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银行业并购发展趋势
(一)全球一体化使世界金融业向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实行了金融业混业经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际银行业竞争亦日益激烈,全球银行业纷纷向全能银行方向发展,使全能银行再次进入了全盛时期。各大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纷纷调整竞争战略,采取各种手段扩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从而开拓市场空间。他们通过并购重组掀起了以跨行业、跨国界,强强联合为特征的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
1988年瑞士信贷银行收购了美国第一波士顿银行,占领了华尔街投资银行的一席之地。1993年1月,它收购瑞士人民银行,重组国内业务。1997年再度收购瑞士第二大保险公司——丰泰保险公司。在一系列的收购活动后,瑞士信贷银行不仅成为瑞士信贷集团,而且成为真正意义上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2000年8月,该集团又以115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七大投资银行帝杰集团,成为跨国界、跨行业的全球最大的全能银行之一。2002年,瑞士联合银行(UBS)以12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佩因·韦伯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从而大大拓展了其业务范围。
1998年4月,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获得旅行者集团的财产险、意外保险和人寿、年金保险业务。2001年并购所罗门公司,同时获得了该公司拥有的投资银行——所罗门·史密斯·邦尼,资产规模达到7万亿美元,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雇员接近17万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能银行。新的花旗集团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方位的金融业务于一身,成功地完成了由传统银行向“一站式金融超级市场”转型的任务。1998年,继花旗与旅行者合并后的20天内,又有两起重大并购案例。一是美国国民银行和美洲银行合并,并购重组后称为美国银行集团,是横跨美国东西海岸的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二是美国第一银行与第一波士顿银行合并,成为名副其实的泛美银行。随后,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与天威证券合并,国民银行兼并蒙哥玛利证券公司,美洲银行吞并罗伯逊蒂芬资金管理公司。2003年美国银行以470亿美元并购波士顿舰队金融公司。
1999年6月,德意志银行正式收购美国信孚银行。此次并购后德意志银行的资产达到7950亿欧元,员工达95847人,2375家分支机构中1568家在德国,81家在美国,其他分支机构分别在欧洲其他国家。
1992年4月,日本三井银行、太阳银行和神户银行合并为樱花银行。1999年住友银行又将樱花银行收入囊中。1999年9月,日本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合并成为东京三菱。2000年,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合并后成立瑞穗集团,资产达1.25万亿美元,雇员超过4万人,成为日本航空母舰式巨型全能银行。
1986年英国实行“金融大爆炸”式改革,这一金融改革产生两大结果。一方面彻底摧毁了英国本土及英联邦国家的分业经营体制,另一方面掀起了英国银行集团并购的高潮。如劳埃德信托储蓄集团、巴克莱银行集团、国民西敏寺银行集团、汇丰和渣打等跨国银行集团,都是在此次并购浪潮中通过收购和兼并等途径,迅速发展成为全能银行的。1999年年底,汇丰银行刮起全球并购狂潮,先收购汉城银行,再收购米特兰银行,接着收购阿根廷三家金融公司,随后收购美国宝利银行母公司的纽约共合公司和米特兰盘特拉基斯证券。2000年,汇丰银行再度收购法国商业信贷银行,成为英国最大的全能银行。汇丰集团总部设于伦敦,在欧洲、亚太地区、美洲、中东及非洲80个国家和地区经营多间规模宏大的公司,各地的办事处超过6500个,形成遍布全球的网络。截至2001年6月30日,汇丰资产总值已达到6920亿美元,股东逾19万名,职员近15万人。
(二)西方发达国家三大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的并购路径
1.并购促使德意志银行从传统全能银行向现代化国际金融集团发展
随着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发展,1997年德国政府提出《第三次振兴金融市场法案》,对银行之外的股票市场、信托业及金融控股公司等进行自由化改革,促使大型全能银行向国际化金融集团发展。
