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6199200000125

第125章 “撞钟祈福”求吉利

每年的农历除夕,总有些人到寺庙“撞钟求福”,求得吉利。一般撞钟三下,分别代表“福、禄、寿”,也有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许下心愿,以求实现,多有求子,保佑全家平安的。这在历史上就有记载。

有的寺庙此时撞钟一百零八声,洪亮的声音传出远远的,许多人都听得到。这是中国传统的迎春节节目,一百零八下响钟声,去除的是烦恼和灾祸,带来的是新年祝福。佛经上说“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所以敲一下钟声能除去一个烦恼,敲一百零八下,就除尽所有烦恼,一年中化凶为吉,平平安安。

梵钟的产生是佛教东来、寺院兴起的产物。梵钟就是佛钟,顾名思义是供寺庙做佛事用的,或召集僧人上殿、诵经做功课。另外诸如起床、睡觉、吃饭等无不以钟为号。所以,不同用途则敲出不同的钟声。但敲钟的讲究也很多,在《百丈清规·法器》中说:“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故晨昏敲钟要连击一百零八下。

唐朝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流传千古,寒山寺也因此诗而扬名天下。唐诗人张岱《西湖十景·南屏晚钟》诗:“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更将杭州西湖边南屏山麓的“净慈寺”美妙悠远的钟声,描绘的出神入化。

不管是寒山寺或慈净寺,这两座古剎的钟声都是圆润洪亮、纯厚绵长,并能震撼人心而传颂千年。那么,为什么寺院的钟要敲一百零八下?

钟,庄重平稳,端正安详,自古即为寺院中重要的法器之一。据传,寺院撞钟传统源自于南朝梁武帝,他曾向高僧宝志和尚请教:“如何才能摆脱地狱之苦?”宝志和尚回答:“人的苦痛不能一时消失,但如果能听到钟声敲响,苦痛就能暂时停息。”于是,梁武帝就下诏寺院每日要撞钟。

寺院的钟依其用途可分为梵钟、唤钟两种。梵钟专司召集众人,或为朝夕报时之用;唤钟则为法会、节庆通告佛事开始之用。其实,钟也是寺院里的号令,举凡日常的起床、吃饭、睡觉,或召集僧人上殿、诵经礼佛等等,都是以钟声为信号。如唐朝怀海禅师所制《百丈清规·法器》上载:“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

佛寺大殿前左右两边通常都建有钟、鼓楼,分别放置钟、鼓。寺院僧人于每日朝课与熄灯之前都会敲击钟、鼓,用来作为警惕与自励,称为“晨钟暮鼓”。

据《百丈清规·法器》中载:“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下。”所以敲钟也有讲究,晨晓敲钟,是警醒世人自无明长夜中觉悟;晚暮敲钟,是唤醒世人的昏□(àn,通“暗”)迷惑,又称为幽冥钟。

寺院敲钟是早晚各敲一百零八下。晚上先击鼓再敲钟,一边击鼓一边持咒,击鼓后再敲钟,晚上的敲钟先慢后快,慢十八下,快十八下,反复三次,计一百零八下。早上则反之,先敲钟后击鼓,钟先快后慢。

为什么每次敲钟都要一百零八下,则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易经》认为“九”寓意吉祥,一百零八是九的倍数,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另一说,佛教认为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一百零八次,则除尽人间所有的烦恼。所以,佛珠也是一百零八颗,念经或持咒都是一百零八遍。

还有一说,撞钟一百零八下,即为一年之意。因为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日一候),共一百零八,象征年年循环不息,天长地久。如明朝学者郎瑛撰《七修类稿·事物类·钟声数珠》上载:“钟声,晨昏扣一百零八声者,一岁之义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正得此数。”

古人还有除夕夜“撞钟祈福”的传统习俗,据汉朝班固撰《白虎通义》中载:“钟者,动也,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大意是说,钟能聚集地下的阳气,敲钟可以把阳气从地下唤出来,滋养万物。故除夕夜撞钟,人生的一百零八种烦恼,随着悠扬的钟声“随夜尽”,新的一年“破晓来”。

新年祈福,求得家家平安,求得国泰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