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育健康宝宝一本通
6166500000060

第60章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1.新生儿容易感染的原因

新生儿容易发生感染是其解剖及其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所决定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新生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较差,皮肤含水量高、pH值高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完整性易遭破坏,有利于细菌入侵;汗腺发育差,而汗液存在的乳酸不利于细菌生长;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不全,黏膜易破损、通透性高,有利于细菌侵入血液循环。

(2)新生儿脐部尚未完全愈合,细菌容易从此处侵入宝宝体内。

(3)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一旦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导致化脓性脑膜炎。

(4)新生儿淋巴结发育不全,不能将病原菌局限于局部淋巴结。

(5)新生儿胃酸低,杀菌能力弱,细菌可在肠道中繁殖并侵入其他部位。

(6)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低下,一些免疫球蛋白不能通过母亲的胎盘传给新生儿,新生儿自身的免疫球蛋白还没有产生,所以新生儿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高度易感,尤其是细菌,如某些细菌对成年人无致病性,但在新生儿体内可引起感染,而且胎龄越小、日龄越小,免疫及局限感染的能力越差,常可引起肺炎、败血症、脑膜炎。

由于新生儿易患感染,故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如新生儿的用具应清洁,接触护理新生儿前后要用肥皂洗手;尽可能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分泌型的IgA、溶菌酶、巨噬细胞及乳糖等,这些均利于新生儿提高免疫力;同时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群要避免和新生儿接触。

2.新生儿免疫力提升方案

虽然新生儿一出生就携带了一些抗体,但这些抗体只能够为宝宝筑起第一道防护体系,而且在宝宝体内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能在宝宝体内维持2~3个月的抗体有: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脑灰质炎、脑膜炎;能在宝宝体内维持1年的抗体有:麻疹、腮腺炎。

宝宝的免疫系统是不够强壮的,作为父母,要帮助宝宝的免疫系统快快发育起来,能够直接面对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方案如下:

(1)母乳喂养:母乳中富含增强免疫力的物质。母乳喂养的孩子得某些疾病的概率比较低,如脑膜炎、肺炎。仅在母乳喂养的头4天内,宝宝就能获取40亿个白细胞。此外,还能获得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A,前者能帮助免疫系统工作,后者则附着在喉咙和肠道内,从而构筑起抵御细菌的屏障。

(2)健康食品:宝宝需要摄取维生素和无机盐来构建强壮的免疫系统,而一些营养物质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健康食品包括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维生素E等食物,所有的谷物,如燕麦、大麦,都含有各种各样的无机盐。

(3)定期锻炼:定期做运动有助于宝宝循环系统的运转,而且能帮助他们消化,改善胃口。一旦宝宝爱动了,要确保他们每天至少花半小时做一些运动。运动的强度不必很大,简单地滚爬就可以。

(4)充分休息:充分休息能使宝宝的身体做好准备应对任何问题,同时身体能够通过休息恢复活力,从而减轻了免疫系统的负担。

(5)运用色彩:宝宝比较喜欢明快的色彩,这会让他们心情愉快,从而对大脑发育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还会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

(6)注射疫苗:疫苗能够刺激宝宝的身体产生抗体,从而保护他们免于感染某些危险的传染病,或者至少降低了感染的可能性。

3.新生儿也会得肝炎

专家指出,新生儿确实会得肝炎。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其次还有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风疹病毒,还有弓形虫,这些病原体均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亦可在产程中或产后感染。

专家还指出,新生儿一般不会患甲型肝炎,因为甲型肝炎病毒不能通过胎盘。所以,即使母亲患了甲型肝炎也不能在体内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此外,甲型肝炎潜伏期为40日,故在新生儿期尚不能发病。其他类型的病毒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其他病毒侵入体内时亦可产生肝炎,但是均无传染性。但是如果验血结果为澳抗阳性,则说明这种肝炎是有传染性的,食具、衣物均要隔离。