德意志银行在此法案激励下,加快了并购步伐。大规模并购促使其从传统全能银行向现代化金融集团迅速转型。1998年对美国信孚投资银行的收购,可以说是该行转型的重要转折点。
1998年11月30日,德意志银行集团宣布动用102亿美元,以每股93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8大银行信孚银行的全部股权。美国信孚银行总部设在纽约,总资产约176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证券托管银行之一,在金融衍生品交易和高收益债券方面的业务实力很强。
目前 集团总部设在法兰克福,客户遍布全世界8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金融服务它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资本市场中的地位,获得在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业务方面更大的发展空间。
1999年6月,德意志银行正式完成了对美国信孚银行的收购。早在1997年,美国投资银行信孚银行兼并了股票经纪公司艾里克斯·布朗。随后,信孚又被德意志银行收购。德国的银行是典型的传统全能银行,在国际市场竞争尤其是与美国银行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在1998年美国三家规模超一流的银行相继并购后,成为全球排名前十的全能银行。德国的全能银行优势明显减弱。故而,德意志银行决定收购美国信孚银行,增加其国际竞争力。完成收购后,德意志银行不但稳固了欧洲商业银行的龙头地位,更进一步将自己的投资银行业务延伸到美洲和亚太地区。从而一跃成为世界全能银行之首。此次并购后德意志银行的资产达到7950亿欧元,员工达95847人,2375家分支机构中1568家在德国,81家在美国,其他大部分在欧洲。
1998年德意志银行与西班牙邮政公司合作,开展广泛的零售银行业务,还与合作伙伴EFG欧洲银行共同在希腊成立合资银行,同时又入股波兰第5大银行(BIG Bank Gdanski S。A)9.9%的股份。1999年并购Credit Lyonnais Belgium S。A。/N。V,2000年并购美国Prudential U。K。Institutional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成为澳大利亚第一财富集团控股公司。2001年德意志银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并购Banque Worms S。A。2002年购买美国资产管理公司(Scudder Investments),收购美国从事房地产投资管理的RREEF公司,同年并购美国商业按揭银行(Berkshire Mortgage)、Chapel Funding、Mortgage IT,接着并购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下属的经济公司Zurich Scudder Investments;2003年收购瑞士私人银行(Rued
Blass&Cie)。2004年收购美国商业抵押银行Berkshire Mortgage Finance L。P,收购德国本地投资管理公司Wilhelm von Finck。2006年收购俄罗斯投资银行(United Financial Group)。
德意志银行在中国内地市场已有超过136年的历史。2005年德意志银行持有华夏银行13.7%股份,2007年6月联手推出华夏银行信用卡。德意志银行旗下的资产管理业务是嘉实基金的战略投资人,两者在业务发展上有密切合作。随后,德意志银行又与工商银行签署了投资银行业务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合力发展投行业务。
德意志银行在中国拥有QFII投资资格,获准购买中国内地境内的股票。过去数年,德意志银行一直是国内大型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承销商,包括中国工商银行(219亿美元)、阿里巴巴(15亿美元)、中国神华能源(33.9亿美元)和中国人寿(34亿美元)。
2008年1月2日,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德银中国)正式开业,总部设在北京,德银中国有3家分行,分别设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德银中国持有人民币业务执照,可以吸收公司类存款。同时又是在中国首批叙做人民币调期业务的外资银行。
德意志银行持有金融衍生产品执照、外币和人民币业务执照,并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电子银行托管服务和境内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托管服务。
作为一家现代化国际金融集团,德意志银行推出一系列顶级的金融服务,为私人客户提供从账户管理现金和证券投资咨询到资产管理的全方位优质服务,同时为企业和机构客户提供国际投资银行旗下一应俱全的产品和服务——从支付处理、企业融资到首次公开发行(IPO)和报告咨询。徐文彬:《全能银行发展路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汇丰集团的并购
全球范围的并购是汇丰向全能银行发展的主要路径,汇丰向全能银行发展的历程俨然是一部辉煌的并购史,按照地理位置和五大洲区域划分来看汇丰的并购历程。
