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母亲的眼泪
6191000000041

第41章 屠大发的崇高理想

你们信不信?我一定也要当个欧阳海式的英雄!屠大发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

屠大发是在学习了课文《欧阳海之歌》后对他的小伙伴铁蛋、双喜和丫丫这般说的。

屠大发打赌是有依据的,他的家就住在铁道边,村人也大都养着马啊驴的。更重要的是屠大发也曾目睹过马儿受惊,粮车颠覆的惊人一幕。于是一有空闲,屠大发就坐到铁道旁的一棵歪脖子枣树下,等待着课文中描写的那种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惨烈时刻。

这期间,学校为了配合教育,开展了“学习欧阳海,争当好学生”系列活动。铁蛋自告奋勇,组织大家上街打扫卫生;丫丫发挥专长,召集文娱骨干给孤寡老人表演节目;双喜不甘示弱,倡导同学们为特困学生送温暖献爱心。当铁蛋他们邀请屠大发参加活动时,屠大发总是鼻子一哼说:切,没意思,要当就当大英雄!

时间像泥鳅钻洞般很快滑了过去。屠大发虽然信心百倍天天坚守,可是直到小学毕业,都未能等来一夜成名的机会,而铁蛋他们因为品学兼优事例突出,早已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楷模。

读初中那会,正是素质教育蓬勃开展的时候,喜爱文学的语文老师就在班上成立了个“春芽文学社”,屠大发因为作文能力尚可,有幸成为文学社的首届成员。其间,语文老师尽其所能,举行了文学讲座、社会观察、户外采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学员们的眼界和思路。不久,一篇篇饱含深情、展露纯真的文学作品纷纷出炉,将班级小报点缀得五彩缤纷。其中,铁蛋涂鸦的诗歌《我心飞翔》,丫丫创作的散文《妈妈的吻》,双喜写的小小说《夜归的小鸟》等还登上了一家市级晚报。当同学们朝铁蛋他们翘起大拇指时,屠大发却很是不屑:哼,小儿科,有啥了不起!

屠大发说这句话是有原由的,因为此时的他正在构思一篇二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每天晚上,他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思冥想,稿纸写了又撕撕了又写。撕撕写写中,三年的初中生活很快过去,文学社的成员们大都小有收获,而他的长篇小说才仅仅开了个头。

高二文理分班时,社会上正兴起一股强烈的计算机热。屠大发为了当上中国的比尔盖茨,毫不犹豫地将做了多年的作家梦搁置一旁,雄心勃勃地跨进高手云集的理科班。

对于屠大发的选择,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理解,毕竟理科不是他的强项。屠大发却说,如今不是提倡言必谈经济,行必为经济吗?没有高科技哪有高效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就不信,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为什么不能!

之后,屠大发果然憋足气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攻ABC。有付出自然有回报,待到高考发榜时,屠大发的理科成绩果真大有长进。只是在屠大发奋发努力的同时,其他同学也没闲着。不同的是人家学起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而屠大发却是步步艰难,事倍功半。结果不言而喻,别的同学大都心想事成,屠大发却是名落孙山。好在屠大发的家境不错,这才勉强读了个民办高校。

磕磕碰碰中,屠大发终于学成归来。此时,家乡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正缺乏大量人才。因此屠大发一到家,就受到很多单位的青睐。屠大发却不为所动,因为家乡小镇已容不下他的鸿鹄大志,他的目标是大城市、大机关。所以当用人单位向他伸出橄榄枝时,他不是摇头拒绝,就是嗤之以鼻。

不知不觉间,几个年头又滑了过去。这时,屠大发的童年伙伴大都事业有成,就连最不看好的二宝和三旺也分别开了公司,成了响当当的企业家。屠大发的父亲终于爆发了,说他是痴人做梦,尽想些不靠谱的事儿。同学们也劝他不要死钻牛角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屠大发却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时机未成熟!

一日,铁蛋应邀回乡讲学。已当上家乡父母官的双喜为迎接这位文学院的大教授,特意举办了一个私人宴会。席间,狗蛋见童年伙伴中独独不见屠大发,便打听起他的下落。双喜长叹一声说他呀,终于进了一家省级单位。铁蛋听了连忙说好事啊,是哪个单位?改日我去拜访拜访。双喜摇摇头说好什么呀,那是一家康复中心,是专门收治精神病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