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优秀教师心理素养修炼
6190100000009

第9章 道德心,师德的力量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教师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表率,是道德的化身,是我们人类的楷模,也是学生父母的替身。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建设者,他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其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们都对为人师表加以强调和重视。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教育现代化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和道德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受到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教师职业劳动的敬业意识已经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了,有少部分教师出现了职业道德滑坡的趋势。如:职业理想和信念动摇,职业情感淡漠,职业行为失范,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工作利益”的关系、“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等,出现了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使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实践中师德结构上出现了严重缺失。正因为如此,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才显得迫在眉睫且十分重要,这不仅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更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选择。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他在人类社会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人物和新一代的中介……他感到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人类由于有了这个环节,才有光辉的未来。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会比其他的职业要高一点。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这样说过,教师为我们传播着知识的种子,培育着文明之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本身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识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育人的成效。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对保证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未来人才的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位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他留给学生的才会是一生有益的影响。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核心作用是培养出学生的完整的人格,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和道德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形的感召和无穷的动力,对学生的心灵具有强烈的辐射力、震撼力和同化力,因此,发挥着感染、激励和促进的作用。乌申斯基也曾深刻地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原因是,只有人格才会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定型,也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提升教师的德性修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具备威信的基本条件就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拥有教师德性的教师也就意味着具有创造好的教师威信的可能。对于学生而言,教师高洁的德性即表现为一种与正直同源的德性以及乐于为学生服务的态度,不断加强自己的德性修养,为教师树立威信注入源头活水。

所谓教师德性修养的内涵,主要包含有:教师能够深刻并且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到自己职业所具备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教师职业的道德内涵,敢于肯定自己对职业的选择与承担;善于感受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尊重自我,树立教师职业的尊严;能够对新时期的为师之道有一个领悟,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理性处理职业生活中的冲突并进行适当选择,为自己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良好氛围。特别需要强调突出的是,教师需要不断的对自己的人格进行提升,也要加强自己的人格感染力,要持一个正确的态度来面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以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曾非常形象地将学校比作一种精致的乐器,能奏出一种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是他同时也指出,想要将这样的旋律演奏出来,一定要调准乐器的音调,而这种乐器完全是凭借教师、教育者的人格进行调音的。同时,他认为,能够迫使每一个学生去检点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管住自己的那种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是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道德人格的完美性。

十九世纪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整个教育教学的工作过程中,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应当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一个教师,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人之所以能够称之为人,原因就在于他是生而自由的。这种自主意识和自主行为,构成了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影响人格发展和形成的因素只能是人格。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传的良好效果,也能使教师威信愈久弥坚。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德性修养呢?

具体而言,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人格修养,提升生命境界

教师不仅要好好教书,还要认真育人,这是身为教师的天职。教育是以心灵荡涤心灵、以灵魂塑造灵魂、以情操熏陶情操的幸福事业,为此,教师必须加强人格修养,以德服人。

俄国的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这样说:“教育工作的一切就是教师的人格。”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为人师表,不仅是以身作则,更包括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德性。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够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道德风范对自己的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

2.提升自我的职业认识,追求教师职业与人生的合一

对于自己的职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意义所在,并且要将自己生命的意义同自己的职业联系在一起。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天命”何在。换句话说,那些没有体验过教育事业之神圣性的人,是根本没法体味到身为教师的幸福所在的。通俗地说,就是要以敬业为起点,以乐业为归宿,爱事业,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职业劳动和创造。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心灵,绵延于学生的终身,这是教师“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宽广胸怀和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使然,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奉献使然。当一名教师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生活的艺术之时,那么他也就走进了其职业生活中的最高境界:人生与职业合二为一,自己的职业价值同人生的幸福合二为一。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当我们一步步在教育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脚步,我们就在一步步走向教师人生的辉煌,在成就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

师德是教师之魂

教师被人们称赞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们在工作中所集中体现的改造人类思想意识的重要性是他们最为突出的成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肩负着提高广大青少年思想素质与知识水平、为社会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伟大使命。因为教师一句简单的话亦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毁掉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未来,更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毁掉一个幸福的家庭或者是一个民族的兴衰。只有为祖国建设培养出千千万万思想进步、政治方向明确、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知识牢固的高素质人才,教师才能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一称号。

