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艺术
6167500000019

第19章 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的品牌效果

“对于传播的研究一般都基于传播媒介可以产生某种效果这一假设,通过习惯研究可以检验媒介其他方面的功能及状况。”由于传播效果是传播活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目的和价值所在,又是社会评价传播者和传播媒介业绩的重要客观依据,因此传播效果研究不仅是传播研究的核心和主导部分,而且是传播各种要素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石。但是,由于众多的研究者对传播效果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传播效果”的解释始终是见仁见智的。

我国传播学者戴元光和金冠军综合了各家之说,在他们主编的《传播学通论》一书中提出了传播效果研究演进的“五阶段”说: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以“枪弹论”为代表的“超强效果论”;20世纪初佩恩基金会有关电影对儿童影响系列研究所孕育的“有限效果论”(又叫“最低成功法则”);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适度效果论”;20世纪70年代的“强大效果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谈判效果论”。

笔者认为,“综观传播效果研究发展的历史轨迹,体现了这样的一种演进规律:效果研究的对象指向是从大众传播的直接接受者到传受双方再到传受中全社会的公众;效果研究的概念是从微观、狭义上的传者劝服与受众态度的短期改变到大众传播对受众和整个社会长期的、间接的、综合的影响和后果的总和;效果研究的方法是从开始的社会学、心理学的几种简单的实证方法拓展到后来的历史学、文化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哲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效果研究的方向是从开始的单向度、直线(传者—直接受众)转向双向甚至多向度、多层面、多元系统、交叉系统的结合;从比较重视探讨如何加强大众传播的正面效果变成对其同样强大的正面与负面效果的深入研究。”

周鸿铎在他所著的《应用传播学引论》中把众学者对“传播效果”的解释概括为六种观点,并认为其中只有一种观点强调“传播效果”,就是传播过程各要素的作用以及这些要素对受众所产生的影响,另外五种观点则分别强调传播者、传播者行为、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的作用。其实,上述效果研究的六种观点都是从“传播者中心论”出发,对传播要素与传播者的传播目的之间关系的“劝服研究”。当然,传播效果也包括传播的社会控制所需要的社会效果和媒介自身需要的经济效果。但是,由于传播的目的地和归宿都是受众,所以我们应当把测定传播效果的核心转移到受众需求获得满足的效果上面来。离开或背离了这一核心效果,上面所说的“社会控制所需要的社会效果和媒介自身需要的经济效果”都是一句空话。

主持人节目语言艺术的传播效果研究是主持人传播研究的核心、基石和主导部分。所以主持人传播的许多研究者从一开始就聚焦于主持人语言的传播效果,孜孜不倦地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以不同的科学方法,从不同层面来探讨主持人语言传播的效果问题。我们在前面先后从主持人语言的主体、受众、信息、媒介、环境、效果等传播要素的相互关系上来研究主持人语言的传播艺术,其最终目的和落脚点都是传播效果问题。

狭义的“效果”是指行为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或目标的程度;广义的“效果”则指这一行为引起的客观效果,包括对他人和社会实际发生作用的一切影响和后果。

因此,所谓主持人节目语言的传播效果,也包含了两重含义:

一是从狭义(微观角度的效果)来看,主持人语言的传播效果是主持人的信息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了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通常以受众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传播者的目的是否达到作为判断效果的标准。比如新闻评论节目是否被告知、被相信并引起应有的反应?综艺娱乐节目能否让受众获得娱乐的欢娱、艺术美感的享受,是否感染了观众,引起了共鸣?经济贸易类节目是否说服了商家和消费者,促进了相应的商业贸易行为和增加了应有的经济效益?

二是从广义(宏观角度的效果)来看,主持人语言的传播效果是指主持人的信息传播活动对受众和整个社会产生的所有影响和结果的总和。这种传播效果既包括眼前的、近期某方面的显著效果,也包括长期、潜在的综合效果。

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传播效果研究是与传播活动实践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个研究领域,但同时效果研究的难度也非常大。正如麦奎尔所言,“我们可以肯定这种效果一直在发生,但我们不能看到它或者不能预见它的总体后果,不能确定事件的发生有多少归因于媒介。许多效果没有任何综合的模式可以加以说明,媒介不大可能是这些效果唯一的或充分的原因,而且它的相对促成作用也很难加以评估。”(麦奎尔,2001)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我们的理论应当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这意味着,理论最终都应是可以通过观察来证实的。”(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2000)

总之,对主持人语言传播效果的研究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意义的,应努力使之不断积累、完善和发展。