(1)表现:新生儿肝炎主要表现为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4周皮肤巩膜发黄,持续时间较长,尿为橘黄色,有时染尿布,大便浅白色,吃奶差,呕吐,肝脏肿大,少数脾脏亦大,甚至体重不增加,精神弱,乏力,爱睡觉。另外,中毒性肝炎常有感染病灶和全身中毒症状。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常伴有先天畸形或宫内生长障碍。

(2)治疗:在治疗上以保肝为主,供给充分的热能及维生素。禁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黄疸严重者可试用泼尼松抗炎,以减轻胆管梗阻,通常用药4~8周,需注意预防其他感染。一般患儿可用中药清热、利湿、退黄,如茵陈蒿汤等。

(3)护理:在护理上,注意平时多喂一些葡萄糖水、维生素C。尽量母乳喂养,注意维持体温,以免着凉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4.母亲患乙型肝炎时保护新生儿的方法

乙型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病毒感染疾病,怀孕妇女发现被乙型肝炎感染或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后,应及早终止妊娠。如果继续妊娠,不仅会加重自身病情,而且还会传染给胎儿,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畸形、死胎。但是如果妊娠已到晚期,孕妇难以引产或特别想要这个宝宝时,那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新生儿不被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传染呢?

(1)宫内胎儿的预防:对孕妇必须进行有效的阻断措施。大、小三阳的孕妇,在妊娠晚期,即妊娠后3个月时,每隔3~4周注射乙型肝炎高效的免疫球蛋白,这属于被动免疫,是直接给孕妇注入乙型肝炎抗体,保护作用迅速,持续时间为2~4周,这样胎儿在宫内受染机会大大地减少。

(2)住院分娩:由于乙型肝炎母亲的羊水、阴道分泌物、血液、汗液,以及乳汁、唾液等都带有病毒,这种情况下应该让有经验的医生助产,可以在分娩过程中尽量避免新生儿吸入羊水、血液和其他分泌物,以减少感染。

(3)产后对新生儿的预防:计划免疫普及最有效的措施是给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免疫预防接种,也就是在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1个月、6个月时注射乙肝疫苗,剂量分别是10微克、5微克、5微克。

(4)产后哺乳问题:当单纯HBsAg阳性的母亲,可以母乳喂养,因为新生儿一生下来24小时就接受了乙肝疫苗,已阻断了母婴传播。但是正患急性乙肝的母亲,或是大三阳的母亲,产后不宜母乳喂养。

(5)避免接触传染: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最好不要亲吻新生儿,平时要分开用食具、毛巾等物品。接触新生儿前、饭前、便后应严格洗手,喂奶前清洁奶头,切不可口对口喂食。有条件者最好母婴分开,由身体健康的人喂养,这样可避免新生儿传染发病。

5.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指新生儿期由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原虫等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黄疸、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除乙型肝炎病毒之外,其他多种病毒均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使肝脏受累,同时也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此外,一部分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的肝脏病变、肝内外的胆道闭锁及胆汁黏稠综合征所致的肝脏损害、黄疸等,均属于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范围。

该病起病较缓,黄疸是最突出的表现,常在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黄疸,并持续不退,常较严重,可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体重不增等症状;大便颜色变浅,严重时可呈灰白色,但有时浅、时深的动态变化;尿色深黄;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质稍硬;少数脾脏亦大。另外,中毒性肝炎常有感染病灶和全身中毒症状;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常伴有先天畸形或宫内生长障碍。

当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早去医院就诊。

6.新生儿巨细胞包涵体病

巨细胞包涵体病又称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在受染的脏器组织内可见到核内、胞质内含有包涵体的巨细胞。病毒可经胎盘从产道传染胎儿,是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也可经消化道、呼吸道、输血传染,本病主要见于新生儿、婴儿,也可见于其他年龄期。先天性患儿症状比较严重,能引起全身各器官组织病变,甚至死亡。

