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管理
6186100000020

第20章 价值工程的管理模式

价值工程最早是美国为了适应军事工业的需要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在于确保军事装备的技术性能(功能),并最大限度地节省采购费用(成本),降低军费开支。“二战”后,价值工程理论成为企业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主要理论工具。

一、价值工程的理论创建

价值工程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件事情是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的“石棉事件”。“二战”期间,美国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GE急需石棉板,但该产品的货源不稳定、价格昂贵。时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的L。D。迈尔斯(Miles)开始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材料代用问题,通过对公司使用石棉板的功能分析,发现其用途是铺设在给产品喷漆的车间地板上,以避免涂料沾污地板引起火灾,后来,Miles在市场上找到一种防火纸,这种纸同样可以起到以上作用,并且成本低、容易买到,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最早的价值工程应用案例。通过这个改善,Miles将其推广到企业其他的地方,对产品的功能、费用与价值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功能分析、功能定义、功能评价以及如何区分必要和不必要功能并消除后者的方法,最后形成了以最小成本提供必要功能并获得较大价值的科学方法。1947年Miles《价值分析》的研究成果发表,首先提出了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功能的概念,实现了同功能的不同材料之间的代用,进而发展成在保证产品功能前提下降低成本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价值分析》的面世,标志着价值工程理论的诞生。

案例对产品的价值分析

国营黎明机械公司航空牌1.5-1型洗衣机是军工厂的民用产品,销路一直很好。1981年销售了4万台,1982年20万台。该产品销售量虽大,但成本高、利润少。为提高利润,该公司组织价值工程领导小组对洗衣机价值工程进行分析。其分析步骤与做法大体是:

(1)寻找价值分析目标。把洗衣机全部零部件按成本大小分类排队,对产品的成本构成进行分析,算出各类零件所占成本的百分比,寻找分析目标运用ABC分析法。ABC分析法又叫分类管理法或叫重点管理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处理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轻重,区别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管理。7元以上的零件占总成本的74.6%,零件数占零件总数10%,作为A区;约30%的零件占总成本的18.5%,作为B区;其余60%的零件仅占总成本的6.9%,作为C区。这样可把重点放在A、B两区,特别是A区零件可以作为价值分析的目标。

(2)功能分析。对洗衣机的全部零件进行功能定义、功能整理、绘制功能系统图。经过整理,按功能体系排队,洗衣机分为四个功能系统:①控制分系统;②动力及传动分系统;③容器装置;④外观及保护分系统。依次绘出功能系统图,进一步明确了各零部件的基本功能和实现该功能的手段;明确了哪些功能是多余的,哪些功能是不足的。

(3)功能评价。对选为分析对象A区的10个零件进行评价。组织设计师、工艺师、老工人和车间干部根据各零件的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和外观功能,利用强制确定法给各零件评分,计算出零件的功能系数。

(4)发动群众提革新建议。该厂一方面组织专门的力量对电动机、盖圈(成本—功能曲线区域外右下侧的坐标点)等进行功能费用分析,另一方面把洗衣机的零件成本和功能分析的资料发至车间,动员群众人人出主意、想办法,提出降低成本、改进功能的建议。

建议内容包括零部件、原材料供、产、销的全过程,如哪些材料可以更替或改换供应点、哪些零件可以改变设计结构、哪些工序可以改变加工方法等。

(5)制定实施方案。电动机是外购件,为42.6元1台,占洗衣机总成本的17%。价值系数为0.84,处于功能成本曲线外右下侧,对成本影响较大。公司组织了专门的分析小组对国内8个电动机厂的16台样机进行全面测试,通过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从中选择了三种性能最好、价格最低的电动机作为订货对象。仅此一项就使洗衣机单台成本下降5.08元。盖圈采用不锈网1Cr18Ni9Ti,使单台价格达26.85元,价值系数0.63,成本偏高。经过分析,盖圈的功能是连接内外筒及防腐、密封,它在洗衣机中只起辅助作用。经过对多种材料方案的比较和试验表明:选用0Cr13不锈钢代替1Cr18Ni9Ti材料后,单台成本又降低17.43元。在对洗衣机动力系统的功能分析中,发现挡水板的功能是防止电动机进水,但装在风扇轮和电动机之间不利于电动机冷却。经过分析,稍稍加大风扇便可以起到挡水防潮的作用,从而取消挡水板,每台成本降低1.34元。内筒成本为25.05元,价值系数0.99.经过价值工程分析,洗衣机成本大幅下降,利润上升。