而这一切的关键是思想素质。正像是人们所说的那样“一个能力低的人是残次品,如果没有能力就是废品,倘若是思想坏了,那就成了危险品”,对于学生的教育亦是如此。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是很重的。许多教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得到学生的认可。而这一切,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变得更加融洽。学生是看老师怎样做而不是看老师怎样说的,“喊出个口号不如做出个样子”。知行统一是德育教育的根本途径。倘若仅仅只是在嘴上说应该如何,不该如何,那么你也只能是一个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譬如有一些老师整天在教室里宣读这不准,那不行,而自己却随意践踏自己规定的条条框框。这样一来,学生肯定不服。如果再严格要求,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

身为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不仅仅要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教育人,更需要用自己优良的品格来感染;不仅要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更要用自己的人格感化教育学生。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

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在有的时候,可能就是因为你的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就将你辛苦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彻底摧毁了。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在这里,教师自己应该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示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美国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问一个小朋友:“当你长大了以后,你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的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当场上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仍注视着孩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要去把燃料拿来,我还会回来的”孩子如此稚嫩地回答。

如果林克莱特没有再多问一句,没有倾听之心,那么那个孩子就没有机会说出善良、纯真的话语。或许这一次的访问会给这个纯真的孩子留下令他一生都磨灭不去的阴影。

教育学生是一个艰巨的塑造灵魂、性格的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

师道需长存

一名教师的成功就在于他具有成就他人的高贵品质,他的成功在于能在成就他人的事业中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建立起来。一代代先贤圣人用毕生的精力写下的千古师道之魂,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一名想要将自己的威信树立起来的老师,不仅仅要做一个“师道绝学”的传递者,更要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继承人。

教师职业的神圣在于可以塑造人的灵魂,在于让人性的美好在生命的历程中得到延续和完善。身为教师能够在完善其他人的过程中,也令自己的人格变得更为丰富、醇厚,充满个人魅力。这便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最大乐趣和最有价值的收获。因此,教师要有成就他人的博大胸怀,在成就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同事中实现自我,成就自我。

一个上尉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突然发现有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了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上尉根本顾不得想太多,一个飞身将那个小战士紧紧的压在了自己的身子下面。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泥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地方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与上面的故事相似的另外一个故事是:在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分别带着一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压得都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大哥在这个时候忽然停了下来,买了一根扁担将行李箱挑在扁担的两头。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把这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些牵强,但他们确实有相似之处:故事中的小战士和弟弟是幸运的,但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也正像是我们的老师,依靠自己的意志将学生的热情引发出来,依靠自己的道德修养去启迪学生们的人生智慧。这当中,有循循善诱的耐心,也有无私奉献的爱心。就是在这样自我奉献的过程中,我们成就了学生,同时通过学生的成长实现了一个最大化的自己。对于学生是这样,对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同事也应如此。任何人的价值都不是完全通过自己就可以实现的,我们的成功大多都会仰赖于自己身处的集体,还有集体中为你付出的人。一个能够善待他人的人,就一定能够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同样,一个能够善于成就他人的人,他的人生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沉淀。由此,作为教师,“乐为人梯”,是职业的必修课,也是臻化人格、建立威信的基本要求。许多人都看过这个故事:

有一个渔夫,有一天从大海中捞到了一颗很大的珍珠,渔夫拿在手里爱不释手。然而,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儿。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儿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于是,他就用刀子把黑点儿刮掉。可是,刮掉一层,黑点儿仍在;再刮一层,黑点儿还在;等到渔夫刮到最后的时候,黑点儿是没了,但珍珠也不存在了。

