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母亲的眼泪
6191000000015

第15章 哑巴篾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哑巴的店铺自开张以来,门前就没冷落过。定做凉席的,购买筛子竹匾笸箩斗笠等日用品的,这个前脚刚走,那个后脚跟进。哑巴知道,顾客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不管多忙都要笑脸相迎。这一笑就把客人的心给笑暖了,距离给笑近了。

哑巴上过几年聋哑学校,常用汉字大多认识。客人来了,哑巴会拿出事先备好的纸和笔,请客人写上需要的物品及要求。如果手头不是太忙,或是工作量不大的小物件,哑巴会当即给你做。如果一时完不成,也会哇啦哇啦的比划着给你解释清楚。

有个外来篾匠,见哑巴生意红红火火,自己却冷冷清清,心里老大不服气,就想找哑巴比试比试。

哑巴得知来意,不动声色地抱起一根碗口粗的大毛竹,将毛竹一头支在墙角,一头搁在自己的肩上,然后抽出腰间的篾刀,在竹梢上轻轻一勾,剖开一道缝隙,再用力一拉,只听“啪啪啪”一串脆响,竹子就裂开了好几瓣。接着哑巴又掏出不同样式的篾刀,一通劈、削、切、拉,一堆厚薄相当的篾片已然剖成。做完这一切,哑巴居然脸不变色气不喘,而那个挑战的外地篾匠,却早已没了踪影。

有了挑战的经历,哑巴越发知道了立身的道理。从此,哑巴做的活儿更精致了,思路也更开阔了。渐渐地,哑巴的店铺里出现了竹编的螳螂、蚂蚱、蝉、蝴蝶等小玩艺,吸引得小孩子流连忘返,爱不释手。不久,哑巴又将眼睛盯向竹编茶具、竹编笔筒、竹编画等工艺,想着有朝一日,能在斗龙打出自己的品牌。

哑巴的技艺可圈可点,其他方面就不好评价了。

做生意讲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熟悉的、信誉好的,欠着赊着自然没问题。若是不相识的,就该谨慎一点了。哑巴却不,无论熟悉与否,无论是不是现金交易,一概是好好好。如此一来,就给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机。

一次,一个外地人,在哑巴店里挑选了三千多元的货,末了摸摸口袋说身上不方便,隔天结账行不行?哑巴二话没说放了行,谁知那人竟黄鹤一去不复返。家人责怪他不该轻信别人,他却打着手语说,东西做出来就是给人用的,现在它们有了用武之地,不是很好吗?再说人家也许有难处,我们又不急等着钱用,何必斤斤计较。家人气得头直摇,说你啊你啊,被人家卖了还帮着数钞票,没见你这么傻的。

俗话说十个篾匠九个驼。篾匠成天趴在地上编竹席,弯腰、曲背,怎能不驼不罗呢?哑巴的父亲当了三十多年篾匠,艰苦的劳作过早摧垮了他的身体,加之风湿痛作祟,五十岁不到就一病不起。屋漏偏遭连阴雨,父亲瘫痪不久,母亲又患上哮喘病,稍微吃点力,人就喘成一团,十八岁的哑巴,不得不过早挑起家庭重担。哑巴虽说养活家人没问题,但毕竟也是个残疾人,按照相关政策,符合低保条件。谁知乡村干部上门落实时,哑巴却像遭受天大的污蔑一般,恨不能将来人赶出门去。

傻事做多了,人们就疑惑起来。加之还有两个病病歪歪的老人需要照顾,因此三十多岁了,哑巴仍然光棍一根。一位亲戚看不下去,就帮他从云南买了个女子。成亲当晚,哑巴见女子痛不欲生的样子,顿时疑窦丛生,待弄清事情真相,立刻像一头暴怒的狮子,三步两大跨地蹿到那位亲戚面前,哇啦哇啦的冲着亲戚直发火。亲戚一时反应不过来,哑巴就在纸上飞快地写到:谁让你这么干的?你这是拐骗,是犯罪,请你立刻把她带走,我不需要这样的婚姻!

好心当成驴肝肺,亲戚也光火了,腾地一下站起身,指着哑巴的鼻子骂道,好,我这就把她带走,你就打一辈子光棍吧,不识好歹的东西!

令人想不到的是,当亲戚拉起那个女子打算离去时,女子竟突然改变了主意,说什么都不肯动身。看到女子投过来的求助眼神,哑巴一下子明白过来。明白过来的哑巴也像女子一样,脸立马红成了一朵火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