二、价值工程的发展

1954年,美国海军应用了这一方法,并改称为价值工程。由于它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用、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0世纪50年代日本和联邦德国学习和引进了这一方法。1965年前后,日本开始广泛应用。中国于1979年引进,现已在机械、电气、化工、纺织、建材、冶金、物资等多种行业中应用。以后,价值工程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产品研究开发、工业生产、企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各国先后引进和应用推广,开展培训、教学和研究。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也称为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VA),是指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有些人也称其为“功能成本分析”。价值工程涉及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三个基本要素。价值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费用换取所需要的功能。这门学科以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以促进老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为核心内容。当然,价值工程中所说的“价值”与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等学科关于价值的概念有所不同。价值工程中的“价值”就是一种“评价事物有益程度的尺度”。价值高说明该事物的有益程度高、效益大、好处多;价值低则说明有益程度低、效益差、好处少。例如,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总是希望“物美而价廉”,即花费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多、最好的商品。价值工程把“价值”定义为“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即V=F/C。式中,V为“价值”,F为“功能”,C为“成本”。由此可见,价值工程认为功能对于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含义:对于物品来说,功能就是它的用途或效用;对于作业或方法来说,功能就是它所起的作用或要达到的目的;对于人来说,功能就是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对于企业来说,功能就是它应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效用。总之,功能是对象满足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认真分析一下价值工程所阐述的“功能”内涵,实际上等同于使用价值的内涵,也就是说,功能是使用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任何功能无论是针对机器还是针对工程,最终都是针对人类主体的一定需求目的,最终都是为人类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因而最终将体现为相应的使用价值。因此,价值工程所谓的“功能”实际上就是使用价值的产出量,价值工程所谓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价值资源即劳动价值或使用价值的投入量。

目前的价值工程理论缺陷在于:价值工程所谓的“价值”实际上就是产出的价值量与投入的价值量的比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价值效益”。不难发现,与价值率(单位时间内系统的产出价值量与投入价值量之比)的概念相比,价值工程所谓的“价值”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不考虑时间因素的价值率。价值工程把“功能与耗费的比值”确定为判断工程价值的客观标准。这种判断标准实际上就是工程类事物的发展特性判断的标准,只是还没有把时间因素考虑进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时间间接赋予的价值内涵(虽然时间本身并没有直接的价值)越来越巨大,它对事物的发展特性的影响就越来越巨大。理论证明,决定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前途的决定性因素是该事物的价值率,决定人对于事物的根本态度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该事物的价值率,而不是“功能与耗费的比值”,因此,计算和比较不同工程类事物的价值特性的参量应该是价值率,而不是“功能与耗费的比值”。价值工程所谓“功能”的内涵仅限于物理意义而没有涉及人的精神意义,仅限于社会的经济方面,而没有涉及政治和文化方面。价值工程所谓“成本”的内涵也仅限于物理意义而没有涉及人的精神意义,也仅限于社会的经济方面,而没有涉及政治和文化方面。

总而言之,价值工程作为一门现代管理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但在更高层次上则研究不足、理论深度不够、思维空间狭窄,同时,面对各种不同的复杂事物,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更好、更有力地发挥它在促进社会生产力中的作用。事实上,许多非工程类社会系统同样希望以最少的代价来取得最大的功能效应,同样可以进行价值分析。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优的功能不仅是价值工程的基本思想,也是许多学科的基本思想。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SAVE)在1996年6月9日的芝加哥年会上,更名为美国国际价值工程师协会(SAVE International),提出的口号是“the Value Society”(价值的协会)。新会名和新口号旨在面向世界、面向所有学科的价值领域,与所有以提高价值为目的的组织或个人团结协作,这标志着价值工程开始全面走向世界、全面走向其他学科领域。

全面质量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有两种界定标准,一种是“具有消费能力或消费潜力的人”,另一种是“任何接受我们的产品或服务的人”。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潜在型两种:显著型顾客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渠道,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潜在型顾客预算不足或没有购买该商品的需求,缺乏信息和购买渠道,可能随环境、条件、需要变化成为显著型顾客。顾客最关注的是卓越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货真价实,以及按时交货。顾客眼中的价值是从产品或劳务中得到的收益减去商业成本所得的利益。收益主要包括:所获效用、实用性、购物享受等;成本主要包括:金钱支出,为获得满足所花时间、精力,获取信息和实物时所经历的种种不便等。而顾客所获得产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品效用、利益,以及隐含的个性化需求上。而“顾客完全满意”就是倡导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文化。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通过对比不同的竞争优势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此来分析企业建立“顾客完全满意”文化的长期优越性:①商品策略。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②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③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④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⑤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1.传统的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现代企业制度中大力提倡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

2.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是什么关系?请查阅有关资料,以此为题撰写读书报告。

3.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一种思想革命,是新的经营哲学。你认为这种评价正确吗?你怎么看?