1864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Hongkong and Shanghang Banking Corporation)成立,总部设在香港,1865年3月在香港开业,同时在上海及伦敦开设分行,又于旧金山设立代理行,当时的汇丰银行是一家致力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辐射亚太周边地区的银行。如今的“汇丰集团”,已成为一家真正具有全球化背景的综合化经营的全能银行。
目前汇丰集团在欧洲、亚太地区、美洲、中东及非洲10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一万家附属机构。其中,欧洲有3300多家分支机构,香港和亚太地区有600多个,北美有4000多个(其中有1600多个位于墨西哥),南美有1900多个。汇丰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巴黎证券交易所及百慕大证券交易所等上市,全球股东约有20万,分布于100个国家和地区,雇有25.3万名员工。汇丰银行在全球拥有超过1.25亿顾客。
可见,汇丰集团是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经多年扩张而成。故而,从亚太地区开始描述其并购历程。
(1)汇丰的并购从亚洲正式展开
尽管1884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已经在马来西亚设立分行——马来西亚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又在1940年于中东地区开设分行——中东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但是汇丰正式踏上并购历程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当时汇丰为了不断谋求在产品和地理范围上的多元化经营,于是从亚洲正式开展一系列并购活动。
1959年首先兼并印度商贸银行,接着并购了中东的英国银行,成立“汇丰”中东分公司;1965年收购香港恒生银行51%股权,成为香港地区当时最大的银行,对于恒生银行控股后来增至62.14%。
到了70年代,汇丰确立了向全能银行发展的并购战略,即以收购当地银行并保留其品牌及经营特色的扩展模式。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汇丰先后对韩国第一银行和汉城银行发出了并购邀约,并以14亿英镑收购LG的信用卡业务。1999年收购韩国汉城银行70%的控股权;2000年收购泰国京华银行75.02%的股份;2003年8月,香港汇丰银行旗下的汇丰亚太控股,又以1262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管理245亿美元资产的韩国BNUfL资产管理公司。2004年购入印度UTI Bank14.62%股份;2005年收购伊拉克Banca Nazionale del Lavoro70.1%股份;同年又收购越南科技商业银行10%股份,至2007年股权增至20%。汇丰集团在2007年并购了台湾中租迪和集团全资拥有的台湾迪和公司。
(2)汇丰在中国的并购之路
首先,汇丰在中国内地设置的机构网点不断增加。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正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从1864成立起,虽然总部设在香港,但是同时在上海设立分行。因此,汇丰银行无论是业务开展,还是机构设置都与中国存在极深的渊源。在中国内地的分行于1949年相继关闭。然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汇丰加快了在中国内地机构网点的设置步伐。
目前,汇丰在中国内地共有33个网点,其中14家分行设于北京、成都、重庆、大连、广州、杭州、青岛、上海、深圳、苏州、天津、武汉、厦门及西安;另有19家支行设于北京、大连、广州、上海、苏州、青岛、深圳和天津。
其次,汇丰集团通过并购所控制的国内大中型银行的股份逐步增多。汇丰是在中国内地投资最多的外资银行之一,入股内地中资金融机构及自身发展的总投资已超过50亿美元。2000年收购中国上海银行8%的股份;2002年,购买了平安保险10%的股权,2005年增持到19.9%;2003年,汇丰的子公司控股62.14%的恒生银行,收购了中国福建兴业银行25%股份;同年,汇丰又与平安集团联手全面收购中国福建亚洲银行27%,2004年更名为平安银行;2005年,收购了交通银行19.9%的股权;2006年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89.24%股权。
(3)20世纪70年代汇丰银行开始大举地将并购触觉伸向欧洲市场
