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6208300000005

第5章 曾参养志

曾子名参,字子舆,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和父亲曾点都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平时特别关注父母的喜好和志向,并尽力满足父母。

平时吃饭时,曾子会仔细观察父母的饮食喜好,并把父母最喜欢吃的食物牢牢记在心里。时间一长,曾子在为父母准备的一日三餐中,都会有很多父母爱吃的菜肴。

父亲曾点乐善好施,经常拿出钱财和食物接济贫困的乡里乡亲。对于父亲的这个举动,曾子不仅心存敬佩,还常常支持和协助父亲。每次父母吃过饭之后,他都会请示父亲:“这次剩下的饭菜应该送给哪位乡亲?”

不仅如此,曾子总是随时随地地搜罗父母的喜爱之物,让父母高兴。比如,父亲平时很喜欢吃羊枣,曾子每次外出时,就会给父亲多带一些回来。父亲过世之后,曾子一看到羊枣就会想起父亲,心中不免升起了无尽的思念和悲伤,后来,曾子也不再吃羊枣了。

父亲过世后,曾子一心服侍母亲。有一天,曾子让母亲在家休息,自己独自去山里砍柴。曾子出门后,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惟恐因待客不周而失礼,希望曾子能尽快回来。可是,左等右等不见曾子的身影,母亲情急之下,就用力咬了自己的指头,希望曾子能心有感应,赶快回家。果然,母子连心,曾子正在山中砍柴,忽然感觉一阵心痛,心想:是不是母亲在家出了什么事。于是,他就赶紧背着木柴赶回家中,见到母亲赶快询问。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美德感悟

曾子不仅做到了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更是尽心尽力地孝养父母之志。他不但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供养父母的身体,还留意父母的喜好,满足父母的心愿,更支持和辅助父母达成志愿。正是因为曾子早把自己的心放在了父母心里,才会有母亲咬指而曾子心痛的心灵感应。曾子心系父母,父母的心情变化,怎么会不牵动曾子呢?

而今,作为儿女的我们,吃饭的时候是不是只顾自己的喜好,而无心留意父母的喜好?是不是总是希望父母能满足我们的心愿,却从来不知道父母的心愿?是不是总是期待父母能支持我们的志向,而从来不知道父母也有理想?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曾子,多留一份心在父母那里,多支持父母想做的事情,多满足父母的心愿,这才不枉为人子女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