在本章里,我们试图换一个新的视角,着重从受众日常观赏主持人语言艺术效果的几个重要的“观测点”来研究主持人语言艺术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其中包括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的品牌效果、主持人语言人格魅力的陶冶效果、主持人语言美感魅力的审美效果、主持人语言发展趋势的预期效果以及主持人语言应对策略的逆挽效果等方面。

一、主持人语言的个性风格——一个相对稳定的艺术形态

(一)风格——语言个性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格调和气氛

“风格是人们运用语言的产物,是在主客观因素制导下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气氛和格调。”风格表现为语言材料的使用和表达手段特点的综合。风格本身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艺术形态,突出表现为一个人的语言风格。人们常说的“话如其人”,就是指人们语言运用的个性化形态,但并不是说每个人的语言都已经形成了某种风格,只有当这个人的个性在语言方面表现出比较鲜明的特点时,才能称其为风格。每个人先天的声音、形象、性格和后天的经历、学识、修养的不同,经过锤炼,可能形成不同的风格。每一位节目主持人都应当通过历练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老舍说:“风格与其说是文字的特点,还不如说是思想的力量。”

(二)个性——一种带有创造性、新颖性的人格形态

通俗地说,个性就是与众不同、异乎寻常,它表现为一种带有创造性、新颖性的人格形态。有的人把个性理解成个人的独特性格和外在形象。这种说法还未能切中肯綮。吴郁教授认为节目主持人的本质特征就是“个性化”和“人格化”。其中的“个性化”就是“一个人长期的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经验模式和性格方面的优势总和,是动态的函数式。它是生命在反抗各种异化、非人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个体存在的价值和世界丰富多彩的需要。”在1995年第6期《现代传播》中,敬一丹和申宁合作的《走出围城》一文明确地指出:“我理解这个‘个性’并不是‘这个清纯可爱,那个端庄大方’之类,而是一种人格、一种风范,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主任尹力则提出“呼唤个性”,认为:“个性是一种品质,个性是一种品牌认知,个性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思维与智慧的外化与延伸,是思想的包装方式。”

个性是由人的许多稳定的心理特征组成的,每个人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丰富多彩的个性增加了人际间相互交往的吸引力;大同小异的个性平添了亲近感,别具一格的个性又带来了新鲜感。“世界上没有陌生的人,只有还未认识的朋友。”这句欧洲民谚也许从某个角度作为说明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在节目沟通和与受众联系上所起作用的注脚。

很难说哪一种个性是十全十美的,哪一种个性是一无是处的。其实每个人的个性都是复杂的,既有长处,也有不足。任何人都具有个性和共性的两个方面。完全与共性对立的个性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共性而没有个性的人也是没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对于主持人来说,在节目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也应体现节目的统一基调和创作群体的特色。主持人的个性形象,应当体现节目的宗旨、风格,并受到群众审美期望的制约。

(三)个性——主持人美感魅力的核心

个性对主持人来说非常重要。“个性是主持人魅力的核心,语言又是主持人个性展露的窗口。”沈力和陆锡初在谈到主持人的个性问题时说:鲜明的个性色彩是主持人魅力的先决条件,有个性才有活力,才能产生魅力。实践证明,凡是受到观众欢迎的主持人,如赵忠祥、宋世雄、陈铎、敬一丹、水均益、白岩松、倪萍、鞠萍、杨澜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正是这许许多多不同个性风格的主持人,创造了五光十色不同风格的节目。

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的丰富多彩,又正好充分展示了现实社会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需求下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客观真实。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曾指出:“在具有真正的风格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艺术家对现实的反映一方面具有不可重复的独创性,另一方面这种独创性又正是客观真实的深刻的揭示。”

浙江卫视主持人亚妮,先后主持过《文化时空》、《亚妮专访》等多个节目,其主持风格和技巧在主持界颇具独创性。她先后囊括了全国“百优主持人”、“金话筒奖”、“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第三届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笔奖”等多个奖项。她的主持风格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一是“活动行进式”。亚妮在《亚妮专访》中,大胆突破了一般访谈节目把嘉宾请到演播厅正襟危坐地进行访谈的方式,她喜欢实境中的访谈——在最具有真实性与现场感的地点进行交流,如农家小院的门槛、乡间小道,有时甚至和嘉宾一起席地而坐。这种没有演练和雕琢痕迹的生活化、原生态的画面,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气息,成了《亚妮专访》的一大特色。二是“文化寻访式”。亚妮在《亚妮专访》节目中保持一种标志性的装束:头戴旅行帽,身背双肩包,腰系夹克衫,足登耐力鞋进行采访,宛如一个风尘仆仆的文化远足探访者,并以这种角色参与到节目中,从历史文物到民族文化、从民俗风情到文化融合,不断延伸主题,与相关的嘉宾、受众进行真诚、热情、全神贯注的交流与讨论。三是“随意聊天式”。亚妮在主持《亚妮专访》节目时,很善于通过与嘉宾和现场观众随意聊天的方法,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寻找大家共同的心理兴奋点,营造出轻松热烈的气氛。亚妮的谈话积极主动,热情四射,思路敏捷。亚妮作为主持人的这种个性风格,不仅是她自身个性风格和节目风格的真实体现,而且更真实、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现实生活的现状和本质。

