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母亲的眼泪
6191000000027

第27章 小镇“雕刻师”

王麻子修脚店与斗龙小学隔街相望。每天清晨,当家长们完成了神圣的护送使命,总有十几头二十人穿街而来,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等着店主开门。

大叔,大妈,你们来啦。约莫刻把钟的功夫,一个甜美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嗯那,金花师傅,早啊早啊。人们应答的同时主动让出道儿,迎接被称着金花师傅的店主人。

开门、亮灯、招呼客人落座喝茶,配制泡脚的药水……待第一位客人惬意地躺到修脚椅上,时钟刚刚指向七点。也就是说,王麻子修脚店比一般店铺足足早开了一个小时。

一天,一位喜欢晨练的客商见王麻子店前聚集了很多人,以为在搞什么促销,近前一看,却是个极其普通的修脚店。客商在斗龙考察期间,看到这个满城尽是足疗店的海边小镇,因为僧多粥少,大部分店铺都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唯独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店铺,生意却如此火爆。客商是个业余作家,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闪光点。

刚跨进店门,就有一位老妇人迎上前来,安排客商落座休息,给客商斟上茶水,抱歉地告诉他要等待一会。后来客商知道,这位招呼自己的老妇人,便是老店主王麻子的老婆。客商注意到,整个店铺也就四十平米的样子。左边安置着沙发茶几,供等候的客人休息品茶。右边排列着八张躺椅,先到的客人已经开始接受治疗。只见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女子,左手握足尖,右手捏钢刀,锋利的刀片贴着指甲飞转,左手时而收紧时而弹放,仿佛侍弄的是一件工艺品。身旁围着几个学徒模样的年轻人,一个个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客商虽然见多识广,却也很少见到如此精湛的手艺,忍不住夸奖道,好功夫!

谁说不是,金凤是大名鼎鼎的修脚师,凡领教过她的手艺的没一个不说好。客商话音刚落,一位乡民紧接着赞扬道。客商见乡民善谈,就不失时机地同他聊起来。

原来金凤学习修脚竟是孝心使然。金凤的父亲是个搬运工,经年的辛劳使得双脚长满鸡眼。如果有几天不处理,脚就疼得难以下地。那时修脚虽然只有块把钱,可积累下来也是不小的数目。加之修脚还要耽搁时间,经常请假实在开不了口,于是父亲便常常一瘸一拐的。看到父亲的痛苦模样,金凤难受极了,发誓要帮助父亲解除病痛。

王麻子家祖传修脚,在斗龙有很高的声誉。金凤知道,要想学好手艺,还得找准师傅,因此一有空闲,就钻到王麻子店里偷偷学艺。

开始,王麻子对这个十二岁的女孩并未在意。后来见她天天光临,且一来就站在自己身旁,十分专注地看自己干活,就盘问起来。当得知缘由后,王麻子不由叹道,小小年纪如此孝道,难得!金凤啊,你这个徒弟我收定了。

从此,金凤只要过来,王麻子就把她拉到身边,告诉她如何识别病足,如何对症下药,如何使用器具。为了练就“肉上雕花”的修脚功夫,金凤在师傅的指导下,竖起筷子一层层地削,手指常常被割得鲜血淋漓。天道酬勤,一年后,金凤终于学得一手绝活,她父亲的病足也在她的护理下得到很好康复。

转眼间,金凤长成个大姑娘。这时,金凤的父母都已下岗。金凤是长女,下面还有个弟弟在上学。为了减轻父母负担,金凤悄悄藏起高校录取通知,走上了打工的行列。

听说金凤离开了学校,王麻子连忙赶来,邀请她加盟自己的修脚店。金凤虽然已经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但看到师傅期盼的眼神,还是爽快答应下来。

金凤初学手艺那会,小街上只有“王麻子修脚店”独领风骚。才七八年时间,各种“足疗店”、“脚艺店”就遍布大街小巷。这些店铺大多装潢考究,服务项目也很齐全。相比之下,王麻子的店铺就寒酸多了。为了让店铺跟上时代步伐,金凤说服师傅重新装饰了门面,更新了设备,添加了足部护理、肩背按摩等服务项目。与此同时,金凤的技艺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她不仅能熟练运用钎、雕、削、锉、刨、刮等各种修脚技巧,还能通过按摩足部诊断疾病。如果病人是近视眼,还能从脚上摸出这个病人眼镜度数的高低。

一次,一位患鸡眼、脚垫、湿气等毛病的香港老板慕名而来,点名金凤修脚。金凤查看了这位港商的病脚后,胸有成竹地取出了器械。她先用铲刀铲去鸡眼表面的附着物,接着又用修刀旋去四周的分际线,然后一刀挖去鸡眼。紧接着金凤又对足部的其他毛病进行了治疗,整个过程,客人没有一点痛感。待金凤招呼客人下地试试时,所有的不适已无影无踪,喜得港商连声夸她是“足上雕刻师”。

渐渐地,金凤的手艺盖过了师傅,成为沐浴业公认的形象大使。师傅深明大义,主动提出让她另立门户。拗不过师傅的再三催促,金凤为自己在斗龙小学对面找了个门面。金凤这么做是有道理的。足部患病的以中老年人为多,而接送孩子上学的又大多是赋闲在家的老年人。如果把店开在校园附近,于人于己都是有益的。

谁知店铺开张前夕,师傅家出事了。师傅的儿子在扬州学习脚艺期间遭遇车祸,师傅经受不住痛失爱子的打击一病不起。为了帮助师傅走出困境,金凤毅然将行李搬进师傅家中,主动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与此同时,金凤还将“王麻子修脚店”的牌匾挂到自己新落成的店铺上,让师傅已经关闭的店铺重新焕发生机。

金凤的义举让王麻子很不过意,也让亲属们很不理解。金凤就对他们说,师傅的修脚店是百年老店,我作为他的弟子,有责任将其传承下去。

大叔,该您啦。正聊着,金凤朝谈兴正浓的乡民招呼道。

先给这位客人修脚吧,他是来咱这里投资办厂的。

哎哟,多不好意思,谢谢,谢谢啊!客商因为还有要事要办,也没太推托,便欣然接受了这份人情。

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客商走南闯北了大半辈子,一双脚早已伤病累累。金凤只朝客商的脚看了一眼,就找出了病因。随即吩咐助手,给客商选择了相应的药物。

趁着泡脚的功夫,金风给客商讲起了脚的保养和理疗。约莫五六分钟光景,金凤将客商的双脚从水中轻轻捧出,一只脚包上毛巾,防止泡软的皮肤变冷变硬。一只脚揽入怀中,清理患面,削去死皮,取出嵌甲,涂上药水。待整个病灶全部治好,客商的一篇题为《小镇雕刻师》的腹稿已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