对于完美无缺事物的追求,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愿望落空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相比较而存在,即便是最好的,也不等于是最完美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必然有一个缺点与之相伴。身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包容的情怀,同时,也更加要有“有教无类”的思想境界。因为,在我们的教育生涯里,会遇到或即将遇到纷繁各异的人和事。所以,教师要将“包容”当成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并将包容看作是处理人和事物的思想基矗那么,我们的身边才会为他人留下可以安坐的一席之地。我们无法想象一个难以包容别人的教师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又会如何来行使自己的作为教师的义务和职责。当然,他就更难以享受到鲜花簇拥的幸福和快乐。对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如果都能够以包容的心对待他们,那么在你人生的道路上,你就不会有孤独和寂寞感,你将会得到很多的支持,获得更多的温暖,这也就是“君子扬人之善”的人生境界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语。没错,自己人生的舞台是依靠自己亲手来搭建的,即便是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只要你有足够的力量,并且能够坚持不懈的为自己搭建一个人生的舞台,那么,你最终将会成就一个精彩的自我。人们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也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大的主任。其实这都不重要,关键在于班主任自己怎样看待自己当下的这份工作,怎样瞻望自己明天的事业。保持积极的心态是班主任走向成功的起点。而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和生活中的每一天,那么,当你收获学生成长时,你正在为自己的生命播下最宝贵的种子。

教师要做诚实守信的人

诚实、遵守信用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师德传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倡导“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

诚实守信不仅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反映教师思想道德境界的重要尺度。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即用灵魂塑造灵魂,在这个过程中,与其说教师是用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教学生,不如说是用自己的知识、技艺、能力、世界观和思想道德水准去教学生,是用教师的人格去教学生,是为师的言传身教在起作用。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比较富有模仿性并且很容易受到暗示,他们会将教师看成是知识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代表,会将教师作为自己天然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思想行为、求知精神、科学态度、思维方法都对学生起着榜样作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教师一定要做一个诚实而且守信用的人,教师要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德做到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英国一位老师接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学生很调皮,不爱学习。这位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对孩子们说:“你们要是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一头猪。”每个孩子都希望看到自己的老师去亲吻一头猪,所以从那一天开始,他们在课堂上变得乖乖的,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半年后的圣诞节前,老师信守诺言,带着孩子们来到养猪场,走近一头母猪,轻轻吻了它。孩子们笑得前俯后仰。老师吻猪的行为表现出为了学生成长而愿做一切的勇气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如果教师失信于学生,那么学生就将不再尊重你,对于教师的教诲也只能是左耳进,右耳出,这样的教师还如何教书育人呢?一个缺乏道德修养的人,一个缺乏诚信的人,一个言行不一致的人,一个在学生心目中缺乏道德感召力的人,是不能从事教师职业的。

教师要想取得成功,诚实守信是其必要的条件。作为教师,一旦失信,学生不尊重你,同行瞧不起你,你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也不能友好地与人交往、与人切磋。所以说,教师想要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同行、他人和学生的尊重、信任,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去教育学生,而且要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以“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去启迪学生。同时,教师更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给自己的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忠于职守、热爱专业、认真负责、老老实实,决不能敷衍塞责、虚华浮夸、弄虚作假、得过且过。只有教师做到诚实守信,学生们才能真正地“亲其师,信其道”,也才能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心灵上的沟通交流,能够令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才能发挥出教师“身教”和“师表”的最佳效果。

塑造自己的灵魂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一个平凡的职业,它是一个很崇高,且受人尊敬,太阳下面最为神圣的一个职业,教师担负着不断传承人类文明的神圣的使命。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扩大,有一些教师将经济利益作为自己教育的最根本目的,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在今天,如何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

教师只有塑造好了自己的灵魂才能去塑造学生的灵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仅要“学高为师”,还要“身正为范”。只有教师起好带头作用,学生才会学好。

教师要在以自己的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道德情操以及心态方面的培养。做到乐观对待生活,勤奋对待学习,在工作上常常思考,带着爱心育人。而当你做到这些时,也必然会带给学生深刻的影响。

学生就是老师的一个影子,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默默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想要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

有一些老师要求学生要认真地学习而自己却整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教育学生遵守规章制度,自己却常常擅自离开学校;教育学生不得光顾网吧,自己却整天在办公室玩游戏;教育学生讲卫生,自己却随地扔垃圾;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要按时将作业完成,但是他们自己却无法按时上交学校要检查的教案;教育学生考试不能作弊,自己却在考试中借助现代通信工具作弊……这种教育的结果,可想而知。

有一次一位老师看到有同学在教学楼里穿着拖鞋,立即将其拦下来进行教育。没想到该生很不服气,说是某某老师都穿拖鞋,还乱扔烟头呢,怎么没人管?当时这个老师就觉得很尴尬。且不说学生这种态度的对错,在这件事情上学生所指的那位教师确实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没有给学生当好表率的作用。

