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6199200000144

第144章 不肖子称为“败家子”

人们对于整天不务正业,挥霍败光家产而自身又不能自立的子弟,通常都会骂他为败家子。

古人称败家子为败子。“败子”一词源于《韩非子·显学》:“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大意是说,在管教严厉的家庭中不会有强悍不驯的奴仆,而在慈母的娇惯下却会出败家子。

清朝梁绍壬所撰《两般秋雨盦随笔·败子》中载:“今人呼不肖子曰‘败子’。或曰:‘败当稗。稗(bài,稻田的害草),所以害苗也。’”大意是说,现在的人叫不肖子为“败子”,或说败也作稗,稗是对秧苗有害的。

由此可知,败与稗同音,败子原作“稗子”。原来,稗本意是田间杂草,叶子像稻,叶鞘无毛,因常与水稻生长在一起,故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如《说文》:“稗,禾别也。”如《孟子·告子上》:“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tí)稗。”“荑”是稗子一类的草。这句是说:五谷是庄稼中的好品种,假若不能成熟,反而不如荑稗。

稗的果实如黍米,可以酿酒、食用,或作为饲料。如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稗》引陶弘景曰:“稗子亦可食用。”稗,杂生于水稻中,是稻苗的害草,因其与败家子的习性极为相似,故称不肖子为“稗子”、“败子”。

此外,稗又有微小、非正统之意,如《广雅》上载:“稗,小也。”故小贩又称为“稗贩”,如《梁书·武帝本纪上》上载:“掖庭有稗贩之名,姬姜被干殳(shū,古代一种兵器,有棱无刃,长一丈二尺)之服。”《宋史·高若讷传》:“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稗贩,因缘戚里得官。’”

古代称小官为稗官,因稗官也收集民间故事小说,后小说家又多出自于稗官,因此又把小说家称为“稗官”。如《汉书·艺文志》上载:“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业。”三国时魏官吏如淳注:“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颜师古注:“稗官,小官。”

清朝袁枚所撰《祭妹文》其文缠绵悱恻,是古代祭文三绝之一。祭文中有一段描写袁枚病中其妹对他关怀之情:“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文中的“稗官野史”简称“稗史”,泛指记载街谈巷说的琐碎言论。

有了败家子就要好好教育,使他痛改前非,俗语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是总结教训后的名言,这是挽救措施;但是最根本的是从小家长不溺爱,不娇生惯养,培养孩子的好品德;孩子学会做人,学好本领,锻炼好身体,从小养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进入社会后,要能够锻炼独立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选择正确的方向。千万要防微杜渐,许多吸毒、赌博的人开始并没有在意,只是出于好奇,但是上瘾后戒掉却困难了,以致败了家,有的甚至犯了法。他们在法庭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后悔当初”,但为时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