(1)原因:初次感染巨细胞病毒后,该病毒将在宿主细胞中无限期存在成潜伏状态,可能累及多种组织器官,如肺、肝、胰、唾液腺、中枢神经系统及肠等。

先天性感染的严重程度,与缺乏产生沉淀抗体的能力和T细胞对巨细胞病毒的应答有关。儿童和成年人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在外周血中出现具有抑制细胞毒表型的活化T淋巴细胞,如果宿主的T细胞功能受损,潜伏的病毒就可能复活并引起多种症候群。组织移植后发生的慢性刺激,为巨细胞病毒活化,诱发疾病提供了条件。某些针对T细胞的强烈免疫抑制药,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与临床巨细胞病毒症候群高发率有关。此外,巨细胞病毒在功能上可作为辅助因子,使潜伏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活化。

(2)症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自然史很复杂,在原发性感染以后排毒,往往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然后感染转为潜伏。常有复发感染伴重新排毒。甚至在原发感染后很多年,潜伏病毒再激活,也可能有不同抗原性病毒株的再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个体免疫功能和年龄有关,不论从垂直感染、平行传播或医源性感染所出现的症状与体征都是多种多样的。

关于后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症,在临床中常见于输血后的单核细胞增多症,由于免疫功能缺陷而发生血管、网膜炎、肺炎及消化道感染,并且大多数患者合并格-巴综合征。

7.先天性胆道闭锁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肝胆先天性疾病中最常见畸形之一,表现为肝内胆管、肝管或胆总管发生闭锁或不发育,胆囊也可发生闭锁或发育不良。我国比较多见,女多于男,约1.5:1.临床上分为可矫治型和不可矫治型。前者及时治疗效果好,后者效果较差。

该病的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宫内病毒感染、肝内肝小管炎症继发梗阻及先天性胆道发育畸形有关。一般常在出生后1~3周出现黄疸,持续不退,并进行性加重。胎粪可呈墨绿色,但不久即排灰白色便。严重患儿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可渗出胆红素,而使灰白色粪便外表染成浅黄色。肝脏进行性肿大,逐渐变硬。多数有脾大,晚期发生腹水。早期患儿食欲尚可,营养状况大都良好;晚期由于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体质逐渐虚弱,发生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眼干燥症、佝偻病及出血倾向。

先天性胆道闭锁应争取在出生后3个月内进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成功率最高的是肝门空肠吻合术。但手术的可能性及效果视畸形类型而异,肝内梗阻者手术困难。

8.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的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其发生率占活产新生儿的1‰~10‰,早产儿发病率更高。

(1)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

①与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特点有关,如新生儿的皮肤、黏膜薄嫩,容易破损;未愈合的脐部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更主要的是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受局限,当细菌从皮肤、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后,极易向全身扩散而致败血症。

②妈妈怀孕期间患感染性疾病时,某些细菌及其毒素,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这种情况下的新生儿多于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③胎儿娩出时,由于母体羊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助产过程消毒不严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而致新生儿败血症。

④新生儿反应能力低下,当有某些局部感染时,未被及时发现,如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疱、脓头痱子、眼睑炎等,均可成为病灶,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发展为败血症。

(2)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随致病菌的种类、数量、毒力的强弱不同而异。轻者仅有一般感染症状,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①感染中毒症状。大多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热型不定,弛张热或稽留热;体弱、重症营养不良的新生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神志不清。四肢末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②皮肤损伤。部分患儿可见各种皮肤损伤,以瘀点、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常见。皮疹常见于四肢、躯干皮肤或口腔黏膜等处。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③胃肠道症状。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呕血、便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脱水、酸中毒。

④关节症状。部分患儿可有关节肿痛、活动障碍或关节腔积液,多见于大关节。

⑤肝脾大。以婴、幼儿多见,轻度或中度肿大;部分患儿可并发中毒性肝炎;金葡菌迁徙性损害引起肝脏脓肿时,肝脏压痛明显。

⑥其他症状。重症患儿常伴有心肌炎、心力衰竭、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少尿或无尿等实质器官受累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最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有时神经系统症状并不明显,但已并发此症。因此要提高警惕,及早做脑脊液检查。其次易发生的并发症是肺炎或肺脓肿,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其他迁移性病灶,如蜂窝织炎、骨髓炎和肾盂肾炎也偶可发生。

(3)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方法:新生儿败血症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我们要从以下方面来做好预防工作。

