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是司马迁对春申君的评价。
春申君黄歇,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他在担任楚国令尹期间,对外穷兵黩武,纵横捭阖,对内辅国持权、广招宾客。他名重于诸侯,权驾于国君,生前极尽威重显赫。然而,聪明一世的春申君最后却受制于佞小,惨死于乱刀之下!
春申君黄歇在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在楚顷襄王还是太子的时候,曾和秦国结下仇怨。顷襄王继位,秦昭王很轻视他,准备大举出兵灭掉楚国。顷襄王急于向秦国求和便派能言善辩的黄歇出使秦国,成功说服了秦昭王退兵,秦楚两国缔结盟约,互为友好国家。黄歇回到楚国后,楚顷襄王派黄歇和太子熊完作为人质去到秦国,秦昭王将他们扣留了十年。顷襄王病重,秦国却不同意熊完回楚国,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考烈王。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黄歇被楚考烈王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
考烈王没有儿子,他的门客中有个赵国人李园。这个李园虽然其貌不扬,但城府却很深。他想把自己的妹妹献给考烈王,预谋先献给了春申君。知道这件事情的人没有几个。不久,李园妹妹怀孕,李园兄妹与春申君瞒天过海,将李园妹妹献给了考烈王,生一儿子,立为太子。
楚考烈王病重,李园想取代黄歇的地位,又担心太子的身世暴露,于是暗中豢养了刺客准备刺杀黄歇。黄歇的门客朱英得到了这个消息,曾多次提醒春申君提防李园,要做好除掉李园的准备,但黄歇犹豫不决,没有理会朱英的警告。春申君不听劝,朱英怕牵连到自己,第二天就离开了楚国。不久,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抢先进入王宫,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前去王宫奔丧,在棘门受到李园刺客的伏击,当即被斩头扔在棘门外。同时,李园派官兵前去春申君的家中,将春申君的家人满门抄斩。
同年,熊悍继位,是为楚幽王,李园取代黄歇,被任命为楚国令尹。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句话用在春申君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因为不听从劝告,不果断行事,而被灭门,真是悲哉!在中国历史上,多少英雄都败在了优柔寡断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还有三国时期的袁绍,都是因为优柔寡断而惨败。
项羽轻敌自大,寡谋轻信,沽名钓誉,优柔寡断。破秦入关之前,项羽屯兵新丰鸿门,刘邦屯兵霸上,双方相距不远。谋士范增劝说项羽要抓住这个机会,除掉刘邦,但项羽却踌躇不决。曹无伤背叛刘邦,在刘邦与项羽之间挑拨,说:"刘邦掠夺了秦全部财产,让子婴为相,自己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大怒,当即发誓要灭掉刘邦,然而听了项伯的一番花言巧语后,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同意刘邦前来谢罪,摆下了鸿门宴。在鸿门宴上,范增屡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可是项羽却总是下不了决心,默默不应。后来范增见项羽拿不定主意,就自己招来项庄,让他以舞剑为名,找机会刺死刘邦,不料项伯却也拔剑起舞,暗中保护刘邦,项庄屡屡不能得手;面对项伯如此明目张胆的行为,项羽却视而不见,姑息纵容,让范增的计划再度落空。项庄舞剑意图未果,宴会上的气氛依旧十分紧张,刘邦想走走不了,想留又不敢留。就在这个时候,樊哙来了,项羽听说他是刘邦手下第一勇士樊哙,不禁称赞,还赏赐给他一斗酒和一只生猪肩。在樊哙与项羽谈话间,刘邦借口要上厕所,溜出军账,骑着预先备好的马逃走了。
这就是著名的鸿门宴,项羽就这样失去了除掉刘邦的最好机会,被人评价为"妇人之仁,难成大事。"
优柔寡断是一个人致命的弱点,它可以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判断力,即不会相信自己,也不信赖他人,从而只能导致失败。就如雍正皇帝批评浙闽总督高其倬时所说:"辗转游移,毫无定见,若是则天下无可办之事矣。"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如果总是徘徊于各种意见之间,就很容易迷失自我,迟迟做不出选择,后果就只能是错失良机,处处落于人后,陷入被动的境界,被别人所掌控。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果断出击,速战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