(四)主客观因素对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的制导

如上面所述,主持人语言风格之所以存在差异性,是因为主持人语言风格存在“主客观因素的制导”,制约和影响语言风格的形成因素,也可称“制导因素”。其制导因素既有主观范畴的,也有客观范畴的。

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客观范畴的制导因素,主要来自时代潮流、社会风尚、民族习俗、地域特点、文化传统、语境语体等方面。客观范畴的制导因素对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影响和制约反映为节目主持人语言在社会性、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观念性的基本共同特征,这是个性风格特征的基础,完全离开了共性的个性风格是得不到社会广大受众的承认的。茅盾先生对此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个人风格必须站在民族化、群众化的基础上,离开了民族化、群众化的大路而追求所谓个人风格猎奇矜异,自我陶醉,那就必然要走进形式主义的死胡同。

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主观范畴的制导因素,主要源于主持人的生活阅历、社会经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等方面。主观范畴的制导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风格。主持人语言风格的个性是主持人节目产生的根本需要,是主持人节目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不能表现出多重个性特点,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正是这个道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展示给受众的永远都是自己,而不会是别人。节目主持人万变不离“真我”二字,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不能刻意去设计和表演,大凡改头换面、乔装打扮出来的“假李逵”都瞒不过受众雪亮的眼睛。尤其是个人的语言特征,可以说是由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决定的。比如:多血质型气质的人往往具有外倾型的性格,感情外露,活泼好动,思维灵活,说话爽快明朗,甚至可以扯着嗓子大喊大叫,但他就是不会轻声细气地说话;抑郁质气质的人往往具有内倾型的性格,多愁善感,情感体验微弱,为人处世犹豫不决,说话谨慎小心,却从来不会感情冲动地大喊大叫。一般来说,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就是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在语言方面的体现,这种个性是自身气质和性格的真实反映。节目主持人在树立个性化形象时不能舍本求末,追求个性风格要恰到好处,刻意的追求有时候会适得其反,给人一种做作、故意卖弄的印象。任何虚假的、令受众反感的东西都会影响主持人及其栏目内容的可信度。应根据主持人节目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塑造个性化形象,表现个性化风格。

每一位节目主持人都应具有自己的主持风格。我们主张主持人个性的多样化,这是根据整个主持人队伍和不同的主持人节目所呈现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说的。具体到一个主持人来说,要想把各种不同的主持风格一应俱全地体现到自己身上,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在与自己本性风格有差异的节目中,为使自己能与该栏目的风格要求相吻合,势必要运用一些“表演手段”,搬用一些临时模仿得来的假象,来掩盖和取代一些原来属于自己的真实的东西,这样就会给原本熟悉他的受众带来不适应,也有悖于“主持人以真实的自我面对受众”的原则。同样,如果主持人以自己真实的个性风格去应付所有的节目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其“真实”未必适合所有这些节目的不同主题内容与风格以及节目主体受众群的多种口味与需求。作为主持人对自己也要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为获取知名度而“多出声,多出镜”,遇到新栏目就想上,整天在新闻社教类或益智娱乐类等多个节目中“走穴”、“走江湖”,其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迷失自我。

二、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的独特性、多样性、本我性和协调性

主持人的信息传播就像音乐、文学、美术、舞蹈、绘画、雕塑传播信息一样,都是有风格的,主持人的语言个性风格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的独特性

