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6197000000170

第170章 烈祖李异

(公元888~公元943年)

在位时间:公元937~公元943年

曾用年号:升元

谥号:光文肃武孝皇帝

庙号:烈祖

安葬地:不详

李异即徐知诰,是徐温的养子。他小时候因战乱纷起,父母皆相继去世,收养他的伯父因无力养育,于是将他送进了濠州的开元寺为僧。这小和尚眼看就要伴着这木鱼油灯度过一辈子,但他机会还是来了。公元895年,杨行密将小和尚掳走,作为义子收养,但因杨行密的儿子不容他,杨行密无奈,只得让他拜徐温为父。这样,他就成了徐温的养子,并改名为徐知诰。

这时,徐知诰终于摆脱了兵荒马乱的下层社会,在富足的家庭中接受教育,逐渐成为辅佐父亲徐温的良才。

徐知诰随着徐温权势的扩展,也逐渐步步高升,公元912年,徐温将他迁为升州防御史,徐知诰便开始一系列的改革,他组织农业生产,减轻农户的赋税负担,又整顿吏治,罢免贪污受贿的地方官吏,使当地社会局面大为好转。他还搜寻人才,礼贤下士,网罗了大批人才,为自己出谋划策。

徐温见徐知诰在升州政绩斐然,便于公元914年加徐知诰为检校司徒,成为吴国的重臣。

徐温在逐渐掌握吴的军政大权后,便拥杨隆演为吴王,自己出任大丞相,又命长子徐知训驻广陵监督杨隆演,可这徐知训实在不争气,很快就使得广陵出现变乱,徐温不得不命徐知诰率兵赶到广陵平乱,安定秩序。徐温对亲生儿子徐知训的所作所为深为痛惜,渐渐地就把事业接班人交给了徐知诰。

公元919年,徐温、徐知诰父子拥杨隆演为大吴国王,改元武义,置百官、宗庙、社稷、宫殿、文武,皆用天子礼。杨隆演拜徐知诰为宰相。

徐知诰这时在处理与徐温的关系上也更加注意,他对徐温更加尽孝道的同时,也精心策划,给养父戴上一顶忠臣的高帽子,拖延了徐温夺取皇位的时间,而他自己却可以广揽人才,积蓄力量。

公元927年,一直想当皇帝的徐温终于壮志未酬,一命呜呼。徐知诰将父亲徐温手中的所有权力接管过来并加快了篡位自立的步伐。公元935年。徐知诰在要求杨溥迁都未果的情况下,决定要求分吴国领土建立齐国,完成了他篡位自立中重要的一步。到了公元937年,年事渐高的徐知诰终于等不下去,急不可待地逼迫杨溥禅位于己。追尊养父徐温为“太祖武皇帝”,养母李氏尊为“明德皇后”。又尊禅位的吴主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但此时,他仍未改姓,也未改国号大齐。

公元939年,徐温之子徐知证带头上表请求徐知诰恢复李姓,徐知诰欣然同意,他自称为唐皇室后裔,命群臣考证他的祖先出处,最后“确定”为唐太宗的儿子吴王恪的十世孙,徐知诰于是续修族谱,并改国号为大唐。又改徐温庙号为“义祖”,以示与自己有别。太庙中则以唐高祖、唐太宗、吴王恪、义祖顺次排列,既祭李氏,又祭徐氏。他又让大臣给他改名字,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异字,于是改名李异。

李异在位期间,一直采取保境息民的政策,将精力用于整顿内政,进行了一些政治和经济改革,使得南唐逐渐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先进的地区。

李异自认为是唐太宗的后代,事事效法他的这位“祖先”。唐太宗晚年为长生不死而吞食丹药而死,李异也好吞食,结果丹毒发作,当天晚上就在痛苦中一命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