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母亲的眼泪
6191000000010

第10章 烧饼王

乔老倌的烧饼店开张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

那时,斗龙小街还是个雏形。街面上只有供销社和粮管所。乔记烧饼店的出现无疑是个里程碑,宣告着小街餐饮业的开启。

乔老馆坚持认认真真做人,本本分分生意,自营业之日起,便以其“经济、实惠、好吃”迅速占领市场,成为斗龙人接待宾朋、馈赠亲友的最佳选择。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后,小街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铺、酒楼如雨后春笋,风味小吃更是比比皆是。斗龙人遍尝美味后回过头来咂巴咂巴,觉得还是乔老倌的烧饼“经济、实惠、好吃”。因此无论是经济萧条的过去,还是物质充裕的今天,乔老倌的烧饼始终如皇帝的女儿一样不愁嫁。

曾有人形容,到了斗龙镇,如果不尝一尝乔老倌的烧饼,就好比没来过。也有人夸张,乔老倌的烧饼就像烟土,只要尝一口,就别想丢得下。

一位来斗龙采访的记者听到后很是不屑:不就是个烧饼吗?说得这么神乎!然而不屑归不屑,职业的敏感还是将他引到现场。

那天小街正逢集日,买烧饼的队伍足足排有十米长。再看乔老倌,普普通通的一团面,到了他手中就生龙活虎,上下翻飞。搓揉、摔打、切分、夹馅、碾压、刷糖水、撒芝麻……前后不过几分钟,一块块饼坯已然做好。这时,乔老倌像个魔术师似的,将双手放入清水湿一湿,再轻轻地拿起饼坯在手上来回倒腾几下,然后左右开弓飞快地贴上通红的炉壁。待饼坯全部贴好,最先入炉的烧饼已发出诱人的香味。

记者原本并无消费意愿,然看到争相购买的情景就也凑起了热闹。等蟹黄色的烧饼终于拿到手时,肚子早已唱起了“空城计”。于是记者顾不得斯文,当街就品尝起来。一口咬下去,满嘴全是脆脆的饼屑和醉人的清香。回来后,记者闭门谢客伏案疾书。第二天,一篇题为《水乡烧饼王》的报道就上了县报的头版头条。从此,乔老倌的名字不再被人提及,“烧饼王”的美誉却一直喊到今天。

出名后的烧饼王,最大的心愿就是生意越做越好,手艺代代相传。遗憾的是老婆中看不中用,辛辛苦苦播下的种子,到了她那里就是白忙活。为了治好老婆的不孕症,烧饼王几乎动用了他所知道的一切办法,求偏方、访名医、拜神灵,用掉的钞票足足有几尺高。

六八年底,斗龙来了位下放医生。医生是省城医院的学术权威,治疗技术在全国都很有名气。烧饼王得知信息后拉着老婆第一时间赶过去。

听了烧饼王的请求,医生立即放下手里的活细细问诊起来。在了解情况后,医生给他们讲了很多生育知识,并给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此后每隔一段时间,烧饼王的老婆就到医生那里复诊一次。半年后,老婆终于铁树开花。

听说老婆有了喜,烧饼王高兴坏了,立马赶制了一面锦旗,敲锣打鼓给医生送去。与此同时,老婆作为有功之臣,也享受起国宝级的待遇。

十个月后,老婆给烧饼王生下个带把儿的。看到白白胖胖的儿子,烧饼王高兴得嘿嘿直笑。从此,儿子就是烧饼王的全部。只要一有空,烧饼王就会守在儿子身边,逗儿子开心,陪儿子做游戏,羡慕得小街上的媳妇们直恨自己嫁错了郎。

一日,烧饼王正忙着做生意,手机铃声急切地吼叫起来。对方说他的儿子被车撞伤了,已经送往医院抢救。儿子此时已是县城重点高中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是烧饼王的骄傲。如今突然遭遇横祸,烧饼王如何不心惊肉跳。

跌跌撞撞赶到县城医院,正逢儿子需要输血,烧饼王二话没说卷起了衣袖。谁知检验下来,却被告知血型不合适。烧饼王一听恼了,说你们有没有搞错啊,我是他的老子哎,我的血怎么就不合适了?医生听罢疑惑地说,不会吧,按照血型遗传定律,父亲是AB型,母亲不论是什么血型,都生不出O型的孩子。

听了医生的话,烧饼王愣住了。联想到那个下放医生看到儿子时的异样神态,想到他们俩在好多方面的相似和相通,心里立刻明白过来。明白过来的烧饼王没有发作,也没有声张。他迅速办好儿子的住院手续,然后回了一趟家。不久,那个下放医生举家搬迁,从此再没在斗龙露过脸。

之后,烧饼王仍像过去那样,每天早早起床,生炉子,做烧饼,招呼生意。只是儿子不知何故突然改变志向,高中毕业后执意回家做烧饼,任谁劝都不行。有了儿子的加盟,烧饼王的事业如虎添翼。前后不过一年光景,烧饼王就扩建了店铺,购进了电炉和烤箱,增添了肉松饼、椒盐饼、果仁饼、虾酱饼十几个品种,并以“烧饼王”登记注册,使自己的烧饼有了堂堂正正的名字。

功成名就后,烧饼王打算也像公家人那样让贤退位,把店铺交给儿子打理,然后带着老婆出去走走看看。谁知宏伟目标还未实施,老婆的生命就已走到尽头。

弥留之际,老婆拉着烧饼王的手说,谢谢啊,谢谢您没有嫌弃我们母子俩。其实我也不想那么做,但是看到你那么想孩子,可是你又不能生孩子,我才,才……

别说啦,我不怪你,没有你,我家的日子哪能这么红火?烧饼王连忙截住老婆的话儿,并一把将她紧紧搂入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