教师如果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果,就一定要树立教育者的威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否则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

教师应当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检讨,要将自己的心态摆正,要时常检讨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合适的,有没有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事实表明,学生更喜欢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师,因为这会让他们感觉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是被尊重的。

这个世界上似乎再也没有比教师所承担的责任更加重要的职业了,这个职业要求教师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教师将爱浇灌在孩子们的心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得到最大发挥。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很冷漠,缺乏热情和激情,那么他一定不会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对学生要公正、平等、正直无私。有调查显示,学生喜欢的教师一般都具备了五种品质:富有爱心,尊重学生;知识广博,乐于施教;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教学方法得当有效。

“身教”不如“心教”

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者的要求有“言传身教”之说,这就是说,教育者(包括教师、领导、师傅、家长等)在被教育者面前,无论言语和行动,都要起示范作用,口头上要传授,行动上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落脚点在于“身教”。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到言传身教很重要但同样也不是很容易。在新时期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想树立威信仅仅能“言传身教”也是不够的。

社会环境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心理也随之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刻,对教育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当今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心理复杂,对老师的要求有了新的内容、新的高度。比如,做老师的在集体劳动中以身作则,带头苦干,可是因为他平时和学生“不够哥们”,因而费力不讨好,学生不仅不买账,不跟着干,反而挖苦他“自讨苦吃”。针对上面举的这个例子,我们对于身教也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

第一,它强调“动作到位”,即教育者以实际行动表示“我应该这样做,而且这样做了”。可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理解,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所以比较容易出现“带而不动”的局面,甚至会令自己的学生产生误解。

第二,教育者“做样子给人看”,暗示被教育者,“你们也要这样做”。但学生没有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即使学生能够勉强地“跟着做”,也是“貌合神离”的。所以,教育者的这些“动作”通常会流于形式,表现出的是教育目的的模糊性,最终变成了一种完成任务式的教育。

第三,“身教”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当学生思想状况处于“风调雨顺”的时候,“身教”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是,身教通常会在学生的思想出现天气变化亦或是出现毛病的时候表现得无能为力。

由此可见,“身教”在当代教育过程中(或思想政治工作中),越来越明显地暴露了它的局限性。我在担任班主任的教学实践中得到这样的一个体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身教还是不如心教。

所谓“心教”,就是以情动人。即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去教育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矫正他们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对于身教而言,心教的特点就在于强调的是情感上的到位,对教师的要求是希望他们做到心到意到感情也要到,努力同学生之间沟通思想,彼此交流感情,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我应当怎么做,还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我要这么做,要具有十分鲜明的目的性,同时,在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使教育者的意志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心教”能体现其特有的主动性和感召力。一旦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感情达到高度融洽时,教育者的一个眼神、一个暗示,能代替千言万语的教导,轻而易举地获得教育的成功。诚然,心教也并不是抽象的,心教只有在身教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实现。

在“心教”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有情

所谓有情,就是讲感情。也就是教师要用真诚的爱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陶冶和净化,需要做到以情动人。

(2)有义

有义就是讲义气。这里所谓的义气所说的不是个人感情更加不是江湖义气。这里的“义”,指的是公理正义、精神文明、师生感情,属于高尚的道德范畴。讲义气是指教师在治病救人的前提之下对学生表示尊重和爱护,要体谅自己的学生,做到以义服人。其目的在于健全学生的美好人格和高尚情操,让学生与自己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融洽,从而体现当代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人情味。

(3)有节

所谓有节,是指在心教过程中,无论讲感情,还是讲义气,都得把握好尺度,且要针对教育对象的个性,灵活运用教育规律,做到因人而异,因情而变,因材施教。教师在讲感情时,一方面需要真诚相待,全心全意,切忌不能虚情假意,哄骗学生;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溺爱和迁就,以免扭曲学生的性格和人格。在讲义气的时候,一方面要与人为善,宽容为怀,最忌苛刻求全,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又要有胆有识,冷静沉着,最忌是非不分,草率行事,或者只讲义气,不讲教育。

总而言之,心教是教师教书育人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教师甘愿奉献,将自己满腔的热血都倾洒在自己的学生身上,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能成功,我们也一定能够树立起教师的权威。