①注意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胎儿在宫内感染;最好在医院进行科学分娩;医护人员在分娩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特别注意脐带的消毒和保护。

②对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性治疗。

③平时护理新生儿时,应该特别注意保护好新生儿的皮肤、黏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并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④新生儿脐窝有分泌物,或皮肤有小脓点时,要用紫药水涂抹,脐窝脓多时可涂点酒精或撒些消炎粉。

⑤父母千万不要使用未经消毒的针给新生儿挑刺“马牙”、“螳螂嘴”,也不要随便挤压新生儿的乳房。

⑥母亲有脓疮、肺炎等细菌感染时,要暂时停止喂奶,可将奶液挤出煮沸后再喂,或直接就用牛奶代替。

⑦如无特殊情况,提倡用母乳喂养新生儿,因为母乳中含有生长因子和抗体,利于增强新生儿的抗病能力。

9.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1)病因: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并且后遗症严重。病原菌多是由于产前母亲患有严重的细菌感染,或新生儿出生时分娩时间长,羊膜早破或助产过程中消毒不严格,出生后细菌通过脐部、皮肤、黏膜、呼吸道及消化道侵入人体而引起的。

(2)表现:当细菌侵犯到大脑表面的一层薄膜时,就发生了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膜炎的表现是很不典型的。早期症状主要是吮奶无力或不吃奶,呕吐、精神不好、想睡,或不停地吵闹。有时患儿爱躺着,但当换尿布或抱起而触及两下肢时,会突然尖叫、惊跳。细心的父母还会发现患儿双眼呆直,眼珠上翻,前囟比平时略高,抚摸时有紧张的感觉,有时可见面部肌肉小抽动。比较特殊的表现有挤眉弄眼,口唇不断做吮乳动作,或口角向一边歪斜。多数患儿有发热,少数全身发凉,体温不升。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则出现四肢抽动,面色发育,口吐白沫等危症表现。发现上述任何症状,都要急送医院。

(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影响和预防:为了预防本病的发生,首先注意孕妇的产前卫生,分娩应严格无菌消毒,遵守无菌规则。护理好新生儿的脐带,保护好新生儿的皮肤、黏膜,防止损伤,一旦发现有感染灶应迅速治疗。其次是进行合理喂养,以增强新生儿抵抗力。

10.警惕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俗称“四六风”,是因产妇在分娩时,给新生儿断脐时局部未经消毒处理,或消毒不严格,感染了破伤风杆菌,细菌在脐带残根中生长繁殖,产生强烈的破伤风毒素,侵入新生儿体内而发病。破伤风杆菌是土壤中常见的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广,人、家畜和其他动物粪便中都可分离到。因此,只要消毒不严就极有可能感染此病。

患破伤风的新生儿出生时都很正常,通常在出生后7日左右出现发热、烦躁、拒乳、肌肉紧张等症状,最终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该病无明显季节性,在家生产的新生儿发生破伤风的机会比在医院生育要高得多。一旦发现破伤风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及时治疗和护理,挽救患儿的生命。

新生儿破伤风虽然十分凶险,病死率高,但同时又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方法既简单又十分有效。一是孕妇应该到医院采用新法接生;二是对新生儿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防止破伤风杆菌污染新生儿脐部;三是对育龄期妇女包括孕妇进行3针吸附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其免疫程序是,凡无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史的育龄妇女,基础免疫3针,第1针注射后到第4周注射第2针,间隔6个月再注射第3针。只要做好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悲剧将不会再重演。

11.新生儿肛门周围感染

新生儿肛门括约肌松弛,皮肤娇嫩,并且大便经常不成形,加之用不清洁的、粗糙的布或纸擦拭,肛门处容易擦伤而导致感染。新生儿肛门周围感染虽然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但往往由于临床症状不严重,易被忽视或处理不当形成肛瘘。

(1)症状:发病开始时,患儿表现为大便时哭闹,在肛门处可摸到有花生米大之硬块,红肿、中心发软,数日可破溃并流出少量脓液,只有少数患儿可自愈,而大部分患儿可留有小瘢痕,偶尔流出少量分泌物,炎症经常反复发作,就造成肛瘘。