在我们以往见过的许多节目主持人当中,被广大受众公认的具有艺术魅力的优秀主持人,除了具备基础层面的广播电视传播者的专业语言外,还具备富含文化底蕴的坚实基础和人文修养的优势。这些基础造就了他们在语言传播中个性风格的鲜明特征。他们在节目中都有相当深层次的参与,并在传播中显示出个性风格的差异性,表现为具有与众不同的四个“独特”:独特视角的关注、独特思维的发挥、独特感受的表达和独特语言表达方式的展示。其中,独特视角来自主持人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感悟,来自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的丰富体验;独特思维根植于主持人丰富而特有的人生阅历中形成的在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反向思维方面的个性习惯、相对优势和独特方式;独特感受发端于主持人在自身思想观念、气质性格、心理特征的支配下,认识和感悟世界时特有的角度、广度、深度、向度和强度;而独特语言表达方式则是上述所有独特内涵的最重要载体。这些特色都建立在他们原先独自的本色之上,又经过时代、环境、文化、阅历等诸多因素长时间对个人的打造,才形成了自成一体的鲜明个人风格。比如赵忠祥的稳重大气、敬一丹的细腻含蓄、白岩松的善辩奇崛、水均益的洒脱灵活、王小丫的甜美可爱,还有那个喜欢歪着嘴巴与人较真的崔永元的机智幽默、插科打诨,倪萍的热情生动,杨澜的睿智敏捷,吴小莉的机敏大方,以及充满绅士风度却又似乎坏坏的,张狂、火爆的李咏,等等,都显示出了自己不同的个性修养和个性风格。窦文涛在广州的一次节目主持人培训班的演讲中自谦地认为,风格是成功人士的,他自己现在还谈不上风格,并且说他几乎所有类型的节目都主持过,很多都没有成功,也没有统一在哪种风格上。其实,他的话除了表示谦虚之外,倒反映了他的一种个性风格,这就是独辟蹊径,嬉笑怒骂,大智若愚。这种风格在他过去做许多风格相类似的节目时都受到许多受众的拥戴,但用在时事新闻节目就不合适了,这就是他说有人认为他播的新闻“不大可信”的原因。

(二)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的多样性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一体化、政治格局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由于信息技术和国际文化传播的迅速发展,各种思想意识、文化思潮、观念形态的大交流、大碰撞、大交汇、大发展,必然在大大拓宽人们的视野的同时,引发人们的换位思考,加速人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微妙变化和心理移位。这就带来了社会各式人等对视播节目内容、形式、风格、品位多样化的需求,就像人们对粤菜、川菜、鲁菜、客家菜各有所爱一样。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多样性,既是受众对节目对象、内容、形式与宗旨多层面的需求,也是主持人自身思想、作风、品性、修养、性格、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风俗习惯存在许多差异的必然反映。不仅不同节目需要表现为不同语言风格,即使同一类节目,面对同样的听众,不同的主持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现出不同语言风格也是常见的现象。

不同类型的节目,常常呈现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多样化。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比如农民节目、妇女节目、少儿节目,其截然不同的传播对象定位决定了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必然有很大的差异。大众媒介与日俱增的各种节目应当根据不同受众对象群的不同需求,在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品位上体现多元化。

我们如果仔细分析一下香港凤凰卫视的节目,就会发现,其中各类型节目都形成了它们不同风格、不同内容形式甚至多种品味并存的格局,彼此各得其所,相得益彰,迎合了各式人等的不同审美诉求。比如杨澜曾主持过的《杨澜工作室》,不但以其大量现场采访世界伟人、名人、巨匠的珍稀内容尽显其高雅的品位和深刻的主题,有力地吸引了一大批较高层次的受众,而且以主持人的特有气质、清新、机敏、坦诚、富有个性的形象和语言获得许多中青年受众的青睐;陈鲁豫和富于幽默感的外国人方保罗共同主持过的娱乐新闻节目则属于另外一种风格,由于是“中外合资”的“二维结构”,别出心裁的创意不但凸显了跨文化交流的意趣,更使节目显出了动感的喜剧幽默效果,成为许多受众心目中的偶像。陈鲁豫主持的《凤凰早班车》曾以独特的“说新闻”方式,在我国内地掀起过不小的高潮。她的个性不在于她有过人的记忆力,也不仅仅因为凤凰卫视给了主持人一定的言论自由,她的个性来自于她人性化、人情味的评论,对受众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人道主义的魅力。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可能很多主持人都会直接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粗暴行径,沉痛哀悼遇难者的离世,但是陈鲁豫别具一格地在特殊时刻利用一组特殊照片的特殊感染力,来掀动人们心底的波澜。她在节目中特意向受众介绍了在轰炸中遇难的我国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夫妇的照片,她说:

电视作为传媒深入人心,不应该播过于血腥的照片,但在一个特别的时刻,这样一些照片,所有有良知的人都应该看到:我的右下角是朱颖生前的几幅照片……

她的这个处理表现出她对电视这种视觉艺术规则和效果的准确深刻的把握,对烈士家属和观众心情的细微体察和理解。她的这种取舍还显示出一种人文关怀和道义的力量,尤其是对强调人权的西方受众来说,令他们中不少人产生了与美国媒体“一边倒”的舆论不一样的看法。