1971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收购Laiki Bank,该行在被并购之前称为The Cyprus Popular Bank Limited,于塞浦路斯的利马索尔创立。1978年汇丰银行创立沙地英国银行,占40%股权,并接收中东英格兰银行在沙特阿拉伯的分行。HSBC Trinkaus&Burkhardt AG是一家在1980年被米特兰银行收购的德国私人银行。同年,汇丰收购了一家英国保险公司。1986年收购詹金宝公司(伦敦的一家证券公司),同时接管不列颠哥伦比亚银行大部分资产和负债;1987年收购英国米德兰银行Midland(英国四大结算银行之一)的14.9%的股份,到1992年控股份额增至50%以上,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银行(按资产排名)。1990年汇丰银行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创立HSBC Bank AS。1991年,由汇丰银行成立汇丰控股公司(HSBC)即汇丰集团,并将总部由香港移至英国伦敦。1997年汇丰私人银行(瑞士)有限公司,于瑞士日内瓦创立,加入汇丰集团之前原本是利宝银行集团的附属公司,之前称为Republic National Bank of New York(Suisse)SA。1999年汇丰集团收购美国利宝集团及其欧洲分支机构(SRH)公司中银行控股公司的股份,新增100万名美国和欧洲客户。同年,汇丰控股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在这一年,汇丰集团通过控股的米德兰银行收购马耳他银行70.03%的股权,后更名为马耳他汇丰银行有限公司。2000年收购法国第七大银行——法国商业信贷银行(CCF)98.6%的股份,汇丰控股亦同时在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年,汇丰与美林证券合资,在伦敦成立美林汇丰公司,从事全球综合性在线网络银行与投资服务业务。2001年,英国汇丰银行收购Demirbank TAS,并入HSBC Bank AS,同时汇丰收购Demir银行,拓展了在土耳其的市场地位。2003年收购波兰Polski Kredyt Bank SA。2004年收购英国马莎百货旗下Marks and Spencer Retail Financial Services Holdings Limited。同年,再度收购了英国的Marks and Spencer Money。
(4)20世纪80年代汇丰并购走向拉美市场
首先,汇丰将并购的步伐迈向北美市场。除1955年汇丰在美国加州成立首间附属公司——加州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外,直到20世纪80年代,汇丰才冲出亚洲和欧洲,迈向拉美市场。1980年,汇丰通过收购Marine Midland进入美国市场;随后美国汇丰银行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共同收购海丰银行51%股权(至1987年控股海丰银行100%股份)。1981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加拿大温哥华创立加拿大汇丰银行,继而通过一系列收购,使其成为加拿大第七大银行。1983年收购卡洛尔·麦肯蒂与麦金西公司51%的股份(美国财政债券主要交易商——美国著名证券公司之一)。1987年由其控股的米德兰银行购入阿根廷汇丰银行的股权,其后再拨入汇丰集团,并于1997年成为汇丰全资附属公司。1995年在美国成立合营公司富国汇丰贸易银行。在1996~1997年间,汇丰先后收购了JP Morgan的清算业务及罗切斯特地区的第一联邦储蓄贷款协会。同时,汇丰还凭借自己的全球化优势,吸引当地已建立声誉的大银行进行战略合作:包括与全美排名第二十位的银行Wachovia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全美前五大银行之一的Wells Fargo合资成立交易行,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交易行;后又与“美林”、“运通”等合作开发业务。1999年,汇丰以97.36亿美元的报价,收购了利宝集团旗下的Republic National Bank of New York银行及其子公司Safra Republic Holdings,组成美国第十五大、纽约州第三大银行。对利宝银行的收购,奠定了汇丰集团在美国市场的根基。在2002~2003年,汇丰集团完成了对美国第二大消费金融银行HI的收购。HI当时在全美消费金融领域的排名仅次于花旗集团,在45个州有 1300家分支机构。
2003年,收购美国Household International Inc。,改组成为HSBC金融公司。到2005年12月,HSBC金融公司又收购了Metris Companies Inc。,成为全美第五大Visa和Master Card发卡银行。汇丰集团通过Household为欧美等地5000多万名客户提供消费信贷、信用卡、汽车贷款、物业按揭等方面的服务。
其次,汇丰集团走向南美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活动。1996年,汇丰集团通过收购巴西的银行进入南美市场,同时汇丰收购了濒临倒闭的巴西主要银行Bamerindus,该银行在巴西的营业网点数排名第二,并拥有巴西第七大保险公司和第五大基金管理公司。1997年,收购阿根廷第六大银行;同年在巴西成立附属机构汇丰巴西银行;接着又收购墨西哥瑞丰金融集团19.9%的股份;随后再度收购阿根廷Banco Roberts SA;1999年,阿根廷经济萧条进一步加深,汇丰则趁机加强在阿根廷的市场地位,收购了8个分支机构,并增加了对保险和年金业务的投入。2000年汇丰收购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在巴拿马的11家分行,成为巴拿马最大的商业贷款机构。2002年汇丰控股收购Grupo Financiero Bital, SA de CV(墨西哥第四大银行),更名为墨西哥汇丰;2003年,收购墨西哥最大的消费金融银行;同年收购英国莱斯银行旗下巴西业务;2006年收购巴拿马Groupo Banistmo和阿根廷Banca Nazionale del Lavoro。
