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母亲的眼泪
6191000000016

第16章 修车匠

十八岁时,恒山就同竹山、管小二、王六儿等一帮小青年进军斗龙街,干起了修车匠。

那时,他们曾经约定,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都要把修车业进行到底。可是,随着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盟过誓的伙伴们却渐次没了踪影,唯有恒山黑发干到白发,车子一修四十余年。

刚出师那会,由于根基浅,恒山他们只能找个偏僻的巷子摆摊营业,生意不好不算,还常常被城管赶得到处跑。伙伴们泄气了,认为街上的饭不好吃。恒山却说,心急吃不成热豆腐,唐僧取经还遭遇八十一难呢,咱们这点困难算个啥?只要咱本本分分干活,总有一天会被街上人认可的。

恒山说到做到,尽管修车赚的钱很少,有时甚至一天都没有生意,他也是开开心心的,绝没有半点怨气。路人借用打气筒,他笑脸相迎。遇上力气小的,还会抢过气筒,三下两下帮人家把气打足。有时顾客要换个小橡皮,找个螺丝帽什么的,都一概奉送。如此一来,恒山的回头客就渐渐多了起来,忙的时候,中饭要到一、两点钟才能吃上,晚上九、十点钟才能收摊。有时候家伙都收拾好了,又有人求过来,恒山二话不说,卸下工具继续干。

修车是个苦生活,尤其是像恒山他们摆地摊的。夏天气温高时,脸上的汗珠子常常滚个不停,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万一中暑了,就喝点十滴水,或者吃点仁丹什么的,一旦接到生意,还得打起精神接着干。遇到下雨天,修车时常常被淋成“落汤鸡”,衣服湿了没处换,只好让它贴在身上,用体温慢慢把它烘干。冬天西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手上长满了冻疮。因此不出半年,白白净净的恒山就脱胎换骨,成了个“黑脸包公”。

原以为就这样默默无闻一辈子的,想不到修车匠也有成名成家的时候。那是上世纪九十时代初的一个下午,恒山与一个老顾客闲聊时,了解到他家的自行车频繁被盗,就暗暗思忖,如果能发明一种让小偷打不开的防盗锁就好了。

说干就干,从此,恒山就开始收集起顾客丢弃的废旧锁具来。晚上收工回家,恒山就对着一堆锁具仔细琢磨,在弄清自行车锁的构造原理后,他大胆改进锁的外形与构造,将锁芯装入外壳,以插销形式固定,并密封住锁壳的缝隙。同时,他还让新式车锁长上“长辫子”,可以将车锁在柱子上,并为自己的发明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奇妙连环锁。

随着第一把“奇妙连环锁”的诞生,恒山就被自己所设计的锁给“锁”住了。用他老婆的话说,他就是个锁痴,修车时想着锁,吃饭时想着锁,就是睡觉说梦话还离不开锁,我看他找把锁过日子罢了。

当然,老婆的话多半还是褒奖,是自豪。因为这项发明,恒山不仅成为“民间锁神”,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大家解除后顾之忧,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好事哩!如今,恒山已与有关部门签订协议,不久,“奇妙连环锁”即可面世。

再说,斗龙街上有一老妇,丈夫早已过世,儿子媳妇在大城市工作,一人守着一套房子,说话的人都没有。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妇人虽然孤身一人,七件事一件不能少。老妇人已七十古稀,扫地抹桌子的活儿还能应付,买米买菜或是换煤气就力不从心了。偏偏老妇人又是个故土难离的人,不管儿子如何做工作,就是不肯离开家乡半步。

为了儿子放心,也为了自己方便,老妇人开始动起脑筋来。老妇人见恒山厚道,就主动找到他,提出将自己朝街的一个房间借给他做生意,条件是照应她的日常生活。

恒山大喜过望。从此,恒山终于告别露天生涯,而老妇人的生活也趋于正常。为了照应好老人的生活,恒山特地把老婆请来,给老人做饭,陪老人说话,帮老人梳头剪指甲。恒山还帮老人做了个轮椅,天气暖和时,就让老婆推着老人逛逛街,晒晒太阳,或是找老街坊叙叙旧。

随着相处的深入,老人渐渐的把家也交给恒山两口子管理了。老人每个月有几百块钱的退休金,恒山全部用来加强老人的营养。遇上头疼脑热的,恒山还得自掏腰包给老人看病。

真情像一缕阳光,让人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像一缕春风,让人感受到爱的抚摸。在恒山两口子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精神好转了,气色好看了,人一下子比过去年轻了好几岁。

街坊们见恒山两口子对老人这么好,以为得了老人什么好处。老婆听了很委屈,恒山就开导道,随他们说去吧,只要咱们问心无愧就行。

八十岁那年,老人一病不起。恒山帮老人办理好住院手续,就给她儿子打了个电话。儿子问了问母亲的病情,说自己一时走不开,请他先帮着照应几天。后来儿子一直没有露面,治疗费也不支付一分。恒山只好拿出自己的积蓄,请求医生不惜代价治病救人。

老人从医生的表情中看出自己病得不轻,就趁恒山离开时悄悄请来律师,声明死后遗产留给恒山。

料理完老人的后事,“一时走不开”的儿子才露了面。恒山咆哮道,你回来干啥?你不是很忙吗?不肖子孙,我看你的字是识到腿肚子里去了!言罢丢下老人交给他的遗嘱,跺跺脚愤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