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一生反佛老,却留下了一批送和尚、道士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又多是借题发挥,倡扬儒道而贬斥佛老。曾巩一生也不信佛老,同样也写了一些有关佛老的文字,也同样是借题发挥,或大讲儒家之道,或直斥佛老之害。
抚州菜园院僧人可栖造成佛殿后,求曾巩撰文写记。曾巩就写下了《菜园院佛殿记》一文。此记先叙僧人可栖如何历十年之久,将无人居住之弃地修成一座佛寺,又如何得州人高庆、王明相助到民间集资修成佛殿,接着就此大发议论:“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这段话貌似在称赞佛教徒用力勤、用意专,不求速效,他们的成功,不仅是宣传得力,而且也有其智慧。但曾巩的用意并不在此。文章接着写到:“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繁殖,此指传授)之如此。至于世儒(当世之儒者),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持久之功哉?”“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以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显然,曾巩在借赞佛徒“用力也勤”来指责“世儒”们“任天下之事(做着官)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并进一步指出:这正是佛教徒所以盛,儒道所以衰的根本原因。借作佛殿记而批评当世之儒者,表达了自己对儒学不盛的深切忧虑。
曾巩也有为佛寺作记而直接批评佛教的文字,但也往往是旁敲侧击,借题发挥。如他写于庆历年间的《鹅湖院佛殿记》。信州铅山县鹅湖院修成了佛殿,僧人绍元来请曾巩作记,曾巩便写下了这篇二百字左右的短记:“自西方用兵(指宋与西夏作战),天子宰相与士大夫劳于议谋,材武之士(武将和士兵)劳于力,农工商之民劳于赋敛(赋税);而天子尝减乘舆(车马)掖庭(宫廷)诸费,大臣亦往往辞(谢绝)赐钱,士大夫或暴露其身,材武之士或秉义而死,农工商之民或失其业,唯学佛之人不劳于谋议,不用其力,不出赋敛,食与寝自如也。资(助)其宫(佛殿)之侈(豪华),非国则民力焉,而天下皆以为当然,予不知其何以然也。今是殿之费,十万不已(不够),必百万也;百万不已,必千万也;或累累而千万之,不可知也。其费如是广,欲勿记其日时,其得邪(能做到吗)?而请予文者,又绍元也,故云。”此文是一篇佛殿记,既不讲此佛殿修建过程,佛殿的富丽堂皇,也不讲营造佛殿的僧众之勤,而是着重讲述修建这一侈华佛殿的社会背景:从天子宰相士大夫到农工商之庶民都因为与西夏作战而在劳心、劳力,以致付出生命的代价,只有佛徒们不但可以不劳心,不劳力,照吃照睡,而且还耗费国家和人民不计其数的人力和物力。两相比较,人们不难看出曾巩对佛教的看法:佛教不但对国计民生无益,而且有害。用修佛殿的事实来说明佛教对社会的危害,远比大讲辟佛的空话更为有力。
曾巩这类文章都不是声色俱厉的,但却深寓着他对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看法,表现出他对国事的隐忧,其用心多与韩愈相同,而文风则明显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