(5)在澳洲及非洲市场上的汇丰并购活动
到了90年代,汇丰才双管齐下,在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皆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扩张和并购行动。汇丰集团通过控制获多利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而将并购活动推进澳洲和非洲等市场。
获多利有限公司在1972年建立于香港,专营商人银行业务,包括公司财务、专项融资、咨询服务以及基金管理等。目前,获多利在香港是属于领导性的商人银行,其在中东和大洋洲的附属机构,诸如获多利中东有限公司、获多利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获多利新西兰有限公司,则成为澳洲地区的主要的商人银行。投资银行在英国称为商人银行。
1981年,汇丰收购赤道控股有限公司的控制性股权——赤道银行。该行的总管理处设于拿骚,专注于发展非洲市场,汇丰银行持有资本额的83.3%。1982年汇丰银行在埃及开罗创立埃及汇丰银行——前称埃及英国银行,占40%股权,后来增至90%。1986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澳大利亚悉尼创立澳洲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3.花旗集团的并购
并购是花旗快步转向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的关键环节。花旗银行创建早期,其活动空间仅仅限定在美国本土,从纽约城市银行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特许银行。花旗银行于1902年在伦敦开设了第一家国外分行,并于同年进军中国上海,率先开始了跨国经营活动的尝试。1902年花旗银行在中国上海成立了美国在华的第一家银行分行,不久在中国相继设立了多家分行,从1914年开始到1939年,花旗银行已在美国以外的23个国家开办了100家分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银行。50年代伴随着美国金融业并购的第二次浪潮,于1955年兼并了摩根财团的第二大银行——纽约第一国民银行,随后更名为第一花旗银行,此时花旗资产急剧扩大,实力增强,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当时美国第三大银行,资产规模仅次于美洲银行和大通迈哈顿银行,形成了战后的一个新兴垄断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60年代至70年代,花旗银行迎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80年代,花旗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态势。1980年,花旗银行的资产超过了美洲银行,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1982~1985年一直保持着世界资产最大银行的桂冠。在国内,1981年花旗银行成功地收购了聚餐俱乐部(Diners Club)信用卡公司。1982~1984年,花旗公司收购了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伊利诺伊州和华盛顿特区的储贷协会,使其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1986年花旗银行还收购了华盛顿特区的国民永久储蓄银行。在国外,花旗银行的跨国业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83年,花旗银行在历经30多年之后第三次回到中国,其北京、上海代表处和深圳分行相继开业。到1984年花旗银行的海外分行已增加到了231家。90年代,为了重新赢取美国全球金融霸权地位,美国的跨国银行展开了一系列具有进攻性和挑战性的并购活动。而花旗在这次并购中扮演先锋的角色。这一点可以从1994年花旗银行利润的地区构成非常明显地看出,其海外机构的强势发展状况:欧洲、中东和非洲占31%,北美占25%,拉美占23%,亚洲太平洋占21%。而花旗银行海外机构的资产与员工分别占到其总资产和员工总数的56.1%和45.6%,海外机构所产生的利润达50%以上。
在1998年10月8日,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成功完成了合并,组成花旗集团。这次兼并是20世纪跨国银行业历史上全球最大的兼并案。“花旗集团”的诞生,不仅代表了2l世纪金融服务向全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也揭示了21世纪银行业发展的方向。花旗银行的兼并案例不仅创造了美国之最,也创造了世界之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全能金融集团。