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体现主持人个性特点的突出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语言就显现出不同的特点。言为心声,语言的表达,不仅可以实现交流的目的,表现出个人对于客体世界以及对于主体世界的认识,同时又可以通过不同特色的语言,展现出自身的个性与认识世界的方式。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主持人的语言通常呈现出以下四种不同的风格类型:

1.睿智严密的逻辑性语言

其语言表述以论理的深刻、透辟,谈吐的庄重、严谨,以及逻辑的严密和力量取胜,不太强调情感外露和语言修饰,不经常流露情感的色彩,却善于将情感隐藏在严谨之中。其主持的过程以理性的阐释为主,魅力在于其坚实的理论功底,时常凭借自己的理论底蕴和知识结构,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地分析事态的发展以及事物的本质、特点,呈现出理性化、逻辑化,具有突出的深刻性与严谨性,表现出思想的敏锐与睿智,特别是在充满思想交锋的过程中,可以表现出思维的敏捷与精神的超越。

2.儒雅厚重的文化感语言

其语言表述一般以知识的广博和丰厚见长,淳朴厚重而又不乏生动;既含蓄深邃,又娓娓动听。话语中常常蕴涵着浓郁的书卷气,温和委婉,富有磁性。不乏对遣词造句的不露痕迹的追求,以及对于词汇运用形象化的习惯,语言表达的流程体现出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性,在语言的表述过程之中,又间或融入象征、拟人、双关、比喻等修辞艺术手法,辅以端庄的举止、典雅雍容的气度,显现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多元美感。这类语言风格充分体现出主持人的智慧与才华,在主持过程中往往行云流水,波澜不惊,具有超凡的应变能力,时常给人以知识的启迪。

3.清新恬美的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

其语言表述一般显现出温馨、娴雅、恬静、可亲的特色,自始至终散发出清新淡雅、洒脱清纯、活泼明丽的生活气息,往往能够使人感受到主持人的亲切与平易、对话的自由和畅快;一般不对语言进行过多的雕饰,不刻意追求智慧与才气的外露,而是在一种平和与自由的气氛中让人体味到平等对话的宽松和愉悦,辅以表情的恬静、自然与亲和。这类主持人以女性居多,她们富有青春气息和活力,与受众最为贴近,易于沟通,时常以情感的丰盈和诚挚使公众受到感染。

4.机智谐趣的幽默感语言

其语言表述体现出机敏与才智,他们往往不苟言笑,大智若愚,在不动声色之中,以巧妙、机智、风趣、诙谐的语言特色令受众叹为观止。比如运用巧妙比附、善意嘲讽、欲扬故抑、旁敲侧击等语言技巧,赢得受众惬意的欢笑以及对困惑的化解;以举止和语言的幽默、诙谐充盈于主持过程始末;以其个人的魅力,将人们带入一个风趣的、活泼的,又具有思想深度的境界,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他们永远都是积极的乐观主义者,总能够把繁复、艰涩、被动甚至尴尬的问题与场面转化为轻松、有趣的对话,将受众从一个沉重和压抑的境地引导到充满谐趣的氛围,既令人忍俊不禁、享受智慧的美感而又发人深省,催人奋发。

总之,主持人的个性是个人综合素质和人格的体现与浓缩,它与节目的质量与活力息息相关。为此,主持人应当注重自身潜质的开掘和基本素质的训练,以及对于自身个性特点的总结和提升。但对于年轻的主持人来说,不要把个性化作为首要目标而急于标新立异,更切忌离开栏目去刻意设计和孤立地追求与众不同,只有全身心地融入节目当中,扬己所长,克己所短,在关注社会生话,用心思索感悟,真诚服务受众的过程中不断让自己的气质和性格成熟起来,当你经历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刻苦磨炼后,你也许就在“蓦然回首”之时,发现自己的个性美已经在“灯火阑珊处”渐渐凸显形成。

