追之。”郭淮从其言,出城而去。懿唤张郃曰:“子丹、伯济恐吾全获大功,故来取此城池。吾非独欲成功,乃侥幸而已。吾料魏延、王平、马谡、高翔等辈,必先去据阳平关。吾若去取此关,诸葛亮必随后掩杀,中其计矣。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若彼败走,不可相拒,只宜中途截住蜀兵,辎重可尽得也。”张郃受计,引兵一半去了。懿下令:“径取斜谷,由西城而进。西城虽山僻小县,乃蜀兵屯粮之所,又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总路,若得此城,三郡可复矣。”于是司马懿留申耽、申仪守列柳城,自领大军望斜谷进发。

这就是国人的劣根性了。有便宜不占白不占,有好处不得白不得,可出了问题,互相推卸责任,一到大难当头,更是跑得比兔子还快。

却说孔明自令马谡等守街亭去后,犹豫不定。忽报:“王平使人送图本至。”孔明唤入,左右呈上图本。孔明就文几上拆开视之,拍案大惊曰:“马谡无知,坑陷吾军矣!”左右问曰:“丞相何故失惊?”孔明曰:“吾观此图本,失却要路,占山为寨。倘魏兵大至,四面围合,断汲水道路,不须二日,军自乱矣。若街亭有失,吾等安归?”长史杨仪进曰:“某虽不才,愿替马幼常回。”孔明将安营之法,一一分付与杨仪。

诸葛亮什么事都要请教马谡,怎能是无知呢?既然无知,干吗让他去守街亭呢?

正待要行,忽报马到来,说:“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急唤关兴、张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为疑兵惊之。彼当自走,亦不可追。待军退尽,便投阳平关去。”又令张翼先引军去修理剑阁,以备归路;又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又令马岱、姜维断后,先伏于山谷中,待诸军退尽,方始收兵;又差心腹人,分路报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军民,皆人汉中;又遣心腹人到冀县,搬取姜维老母,送入汉中。

“过”,说得太轻描淡写了吧。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上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塵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会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我平生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规模,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只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看来诸葛亮也不是不敢行险,其实这比子午谷出兵急奔长安要险得多。尽管他可称完人,但也不能说略无半点嫉才之心。

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

却说司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然山坡后喊杀连天,鼓声震地。懿回顾二子曰:“吾若不走,必中诸葛之计矣!”只见大路上一军杀来,旗上大书“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魏兵皆弃甲抛戈而走。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杆大旗,上书“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山谷应声,不知蜀兵多少,更兼魏军心疑,不敢久停,只得尽弃辎重而去。兴、苞二人皆遵将令不敢追袭,多得军器粮草而归。司马懿见山谷中皆有蜀兵,不敢出大路,遂回街亭。此时曹真听知孔明退兵,急引兵追赶。山背后一声炮起,蜀兵漫山遍野而来,为首大将,乃是姜维、马岱。真大惊,急退军时,先锋陈造已被马岱所斩。真引兵鼠窜而还。蜀兵连夜皆奔回汉中。

却说赵云、邓芝伏兵于箕谷道中,闻孔明传令回军。云谓芝曰:“魏军知吾兵退,必然来追。吾先引一军伏于其后,公却引兵打吾旗号,徐徐而退,吾一步步自有护送也。”

赵云老而不弱,用计保护全军撤退,不失一兵一骑,不遗辎重军资。至此,方知诸葛亮有如许智勇之将不用,独相信一个马谡,确实是属于执迷不悟了。贤者如孔明尚且如此,那么后来凡庸的领导所做出的种种倒行逆施、令人发指的事情,就更不在话下了。

却说郭淮提兵再回箕谷道中,唤先锋苏颙分付曰:“蜀将赵云英勇无敌,汝可小心提防。彼军若退,必有计也。”苏颙欣然曰:“都督若肯接应,某当生擒赵云!”遂引前部三千兵奔入箕谷。看看赶上蜀兵,只见山坡后闪出红旗白字,上书“赵云”。苏颙急收兵退走。行不到数里,喊声大震,一彪军撞出,为首大将挺枪跃马,大喝曰:“汝识赵子龙否?”苏颙大惊曰:“如何这里又有赵云?”措手不及,被云一枪刺死于马下。余军溃散。云迤逦前进。背后又一军到,乃郭淮部将万政也。云见魏兵追急,乃勒马挺枪立于路口,待来将交锋。蜀兵已去三十余里。万政认得是赵云,不敢前进。云等得天色黄昏,方才拨回马,缓缓而进。郭淮兵到,万政言:“赵云英勇如旧,因此不敢近前。”淮传令教军急赶。政令数百骑壮士赶来,行至一大林,忽听得背后大喝一声曰:“赵子龙在此!”惊得魏兵落马者百余人,余者皆越岭而去。万政勉强来敌,被云一箭射中盔缨,惊跌于涧中。云以枪指之曰:“吾饶汝性命,回去快教郭淮赶来!”万政脱命而回。云护送车仗人马,望汉中而去,沿途并无遗失。曹真、郭淮复夺三郡,以为己功。

《资治通鉴》载,街亭失守后,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将这个软钉子给军师碰,可见赵云对这次失败也是有情绪的。

却说司马懿分兵而进。此时蜀兵尽回汉中去了。懿引一军复到西城,因问遗下居民及山僻隐者,皆言孔明止有二千五百军在城中,又无武将,只有几个文官,别无埋伏。武功山土民告曰:“关兴、张苞只各有三千军,转山呐喊,鼓噪惊追,又无别军,并不敢厮杀。”懿悔之不及,仰天叹曰:“吾不如孔明也!”遂安抚了诸处官民,引兵径还长安,朝见魏主。睿曰:“今日复得陇西诸郡,皆卿之功也。”懿奏曰:“今蜀兵皆在汉中,须尽剿灭。臣乞大兵,并力收川,以报陛下。”睿大喜,令懿即便兴兵。忽班内一人出奏曰:“臣有一计,足可定蜀降吴。”正是:

蜀中将相方归国,魏地君臣又逞谋。

未知献计者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西蜀最后败亡于晋时,户二十八万,官吏数为四万,而吴降晋时,户五十二万,但官吏只有三万二。这样一个头重脚轻的国家,怎能不失败呢?由此看,诸葛亮留下的臃肿的官僚机构,实在是蜀国的累赘。有如此数量的干部队伍,可诸葛亮直到临死,还没有物色到一个好的接班人,眼高如此,挑剔如此,实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五丈原弥留之际,还在遗憾:“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也就只有姜维勉强够格,真是够他痛苦的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精明的领导,光看到下属的缺点和不足了。所以,“大树底下不长草”,是很有一点道理的。孔明最后弄到文臣武将难以为继的局面,看来并非西蜀无人,而是他不让人才脱颖而出罢了。在文坛上也是这样,若抱着一种流派,搂着一位宗师,即使衣钵相传,袈裟在身,而不求自己的出息,永远做跟屁虫,大抵是难有成就的。用人,和被人用,其中有相辅相成的辩证法。

怎么从大量平庸的人中发现才能之士,怎么从为数不多的才能之士中发现精英人物,怎么从极少的精英人物中发现具有领袖素质的接班人,是一个不光看被选者水平,更是看选人者水平的“物竞天择”的过程。所以,诸葛亮一辈子所看中的这两个,姜维说得过去,马谡看走了眼,一得一失,只能打五十分,是不及格的。曹操所拔擢的文臣武将,无一不是建功立业,勋绩卓著,包括他使用但并不信任的司马懿,也能把诸葛亮打得招架不住。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任用非人,把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搞得一团糟的事例,我们见得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