同时,花旗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案,当得到国会及美国总统克林顿批准后,该并购案例又成为美国推翻实行了67年之久的分业经营模式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导火索,也就是说当克林顿签署了花旗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案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美国总统克林顿再度颁布了新的银行法,即《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该法案的颁布宣布美国从此实行金融业的全面混业经营。随后,在2001年花旗再度并购所罗门·史密斯·邦尼公司。而旅行者集团是从事保险业务的,所罗门·史密斯·邦尼公司是做投资银行业务的。到2004年花旗集团在全世界106个国家拥有300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但是从2002年开始,花旗陆续出售旅行者集团的保险业务,到2005年几乎全部撤出保险业务领域。在2006年完成了美国金州银行、韩国韩美银行、墨西哥国民银行等一长串金融机构的并购整合之后,花旗银行又获得了中国广东发展银行约36%的股权,打破了此前中国银行业政策规定的单一外资股东20%股权的上限。2007年1月29日,花旗银行再接再厉,宣布以1.3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全球最大的网上银行——英国埃格银行。
在新兴市场开发方面,花旗的跨境业务拓展能力也是世界一流的。例如,在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花旗银行都是抢先进入者。通过积极分设经营机构、不断扩展业务领域等手段,不仅能够迅速占领市场、扩大企业影响,同时还能对后进入的竞争者设置进入障碍,从而确保竞争优势。
因而,花旗银行自1812年成立以来,从一个纽约城市银行,经过约200年的发展与跨境经营及不断地开发新兴市场,同时也经历了十多次大规模的并购,目前已成为资产7000多亿美元的全球最大金融企业。花旗的经营范围跨越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多种业务,是一个规模巨大、服务全面的“金融百货公司”型的跨国金融集团,也是全能经营两大模式中,既可以称其为全能银行,又可以称其为全能经营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
尽管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花旗集团所受损失和打击惨重,并且有可能要分拆成几个部分,但是任何人也无法否定其近20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其向全能银行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二、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发展态势
在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冲击下,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的逼迫下,发展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加入世贸组织后,集商业银行、投资、证券、保险业务于一身的混业式外资银行已陆续开向中国。外资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模式(银行+保险+证券),即全能银行的优势将逐渐体现,从信用卡、保险、基金、股票到债券,均可在外资全能银行一站办妥。而中国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几乎都是单一资本、单一业务,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办完银行业务,再去保险公司办理保险业务,然后还要去证券公司办理证券买卖和交易,不仅十分麻烦,浪费大量时间,而且交易成本大幅增加。正是在这样的竞争背景下,国内金融业纷纷在当前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共同创新业务品种,开辟新的业务经营领域,如银证合作、银保合作、银基合作。目前商业银行正致力于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进行客户资源共享,研究、开发网上理财、网上银行、网上投保、网上证券交易等更多、更好的金融新产品及业务联合。
1999年1月,人民银行宣布取消外资银行在华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从原来的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23个城市和海南省扩大到所有中心城市。截至2004年10月末,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而外资金融机构参股境内商业银行的步伐,自1996年起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进入2004年,外资参股境内银行已达到政策的极限和前所未有的强度。从参股比例来看,兴业银行24.98%的股份由三家外资金融机构持有,成为外资参股比例最高的一家境内银行。从参股金额来看,汇丰银行持有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19.9%的股份,成为交行的第二大股东,并且有权参与该行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这些外资银行凭借其信誉和服务质量,拉走大批优质客户,使得国有银行利润降低,对分业经营、产品单一的国内银行造成巨大威胁。目前我国全能化金融集团的出现是国内金融业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
