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6199200000060

第60章 茶博士和酒博士

目前教育机构授予的学位有“博士”,如哲学博士、医学博士、文学博士、教育博士等。但是,历史上为什么把卖茶卖酒的人也被称为“茶博士”、“酒博士”呢?

其实,“博士”的名称最早起源于战国时齐、鲁等国,是官职名。如徐慎《五经异义》:“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所以秦朝时的博士,是博学多才,通晓古今的人,他的职务就是掌管全国古今史事及书籍典章,以备咨询,充当皇帝的学术顾问。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攻城占府,消息传到皇宫里,荒淫无能的秦二世胡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众皆奏说,应该赶快发兵,镇压起义。可是唯独叔孙通这个人发现皇帝脸色不悦,于是便见风使舵低声恭维地说,皇帝英明,仁爱四方,威严可敬,那些犯上作乱者成不了什么气候,这事何必惊动皇上呢?皇帝听了叔孙通的话,更加狂妄高傲起来,把提建议的人抓起来,而对叔孙通大加奖赏,并晋升他为“博士官”。

西汉时,博士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至汉武帝时,依董仲舒谏言,罢黜百家。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武帝罢传记博士,又为《易》和《礼》增置博士,与文、景时所立的《书》、《诗》、《春秋》合为五经博士,史称五经博士。汉武帝又采用公孙弘建议,从全国各地推荐优秀青年,跟随五经博士学习,称为博士弟子员,成绩优异的任命为官,专掌经学的传授。如《汉书·成帝纪》所载:“古之立太学,将以传先王之业,流化于天下也。儒林之官,四海渊源,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所以,此时的“博士”渐渐由官职演变为教职,虽然博士是教授官,但已逐渐往专业方向发展了。

如秦朝博士伏生学问高深,尤精《尚书》,到了汉文帝时,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书》二十八篇。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为博士。汉朝大儒董仲舒,从小勤奋读书,由于学识渊博,被景帝举为博士。

到了东汉,任博士还须经过考试,只有精通《易》、《书》、《孝经》、《论语》的人,方能被荐为博士到了魏晋之后,博士已成为专精一艺的职官,常任用精于礼仪的人为太常博士,掌管宫廷礼仪;任通晓音律的人为太乐博士,掌宫廷祭祀享宴作乐歌舞;任精通医术的人为术医博士、医药博士;任精通天文、星历的人为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专掌天文、历法、占卜等事。

唐宋时把对某一种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为“博士”,如太子博士、太常博士、医学博士、算学博士、书学博士、律学博士等。所以隋唐以前,博士都必须是学问渊博,或精通一门的学者才能胜任,虽然官位不高,但其社会地位比较高。如《史记·封禅书》:“于是征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论衡·语增》:“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悉诣守卫集烧之。”

但宋朝以后,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人员也称为“博士”。如卖酒的人或酒家的侍者,称为“酒博士”,在《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上载:“正行之间,一个人从后面赶将来,叫道:‘张主管,有人请你。’张胜回头看时,是一个酒博士”。而会做面食的厨师,则被称为“磨博士”,《西游记》第四十九回中有:“你不是磨博士,怎么会使擀面杖”。对茶馆的主人或伙计就称呼为“茶博士”,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上载:“自家茶博士,开了这茶坊看有什么人来。”不过,“茶博士”一词最早见于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这里的茶博士原是指会煎茶、精通茶艺之人。《水浒传》第三回:“茶博士道:‘客官吃甚茶?’”《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家里一箇茶博士,姓陶,小名叫做铁僧。”明黄省曾《吴风录》:“至今称呼椎油作面佣夫皆为博士。”

其实五代之后,以官名称呼人日渐形成风气。而民间常习惯称呼人以低就高,并加上虚衔来表示尊敬抬举、以取悦对方。久而久之,“博士”就成了对具有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了,犹如现在称人为师傅、同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