同一类型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多样化,就像同样是菊花,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和香味可以千差万别,同样的或同类的节目,其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也是各具情态的。同样是新闻采访节目,被誉为“提问题专家”的美国《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是“伏击式”的采访风格,他以开门见山的尖锐提问,敏感果断的问题转移和迅捷的跳跃思路影响了美国一代电视记者,受到广大受众的崇拜;而另一位主持人布罗考则以其沉着冷静、和颜悦色、一气呵成、干脆利索、见解深刻而著称。同是《正大综艺》节目,王雪纯与张政的“同代组合”与赵忠祥、杨澜的“老少搭档”就有一定的差异。即使是在“最佳搭档”之间也会有不同的风格,如赵忠祥就这样评价他与杨澜的合作:“我们一老一少,一个沉稳,一个热情;一个充满了洞察世态的沧桑感,一个因涉世未深而理想单纯。于是动与静,热与冷,快与稳,亢奋与凝重,好奇与练达,浪漫与现实,奔放与徐缓,探奇与思索,坦率与含蓄……”,既有各自特色,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呈现出一种动静交替、庄谐结合、老少皆宜的和谐美的魅力。

当然,语言风格的多样化,还包括个别功力特别深厚的主持人有时候因应不同节目的对象和语境的需要,会以自己个性中的不同侧面去应对,从而表现出不完全一样的语言风格。胡应麟就曾经这样说:“正而能变,变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人们也常说:“不离其宗,但要万变。”这用到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上,就是要形成自己有鲜明个性的主体语言风格,但有时根据不同节目的风格差异也可以进行另一个侧面语言风格的学习与发展。

窦文涛曾经这样介绍他自己:

我过去在内地做过你能说出的任何一种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从少儿节目、体育节目、游戏节目、老人节目什么都有,到了凤凰卫视,主持过《相聚凤凰台》,又变成一个艺员,有点装疯卖傻,然后“砰”一跳又到了《时事直通车》,成了报新闻的,然后是《铿锵三人行》,变成了一个聊天节目的主持人,“砰”的又拍了《老窦一家亲》、《老窦酒吧》,感觉在向演员方面靠拢,所以我的风格总在变化。

窦文涛是凭着长期积累的深厚功力,交替使用多种不同的语言风格,时而是庄重深沉的陈述,时而是诙谐幽默的调侃,时而是一针见血的点评。当然,窦文涛在不同节目中的语言风格并非都获得普遍的认同,比如他主持的新闻点评节目,就有学者和观众认为他有的点评“不够严肃”、“过于闹剧化”。虽然不少人就喜欢他的这种“闹”的风格,但这些人其实也不一定就认为窦文涛是“包打天下”的“文武全才”。他们对窦文涛的“偏爱”其实包含了同样的逆反心理:长期以来我们的主流媒体重雅轻俗,官方主宰的主流文化过于“同声同气”,苛求在每一个文化的音符中都要有沉重的意义和文化含量,从而扼杀了许多意义一般,却又体现了多种个性风格和文化品位、轻松活泼的“百花”与“绿叶”。所以这些有“另类”爱好的受众特别欢迎窦文涛主持的具有“另类个性风格”的不同节目,也是不足为怪的。

凤凰卫视从“一国两制”的特殊政治背景和香港特有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出发,把发扬民族传统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和消化结合起来,把人文关怀诉求与文化消费多种需求结合起来,把清新高雅的主调风格与雅俗共赏的多元风格结合起来,这正是定位于全球华人的凤凰卫视之所以能独树一帜,“风景这边独好”的重要原因。

(三)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的本我性

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其主持风格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但是这种个性风格不是节目主持人通过表演临时“外加”的,而是节目主持人把自己本来鲜明的个性风格真实地奉献给受众,从而赢得受众。这就是一个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的本我性。

主持人应当成为一个节目的代表,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甚至可以是电台、电视台的一面旗帜。节目主持人个人的声望甚至直接影响到所在电台、电视台的信誉,而节目主持人的威信无疑取决于他在主持某个广播电视栏目过程中所体现的气质、个性风格、主持技巧和艺术形象等因素。主持人是一种独特的公众人物,主持人节目是由一个创作集体运作,通过节目主持人来体现的。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主持人自己,而是代表他所在的这个传播媒体。主持人不同于影视剧演员,演员是以剧中人物形象面对观众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是剧中的角色。演员成功塑造的角色越多,人物类型差异越大,证明其演技越高,戏面越广。但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要角色是“本我”,节目主持人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的确是以一个非常真实的个人形象出现在受众面前,其性格、形象都是他的“本我”的反映,他们必须时刻以真实的“自我”,即真实的内在素质和风度、气质去代表媒体与节目,与受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尽管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艺术化的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但表演的成分还是越少越好。因为受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总是希望从一个真实、真诚、真情的主持人那里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真实的信息和真诚的服务。一旦受众发现你在以“表演”忽悠他,就会感觉你不真诚,就会对你和你所主持的栏目产生质疑,不但不愿再接受你,甚至会影响到媒体在受众中的信誉。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也许可以改变,可是内在气质性格往往不容易改变。最终能赢得受众的还是主持人真实的、有独特个性风格的“本我”。