随着中国进入WTO后,国家对银行业5年保护期限的结束,2006年年底银行业全线开放,美、日、德、英等国的全能银行在业务、资金、信誉、管理等多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如果国内不尽快发展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我国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为了使国内银行能“与狼共舞”,我国政府在2003年年底对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0亿美元,进行股份制改革。2004年6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自此,城市商业银行掀起改制高潮。在上海银行和南京城市商业银行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后,加拿大丰业和国际金融公司入股西安城市商业银行也获得银监会批准。北京市城市商业银行在2004年年底正式更名为北京银行。2004年12月6日,佛山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被兴业银行并购的方式,开创了城市商业银行被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收购的先例。而中国政府在2005年又对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同时注资三大证券公司。以上国家对银行业和证券业的注资和改革,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使国内银行、证券、保险业能够适应国际金融业竞争的需要,同时也是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为迎接国外全能银行的挑战所做的一系列战略准备工作。
以我国境内银行业的新建与并购为例,福建兴业银行收购佛山市城市商业银行就是一个典型的并购例子,而招商银行采取新建的模式。2004年12月6日,福建兴业银行正式收购佛山市城市商业银行。与此同时招商银行,也大举进军佛山市金融市场。但是招商银行却选择了新建方式。招商银行自己筹建在佛山市的分支机构。招行在佛山市建立分支机构,其可设立的网点数量不仅极其有限,并且网点报送银监会审批,需要较长时间,手续多。即使报批的网点全部得到批准,建立新网点的成本及各项费用是巨大的,同时新建网点不仅没有客户基础,而且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还需要大批的营销费用及业务拓展费用。而兴业银行采取并购模式,直接沿用原佛山商行24家营业网点,成为佛山市网点最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另外,兴业银行采取并购模式后,在利用佛山商行原有网点资源继续营业的同时,还可以直接利用原营业网点的优势开展业务,留住原来的客户,加快扩张的步伐,大大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福建兴业银行收购佛山市城市商业银行(包括佛山市商行原有24个营业网点)总共出资5亿元人民币。同时接收了原24个网点的3亿元人民币存款,那么兴业银行并购总成本可以简单地看作只有2亿元。假如招商银行也要新建24个网点,每设立一个网点,按照5000万元计算,总成本为12亿元,并且没有客户基础,更没有存款,所有业务都需要从头开始,12亿元远远高于2亿元。可见,新建金融机构的成本大大高出并购所付出的成本。
并购必将改变中国,只有并购才能最快适应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对我国的要求。
“案例10.1”
招商银行巨资收购香港永隆银行
招商银行(600036)2008年6月2日发布公告称,招商银行正参与收购香港永隆银行,6月2日继续作停牌处理。有消息称,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已于5月30日签署收购协议,招商银行将以每股156.5港元的价格收购永隆银行有限公司(Wing Lung Bank Ltd。)53.1%的股权。
在香港上市的中行、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等6家中资银行中,招行的香港业务部分最弱,招行香港分行虽然拥有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的全方位牌照,但由于网点、渠道及人才的限制,目前仅开展“两地一卡通”等零售业务和一些公司业务。而永隆银行拥有35家分行,在香港已有75年的历史,是当地知名的家族银行。招行银行如能收购成功,对其在港业务的开拓可谓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