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母亲的眼泪
6191000000057

第57章 快乐的弹花匠

“弹棉花喽,弹棉花喽!”

熟悉的声音一响起,村庄立刻欢腾起来:“束师傅来了,束师傅来了。”奔出门外一看,果然是那个快乐的老汉,骑着他的三轮车,载着他的瘸腿老婆和弹花工具,优哉游哉一路而来。

接到生意后,束师傅就会在主人家的门前支好车子,搬下特制的靠背椅,将他的老婆稳稳地安置在靠背椅上,然后给自己和老婆系上围腰,戴上口罩。待一切准备就绪,主人已将需要翻新的旧絮或洁白耀眼的新棉拿了出来。如果是旧被翻新,束师傅会把旧棉胎撕成小块,均匀地铺在席子上,拿出弹花弓,左手握弓,右手握槌,随着一声京剧道白般的“弹——棉——絮——喽”,“嘣!嘣!嘣!”的声音就在他的指间响起来,荡开去,像一首古老的歌,韵律整齐,曲调铿锵。

束师傅弹花时,他的老婆会同主人仔细交谈,了解主人的意愿和喜好,再一一准备网棉絮的纱线和绒线。如果有调皮的棉絮蹦出“界外”,她会用竹竿巧妙地将它们“赶”回去。待束师傅将棉花弹得海绵般松软时,就该老婆唱主角了。老婆拿出事先备好的线团,告诉丈夫自己的设想,然后两人各握一卷线,细心地将线头理好分开。接着丈夫在棉絮那端用手中的“钓鱼杆”往老婆脸前一挑,两股线就勾了过来,两人同时将线对应在棉絮上,“叭”的一声按断。接下来是挑线、压线、掐线、做纹饰……不一会儿,经纬交织的线网就罩好了。

晚上归来,束师傅必定是先将老婆背上楼,然后才将三轮车推进车库。束师傅家住六楼,每层楼18级台阶,六层楼的台阶正好与梁山好汉数目相等。束师傅并不强壮,年纪也已六十有余,爬楼梯时,他的腰会弯成弧度强烈的弓,脑袋几乎碰到膝盖上。每当此时,老婆总是非常心疼,束师傅却笑着说,老婆子,有你粘着贴着,日子才有奔头。

束师傅的老婆十年前遭遇车祸,醒来后一条腿已不见踪影。从此,丈夫的背就成了她的坐骑,无论走亲访友,还是出门做生意,只要方便,束师傅总会带上她。

弹花匠一般两人搭档。此前,束师傅有个助手,因嫌弃弹棉花没啥前程,毅然决然改了行。老婆残疾后,束师傅怕她一人在家太寂寞,加之自己也缺个帮手,便请她填了这个缺。为了方便出行,束师傅用崭新的“大幸福”换了辆破三轮,并在三轮车上装上防雨棚,以保证老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有了结余后,束师傅还特意在斗龙街上买了商品房,让土里忙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婆也尝尝城里人的味道。

见束师傅挑选顶层套房,人们很不理解,束师傅就解释说,顶楼视野开阔,空气新鲜,如果哪一天不方便带她出门,她就可以坐在阳台上晒晒太阳,看看风景。也有人悄悄问束师傅,何不收个徒弟当帮手,带着个残疾人多不便当。束师傅说,现在还有谁愿意当弹花匠?再说了,弹棉花是个细致活,少了她,质量还真不好说。

束师傅说的是真心话,他老婆手特别巧,裁剪刺绣织毛衣,活儿做得呱呱叫。跟着丈夫做生意后,她又将一腔灵气倾注在弓弦上。如果是给准备结婚的新人做被子,她就在被子中央用红、黄、蓝、黑等几种颜色的绒线挑出“花好月圆”四个字,被子的右上角再配上一轮银盘般的月亮。如果是孩子的被子,她会做出“鲤鱼跳龙门”的图案,寓意孩子学业有成前程似锦。如果是老人的用被,她会绣上“福禄寿喜”几个字,恭祝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即便是普通的生活用被,她也会根据主人喜好,做出各种纹饰。

有了老婆的加盟,束师傅的事业更是如日中天。在“嘣嘣嘣”的弹唱声中,束师傅的一双儿女分别进入大学,又先后在城里安了家。事业有成的儿女不忍父母再受劳碌,多次邀请他们进城与自己一同生活。束师傅说,那哪成,乡亲们离不开我哩。

束师傅没有夸张,自从机械化作业以及鸭绒被、蚕丝被在斗龙兴起后,他的那些老同行们就一个个“金盆洗了手”。斗龙是全国有名的产棉区,这里的人们又大多喜爱手工制作的棉花被,因此束师傅难得有个清闲的日子。活儿虽然苦,但只要看到主人满意的笑容,束师傅就会由衷的高兴。

傍晚回家,是束师傅最开心最放松的时候。束师傅会慢慢蹬着三轮,同老婆一边欣赏路景,一边拉着家常。有兴致时,束师傅还会“移花接木”,吼上一段自己谱写的《走四方》:走四方,天苍苍,地茫茫,一庄又一庄。走四方,喜洋洋,心欢畅,天天弹花忙……歌声中,落日的余晖在俩人身上镶出金色轮廓,给富饶的乡村平添出一道亮丽的风景。

前不久,儿女又来电话,要接父母进城享福。话刚开头,束师傅就一口拒绝:打住,你老子手艺还没做够呢!然后不容分说挂掉电话,推出三轮,背出老婆,唱着他的“走四方”,兴致勃勃出门而去。

§§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