(四)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的协调性

这里所说的“协调性”是指主持人个性风格与主持人节目风格定位之间的协调一致。在主持人节目中,主持人的个性风格与节目风格都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只有当这两者都具备并相互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时,节目和主持人才能共生共存。节目的个性化主持人是节目的“掌门人”和品牌,是节目魅力之所在。许多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明星主持人成为所在电视台、所主持栏目宝贵的品牌资源。但是特定节目有特定的传播对象、传播主题、传播目标、传播风格和传播形态。这又决定了整个节目包括主持人及其个性风格在内的所有元素,必须有机地构成节目统一协调的节目形象与风格定位。比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中崔永元的朴实诙谐、《综艺大观》中倪萍的热情大方、《焦点访谈》中敬一丹的庄重坦诚、《为您服务》中张悦的亲切自然、《幸运52》中李咏的幽默潇洒,都与这些节目的内容与风格高度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所以对支撑起节目的高收视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在品牌节目的塑造过程中,主持人的形象定位和个性特征与节目形象、节目风格的确立和形成有着鱼和水的密切关系。只有当主持人的外貌、气质、品格、知识、阅历等多方面因素与节目的风格高度协调一致时,主持人才能在节目中充分地释放自我,张扬个性,展现风采,他的节目才能对受众产生一种与节目风格浑然一体的、和谐的形象美感。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徐莉以她高雅漂亮、端庄大方的形象气质坐镇《中国新闻》。《中国新闻》节目需要表现出一种庄重、大气、笃信、智慧、真诚的风格,而她那响亮、大气的声音、流畅利落的语言、准确清晰的表达都与《中国新闻》的风格高度吻合,她的形象和语言都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海霞主持的《现在播报》也一样,她的语言个性风格是大方利落,轻重缓急运用自如,与节奏明快的栏目风格相得益彰。她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与她们各自的特点与栏目风格相吻合,所以能很好地驾驭节目的内容,将节目的主题和意义表达到位,满足了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和审美的需求。这正是主持人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主持人节目的风格靠明星主持人的个性风格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而提高了节目的收听收视率;反过来,主持人节目鲜明的特有风格又给了节目主持人表现独特个性风格一个可以尽情挥洒的舞台,并提升了主持人的知名度,两者互为效应。

三、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成长的三个关系

(一)主持人的诚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人们常常为主持人的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所折服,但是真正的风格创造并不是刻意要使自己看起来与别人不一样,而是要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还有一个社会的“诚信意识”问题。古人早就有“修辞立其诚”的说法,这个“诚”首先应该是对自我的真诚恪守,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说出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个性风格的真正价值不是怀着哗众取宠的动机而表现出来的标新立异,而是在真诚地为大众服务中所体现出来的本我个性风格的与众不同。自我意识和诚信意识都是人格的基础,它是对自己的位置、角色,对自己的权利、义务、责任的了解,是对自己的态度、情感的感受、洞察和把握。对于节目主持艺术来说,节目主持人是“三位一体”的,他既是节目创作的主体,也是大众传播的媒介,同时也是奉献给受众的作品,这就决定了主持人个性风格成长的关键就在于作为风格创造主体的节目主持人自身是否具有诚信的品格,对自身的特点是否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是否真正善于调动它们成为构成鲜明个性风格的元素。

(二)主持人的个性风格与共性职能的关系

如上所述,风格绝不仅仅是主持人的自我表现。主持人的语言个性风格的表现手段虽然都来自于真实的自我甚至超我,但他同时必须着眼、立足和服从于某个栏目和节目的整体需要,它是经过了集体创作的形式化的产物,它包含了节目主题、风格、特色等更多特定含义。而这一切“特定含义”并不主要决定于他们个人的好恶,而是由其节目的职能所决定的。节目职能也不是空洞抽象的,它与媒介任务、受众需求、节目功能和传播语境等多个因素联系在一起。节目主持人的个性语言风格被符号化的过程也就是他们的个性语言风格因素与整个媒介任务、受众需求、节目功能和传播语境相统一的过程。真正成为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的那些行为特点实际上是根据媒介任务、节目职业功能和传播语境的要求,将自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人格元素符号化的结果,在节目传播过程中,哪些元素需被“移植”和“借用”甚至被强化,哪些应被削弱,都必须在履行媒介职能的前提下,根据媒介语境、节目职能、受众需求来策划、制作和组织节目,将主持人自我的外表形象和内在人格元素符号化,以发挥节目主持人与节目风格相一致的鲜明个性语言风格。