产业链理论与方法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度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1.产业链的完整性与经济区划紧密相关

产业链是相关产业活动的集合,其构成单元是若干具有相关关系的经济活动集合,即产业环或者具体的产业部门;而产业环(产业部门)又是若干从事相同经济活动的企业群体。从事相似或相同经济活动的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努力探寻自身经济活动的优区位。在这种“循优推移”的过程中,一方面,产业环(产业部门)的微观构成单位——企业,为了获取经济效益,逐步聚集到适合其发育成长的优区位,即原先分布于各区域的同类企业在优区位实现“企业扎堆”(clusters);另一方面,各个产业环(产业部门)为了获取地域产业分工效益,由于具有不同经济特点和追求各自的优区位而在空间上趋于分散。这样,产业链系统内企业和部门循优推移的空间经济结果是,产业链的各环节分别布局或配置到适合其经济活动特征的特定地点(specific locations)。正因如此,当经济区划尺度较大时,比如说是大经济地带、大经济区、省域或者流域经济区时,或者说大到几乎囊括产业链的所有环节的地域空间时,产业链表现出明显的完整性;当经济区划尺度较小时,比如说仅是市域、县域或者说是产业集中发展区时,其地域范围一般难以包括产业链的各环节,这对于某一经济区域而言可能形成特色产业,但是产业链却表现出明显的断续性。

2.产业链的层次性与区域类型密切相关

产业链是产业环逐级累加的有机统一体,某一链环的累加是对上一环节追加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以获取附加价值的过程,链环越是下移,其资金密集性、技术密集性越是明显;链环越是上行,其资源加工性、劳动密集性越是明显。由此,欠发达区域与发达区域的类型划分,往往是依据其在劳动地域分工格局中的专业化分工角色。一般而言,欠发达地区更多地从事资源开采、劳动密集的经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低,其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低;发达地区更多地从事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细加工经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高,其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区域类型与产业链的层次之间产生了内在的关联关系,欠发达区域一般拥有产业链的上游链环,其下游链环则一般布局在发达区域。

3.产业链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指向性

优区位指向引导产业环或者集中或者分散地布局在不同的经济区位,表现为产业环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这种空间指向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资源禀赋指向性,产业环基于对优区位的追求,势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区域的资源禀赋,而后者的空间非集中性引起追逐资源禀赋的产业环的空间分散性。第二,劳动地域分工指向性,劳动地域分工使得各区域具有了自身的专业化生产方向,产业链对专业化分工效益的追求便造成了产业环的空间分散性。第三,区域传统经济活动指向性,区域传统经济活动通常是区域特定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特色的体现,经济活动的路径依赖性和惯性对区域在产业链中的分工有深刻的影响。

1.2010年黑龙江大豆企业遭遇了2008年以来的又一次严重的停工潮,黑龙江省内约有70多家大豆加工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停产,并已全部停止收购大豆。中国大豆产业链断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相关资料,对我国大豆产业链关系进行理论描述。

2.根据2010年5月20日谷歌在旧金山市举行的年度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的网络电视计划称,谷歌将分别与英特尔、索尼、罗技、DishNetwork等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出互联网电视平台。谷歌CEO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大会上详细介绍了谷歌电视计划。施密特称20年前人们就试图将电视与网络相连接。这一设想需要运行较快的处理器以及开放源代码软件作支持。施密特表示:“将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比单纯提出一个新技术构想还要困难。”当然,业内人士马上还意识到另一个问题:这一举措表明谷歌在试图将网络连入家庭电视的同时,宣告进军价值700亿美元的电视广告市场。请问谷歌公司战略联盟的形成运用了什么理论?为什么说谷歌公司的产业链分工基本形成?结合产业链形成过程,对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联盟的战略意义进行说明。

3.据有关研究表明,AMD、邦吉、嘉吉、路易达夫及益海嘉里等跨国大粮商,不仅在全世界的大豆贸易中占有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而且通过建立从种植农场、贸易公司、港口、船队、加工厂甚至期货公司等覆盖“全产业链”的商业与工业体系,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企业利润的来源。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经营单一,根本没有形成产业链,很难与跨国公司竞争。从产业链理论的角度,在读书报告中重点分析中外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中外企业未来走向等问题。要求从企业、产业、行业战略发展高度思考问题。

1.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全面质量管理和高效团队建设的典范,由此保证了服务质量并有效控制了成本。作为一名员工,你认为西南航空公司哪一点做得最成功?请说明原因。

2.如果你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总裁,你对本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有什么变革方案?你将怎样实施你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变革计划?

3.对于中国钢铁企业管理,你认为需要进行组织变革吗?如果需要,为什么?

1.为什么说现代企业以市场为中心?企业的生产行为与产品贸易有什么关系?

2.生产企业的成本与利润的关系是什么?

3.生产现场管理的重点是什么?不同的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有什么异同?以两种产品及企业为例进行说明。

1.简述价值工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

2.现代企业目标管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简述现代企业流水线生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