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天圣九年(1031)三月,欧阳修正式到西京洛阳就任西京留守推官。唐朝建都长安,故以洛阳为其东都;宋代京城改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故以洛阳为其西京。当时的西京留守是钱惟演。这钱惟演是当时西昆诗派的重要人物之一,诗文都颇有影响,又好交友,故其幕府中多名士,如尹洙(师鲁)、梅尧臣(圣俞)等。欧阳修来到这样一个文学氛围极浓的环境中,真是如鱼得水,不但受到西昆派诗文风的濡染,而且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与尹洙等人研习古文,与梅尧臣等人研习诗歌,成为其领导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准备。欧阳修积极从事文学活动,遂以文章名闻天下。
洛阳为九朝古都,不但文物鼎盛,而且山水景物宜人。推官属闲职,无多少公可办;领导(留守)钱公风流儒雅,故欧阳修在此任职,多闲暇,纵游览。他曾和朋友们两游中岳嵩山,并和通判谢绛一起奉御香祭告嵩岳庙,同游五人又于峭壁上游神清洞。谢绛有《游嵩山寄梅殿丞(尧臣)书》,详记此次山水之游:“是时秋晴日阴,天未甚寒,晚花幽草,亏蔽岩壁。正当人力清壮之际,加有朋簪谈燕之适。升高蹑险,气豪心果,遇磐石,过大树,必休其上下。酌酒饮茗,傲然者久之。”“方抵峻极上院,师鲁体最溢,最先到,永叔最少最疲。於是浣漱食饮,从容间跻封禅坛,下瞰群峰……”“犹冒夜行二十五里,宿吕氏店,马上粗若疲厌,则有师鲁语怪,永叔子聪歌俚调,几道吹洞箫,往往一笑绝倒,岂知道路之短长也。”又有梅尧臣《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的五百言长诗叙写此事。于此可见洛阳三年,欧阳修及其志同道合的同事们的游山玩水之乐。
洛阳是花都,向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誉。欧阳修在此三年中,饱览洛阳名花,对牡丹尤其情有独钟,并于景祐元年(1034)写下了《洛阳牡丹记》一文,全文分《花品序第一》《花释名第二》《风俗记》第二三部分。《花品序》《花释名》详记了各种品种的特色和得名的由来。当时牡丹品种已达九十余种,人们精心培育,美不胜收。《风俗记》则叙洛阳赏花之风俗,又着重介绍牡丹之栽培技术,反映了当时园艺的成就。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对“国色天香”的牡丹的全面记述,具有很高的价值。欧阳修在庆历二年(1042)又作《洛阳牡丹图》一诗:“我昔所记数十种,于今十年半忘之。开图若见故人面,其间数种昔未窥。”由此也可知欧阳修在洛阳是遍赏牡丹名品,而仍以数种“未窥”为憾。也正因如此,他在被贬为夷陵令,见春来而野花未发时敢于说:“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戏答元珍》)
洛阳三年是欧阳修初入仕途和初登文坛之际,这里的悠游生活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一个时期。当然,也有他生活中难以磨灭的伤痛:他和原配夫人、胥偃之女于他上任之后结婚。两年后,胥夫人生下一子,但未满月而亡故,五年后,胥氏所生子亦夭折。
欧阳修于景祐元年(1034)三月,秩满离开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