(2)防治:本病关键在于预防,新生儿大便后,父母可以用温水给他们清洗肛门,在用软布擦干,禁用质地粗糙的尿布擦肛门及周围的皮肤;腹泻或已有臀红时,要于每次排便后用肥皂水和温水冲洗肛门,保持其清洁干燥;如已发展到肛门周围脓肿,应及早到医院进行切开排脓,切开后要定时排便,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或1︰2000呋喃西林液清洗。

12.新生儿常见的几种性传播疾病

(1)淋病:产妇患有淋菌性宫颈炎、阴道炎,在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即可感染上淋菌性眼炎。患儿在出生后2~3日表现为双眼红肿,眼角流血性或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几天以后出现角膜溃疡、穿孔,最后导致双目失明。也有的在出生1周后才出现眼结膜炎,大多是由于母亲或工作人员被淋球菌污染了的手来护理新生儿不慎带入眼睛。新生儿也可能患上淋菌性外阴炎或阴道炎,这主要是间接感染所致,主要是新生儿与母亲同床,同盆洗澡,或共用被褥、毛巾等感染而致。症状表现为外阴红肿、排尿时哭闹,阴道流出白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全身发热,拒奶等全身症状。

(2)非淋菌性尿道炎:其发病经过和症状与淋菌性尿道炎一样,但引起的病原体不一样。它是由一种介乎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引起,即衣原体。

(3)先天性梅毒:母亲为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经血流通过胎盘可传染给胎儿。梅毒螺旋体常常损害胎儿生长发育,一般在怀孕5~7个月时易发生流产和早产,还可出现死胎,出生时可有各种畸形,甚至全身糜烂。如胎儿仍能发育至足月分娩,已患上先天梅毒的新生儿可表现为全身皮肤苍白,皮肤松弛如老人貌,哭声低弱,嘶哑,体重低;有的患儿有低热、贫血;婴儿手掌、足底、面部、躯干部可有散在红斑、丘疹、糜烂,鼻塞、流黏稠鼻涕,口角有裂纹呈放射状,X线可见四肢有骨膜炎,还有肝脾大,病死率极高。

(4)艾滋病:主要是母婴传播,患艾滋病母亲体内的艾滋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也有个别患儿是由于输了带艾滋病毒的血制品而被感染。由于该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变得毫无抵抗力,来势凶猛,且无特效治疗,死亡率极高。

13.预防新生儿感染性病的方法

预防新生儿感染性病,关键是要防止孕妇感染性病,万一孕妇得了性病就要积极治疗。防止新生儿感染性病的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夫妇双方洁身自爱,夫妻双方不搞婚外性关系,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传染性病。

(2)怀孕前,夫妇双方应该到医院检查身体,包括性病检查,以排除是否潜伏或隐匿性感染。如果患有性病必须治愈后方可怀孕。

(3)孕妇在孕初3个月以及孕末3~10个月到医院检查身体时,增加有关性病的检查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如果患有性病必须及时进行正规治疗,避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4)妊娠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裤。因为妊娠晚期宫颈口处于轻度张开状态,为了避免感染,不要进行盆浴和性交。

(5)临产破水后,要及时到医院待产,卧床休息。如有性病要及时采取措施,使胎儿尽快娩出,减少感染机会。因为新生儿感染性病危险性的大小取决于分娩方式和羊膜破裂时间,羊膜破裂时间越短,新生儿发病危险性越小。

(6)有性病病史的孕妇妊娠期更要特别注意检查性病是否彻底治愈,产后要仔细检查新生儿是否染上性病,必要对做预防性治疗。如妊娠期梅毒治疗后,分娩前应每月检查梅毒血清反应,分娩后遵医嘱复查。

(7)对感染性病的新生儿要立即治疗,并注意隔离和对其父母进行检查治疗。

(8)在性病流行区应对所有新生儿采取预防措施,如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用1%硝酸银溶液,或1%四环素眼膏,或0.5%红霉素眼膏滴眼预防,并要求医务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