合格的教师有高尚的师德

“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作为教师最低的标准应是君子,应是有德之人。

古语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指道德、品行、思想品质。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道德观念。

教师的劳动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有思想、有意识、有感情、有智慧、有个性的学生。教师所从事的这项教育工作的意义,远远不只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通过从事复杂性的工作,创造性的劳动来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而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道德高尚的老师才能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个具备崇高德行的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榜样,同样也是整个社会的示范和楷模。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师德。他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第六章),“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第十三章)他把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看成教育成败的关键。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身就是一种靠人来影响人,以人来带动人,以人来提升人的创造性的活动。

我们或许对这样的现象并不陌生:那些即使在家里并不怎么听话的孩子,到了学校之后,却会把教师的话当作圣旨。他们在父母面前总是喜欢说:“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说,这么做的”。即使教师的某些说法和做法欠妥,他们也决不承认教师有什么不对。学生这种对于教师绝对崇拜,对于教师所说的话绝对服从的心理将会伴随他们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的某种习惯的养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做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唯有将三足鼎立,将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曾经有一位事业很成功的人,在他晚年的时候,曾经充满感慨地提起他的一位教师给自己带来的很深的影响:“每一回他走进教室的时候,他身上那种祥和的道德氛围就立刻会将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感染了。他的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句话的语调都给人一种心灵空洁、浑身舒爽之感。在这种庄严却宽松的气氛中,心灵就像在洗澡一样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每当他在身边时,我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苏联的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这样说:比起那些与学生格格不入并且受到学生鄙视的人所讲的话,一个受到学生喜爱的老师所说话的话显然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从前者口中说出的即使是最高尚的思想也会变成可憎恨的东西。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同于其他的社会关系,学生对于教师具有“向师性”——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教师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每一个优良的品德以及教师优秀的表现,都会令关注他的学生感到深受鼓舞,甚至是欣喜若狂;而教师的每一个不良的品德和表现,都会使学生遭受打击,造成心灵的创伤。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锤炼崇高的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

曾经有一位老师说过,她十分了解一名教师的道德能够对自己的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譬如,当她看到地面有垃圾的时候,她都会捡起来,如果身边有学生,就会加以引导;到大家都离开了教室或走廊的灯还亮着的话,她就会下意识地随手关闭等。天长日久,当孩子们再碰到像上面那样类似的事情的时候,不用等她动手,孩子们就会抢着去做了。

一个有德行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有时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教师不仅仅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健康积极的品行,同时更是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慎笃、自盛成长该是重要的内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个赏识教育的例子。一次他去操场上发现一个学生打架,请学生到校长室去,学生按照要求做了。当陶校长回到校长室的时候,他对学生拿出一颗糖说:“我让你来办公室,你就来了,说明你尊重我,这颗糖奖励你。”接下来陶校长掏出第二颗糖说:“我了解了一下,你打人是因为见义勇为,值得表扬,再奖给你一颗糖。”学生在此时不好意思地说:“校长,我也有错,我不应该拿错误来应对错误。”陶校长再次掏出一颗糖给学生说,“你看你知道反省自己,应该鼓励。”最后学生高高兴兴地走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忠告是,作为一名教育者,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德行,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以自己所谓的师德尊严自居。

曾有一则新闻说:一个老师因为学生上课淘气,竟然让全班同学用小刀划破手掌,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与之相反,也有的老师当遇到自己写黑板时被学生扔橘子皮的难题时,会轻松地说:老师刚才看到了一个红红的橘子皮,可是老师不喜欢这个,老师更喜欢的还是橘子皮里面的东西。一阵笑声,从此再也没有捣乱的情景出现。

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知识、技能的交流与互动。教育作为人对人的影响,需要给予学生尊重、平等、关爱、呵护、理解、善待、包容和鼓励。如同那个古老故事讲的,橘子生于南方为橘,生于北方为枳。由此可见,作为人对人的一种影响,教育是以教育者的个人人格为大前提的。它通过对学生施加良性的影响,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第四辑增强教师人际沟通的心理素养

所谓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包含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与上级领导之间的关系。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师个人保持饱满而欢乐的情绪去进行工作,而且也会起到榜样作用,使学生懂得应当去建立什么样的同学关系与师生关系,同时也会对人的思想、感情,甚至会对群体的内聚力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