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之子王雱(pāng),字元泽,“为人慓悍阴刻,无所顾忌,性敏甚,未冠,已著书数万言……举进士,调旌德尉。”“雱气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作策三十余篇,极论天下事,又作《老子训传》及《佛书义解》,亦数万言。”(《宋史·王安石传》)当时王安石执政,所用多为年轻人,王雱也想参与政事,就和王安石商量说:执政者的儿子虽不可干预政事,但研究儒家经典还是可以的。王安石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就把王雱所作策论及所注《道德经》刻版印刷,然后在大街上出售,这样,皇上很快就知道了王雱。此时又有王安石的亲信邓绾、曾布竭力举荐,于是神宗召见王雱,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宋神宗又多次与之交谈,王雱又受诏写了《诗、书义》,被提拔为天章阁待制兼侍讲。书成,又升为龙图阁直学士,可见,其仕途十分畅达。
王雱虽年少,但其变革现实的思想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常称商鞅为豪杰之士,认为不诛杀对新法持异议者则新法难于推行,即主张在肉体上消灭持不同政见者,以扫清推行新法的道路。有一次,王安石和程颢谈话,王雱“囚首跣(xiǎn,光着)足,携夫人冠以出,问父所言何事。”王安石告诉他说:“以新法数为人阻,故与程君议。”王雱即大声说道:“枭(xiāo,砍下人头悬挂)韩琦、富弼之头于市,则法行矣。”由此可见,王雱不仅是个改革派,而且堪称改革派中的极左派。
熙宁八年(1075)二月,王安石复相,王雱被推为龙图阁直学士,王雱表示辞意,吕惠卿就劝神宗答应王雱的辞职请求,因此,吕惠卿和王氏父子间的嫌隙愈加明显。当时吕惠卿为蔡承禧所攻击,居家待命。王雱则让御史中丞邓绾弹劾吕惠卿与华亭县知县张若济为奸利之事。吕惠卿被关入狱中,后出守陈州,因华亭狱案久不成,王雱就让其门下客吕嘉问、练亨甫共同商议,取邓绾所列吕惠卿事,杂以他书交到狱中,此事王安石并不知晓。在陈州的吕惠卿得知此事后,写奏状给神宗,并且讼告王安石:“安石尽弃所学,隆尚(崇尚)纵横之末数,方命矫令,罔上要(yāo,要挟)君。此数恶力行于数岁之间,虽古之矢志倒行而逆施者,殆不如此。”同时“又发安石私书曰‘无使上知’者。”神宗拿到这些材料后给王安石看,王安石矢口否认此事。王安石回家后问王雱,王雱详述其中缘由,王安石责备了王雱。王雱对此十分气愤和怨恨,“疽发背死”,时年三十三岁。
对于爱子的英年早逝,王安石“尤悲伤不堪,力请解机务”。可见,王雱之死,对王安石是一次巨大的精神打击,这无疑也是他二次罢相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