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6184300000164

第164章 一场虚惊

元丰二年(1079)八月十八日,苏轼在湖州知州任上被捕,家被查抄,诗文被搜出,送入御史台大狱。为照顾苏轼生活,其长子苏迈随他一同入京。苏迈每天给苏轼送饭。据叶梦得《石林诗话》载:父子二人相约:“送食惟菜与肉。有不测(坏消息),则彻二物而送以鱼。”凡送菜与肉,则是平安无事;如改送鱼,定有不测之祸。“迈谨守踰(超过)月,忽粮尽,出谋于陈留,委其一亲戚代送,而忘与其约。”一个多月后,没有吃的了,苏迈到陈留去想办法,就委托一位亲戚给苏轼送饭,但忘了告诉自己和父亲的约定。苏迈走后,“亲戚偶得鱼鲊(zhǎ,腌制)送之,不兼他物。”亲戚偶得一鱼,好意送给苏轼吃,没送其他食物。这一下可坏了!“子瞻大骇,知不免。”苏轼一见只送来鱼,认为自己末日到来,难免一死。再联系到近日以来,狱吏为了取得罪证,拷问甚急,认为真的要出大事了。苏轼想求皇帝宽恕,又没办法做到。于是“乃作二诗寄子由,祝狱吏致之。”他猜测狱吏不敢隐瞒,此诗一定会传到神宗手里。其诗题为《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忍受),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其一曰:“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其二曰:“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锒铛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其一主要是表达对苏辙的深情怀念,其二主要是表达对自己的伤怀和对子与妻的思念。这两首诗在苏轼诗中不算上乘之作,但正如纪晓岚所说:“情至之言,不以工拙论也。”

苏轼这两首“绝命诗”,发自肺腑,感人至深。其结果不出苏轼所料,狱吏将这两首诗转呈神宗,“神宗初固无杀意,见诗亦动心。自是遂益欲从宽释(从宽释放),凡为深文者(要求严惩苏轼者)皆拒之。”由于神宗宽大,苏轼最终从宽发落。

苏迈一次小小的疏忽,引发苏轼一场死亡之惊骇;两首绝命的诗作,更得神宗之哀怜。一场虚惊,导致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