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6184300000137

第137章 初得神宗信任

经历了英宗朝的郁闷期,王安石深深意识到:没有重臣的推波助澜,仅凭自己个人力量,改革是无从谈起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他开始有意识交结当时的名臣,如宰相韩绛、韩绛之弟韩维,以及吕公著等人。此三人则到处称扬王安石。如神宗为太子时,韩维为其记室,每次讲说得到神宗称赞时就说:“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因此,王安石“名始盛”,神宗也由此而很想见王安石。朝中不少士大夫也开始把治国希望寄托在王安石身上。

治平四年(1067),英宗去世,神宗即位,立即任命王安石知江宁府。几个月后,召入为翰林学士。熙宁元年(1068),以翰林学士入对,神宗问他:“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王安石下殿后,殚精竭虑,写下了一篇析理甚密的奏札——《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此札子在简略列举北宋有国百年间何以无事的原因之后,便尖锐地指出在“百年无事”表象掩盖下的严酷现实,即指陈国家累世因循苟且之失:“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人君朝夕与处,不过宦官女子;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未尝如古大有为之君与学士大夫讨论先王之法以措天下也……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式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交私望养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这篇奏折尖锐地揭露了宋王朝、特别是仁宗统治时期的种种弊端,道破了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潜藏的种种矛盾,描绘出了危机四伏的社会现状,实际上是有力地论证了社会改革势在必行,并以“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来敦促神宗下定改革的决心。此文以其尖锐性和强大的鼓动性,甚合神宗之意,自然也使神宗为之振奋。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与《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一脉相承,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声和重要的理论依据。神宗也因此视他为不可多得的有用之才。变革现实的共同愿望把他们君臣二人紧紧捆绑在一起。王安石由此被留在朝廷。熙宁二年,即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了各个领域中的全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