(三)主持人的个性张扬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风格是他的真我风采的展现,每一种主持风格的创立都包括主持人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但它不是主持人天马行空的产物。正如上面所说的,真正形成主持人语言个性风格的那些行为特点实际上是根据媒介任务、节目职业功能和传播语境的要求,将自我的外表形象和内在人格元素符号化的结果。而且一个主持人节目一旦得到受众的认可,作为一档节目或栏目风格外在化的表现形态特征固定下来后,就不再是主持者个人可以根据兴趣的转变或情绪的起伏随心所欲任意改变的。孔子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真正的风格既然达到了那种随心所欲的境界,其规范形态、风格特点本身也就成为某段时间相对稳定的新的规矩。这种规范既包括社会的、媒体的要求,也包括主持人内化为个性风格需求的自律。大可以大到主持人整个的形象定位;小可以小到某些表情、动作或是词语的运用。主持人的语言个性风格是主持人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表现的结果,而相映成趣的是,这种语言个性风格也变成了受众对主持人言行的一种执著的期待,也就变成了节目和受众对主持人的一种无形的控制和规范。由于大众传播的光环效应,节目主持人会从一名职业传播者变为社会上的公众人物,他的社会生活也会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期待生活中的节目主持人形象也要与他们在节目中的主持风格相一致,否则人们就会对他在节目中的人格形象提出质疑。

说到主持人的语言个性风格,自然涉及有关“另类主持人”的问题。所谓“另类”,就像“怪味豆”一样,主要是指在常规之外,标新立异,不落俗套,别出心裁,剑走偏锋的意思。《广州日报》“娱乐聚焦”版曾刊登了《另类主持人能走多远》的一组文章,零星却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在人们对“另类主持人”的不同看法。笔者认为对主持人的评价不应仅仅就“另类”谈个性,也不能离开共性谈个性,应当立足于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广大群众文化需求发展的需要。为什么前两年的“超级女声”会轰动全国?就是因为这是一个人类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大众化的时代,这种现象反映了长久以来在群众中潜藏的一种对社会积弊的反叛心理:过去我们在文化发展与媒介宣传上过于强调在精神、意识上按照“传统观念”或“长官意志”去“求同”,却忽略了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审美观念和张扬个性上的“存异”;过于强调突出主流文化、主旋律上的“一律”,却忽略了坚持和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过于强调文艺奖赏和批评的论资排辈和封闭性操作,却忽略了广大受众作为文化消费者的自主性、民主性与参与性的话语权。所以它实际上是广大民众对节目内容、形式个性化、多样化、新颖性的渴望和呼唤,是对传播观念的大众化、民主化、平等性、参与性的追求和期盼。

应当看到,社会上一些人所谓“另类主持人”的说法,也许是有人带有某种程度的质疑和保留,而有的人要以“另类”来赞扬这些主持人的“不为习囿”。笔者认为对“另类主持人”的研究应当纳入主持人的个性化范畴。“个性”本来是一个中性词,事实上人人都有个性,只不过个性也有属性、层次和类型之分;个性内部又有值得发扬的优势和值得完善的欠缺方面之别。只要不是过分的张扬、片面的肯定、静止的固守,各种个性都是无可厚非的。现在多数推崇和呼唤“另类主持人”的受众,实际上是对张扬个性的期盼,是一种观念的创新,是文化进步和社会需求发展的必然表现。我们一方面应当予以引导,充分肯定它适应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的创新精神与独特创造,引导它扬长避短,健康成长为大众所乐于接受的主持人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但另一方面,“个性化”的主持人也应当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这是对主持人个性的发展要求。不应当因为某某主持人显示了个性,颇受欢迎,就“爱屋及乌”,有了缺点也一概视为个性中不可或缺的“特点”,“老虎屁股摸不得”,认为为了突出“另类”就应该取消基本标准,这是片面追求张扬个性的错误观点,最终只能扼杀个性。比如说主持人的标准语音问题,本来主持人就有语音的职业标准和“推普”的任务。有人因为个别“另类主持人”的普通话说得不太准,就认为要取消普通话标准的基本要求,这就是不对的。如果主持人的话说不准、听不清,那么实现语音的美感和语言的意义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应当坚持对主持人个性的基础性要求和社会性、专业性、动态性、发展性要求。一句话,我们应当更新观念,在坚持大众传播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鼓励百花齐放,鼓励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提倡“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个性”;而不是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个性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