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师之魂
6162600000050

第50章 最是那一泓清丽的水——丽水市莲都区刘英小学赵益美专访

赵益美,女,1963年出生,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丽水市莲都区刘英小学校长、书记,丽水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1998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荣誉,浙江省首批“2211名师”培养对象,国家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999年荣获“第三届丽水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5年当选为丽水市第二届党代表,2005年度“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先进工作者”,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赵益美老师不断学习,勇于开拓,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以情激趣、培养能力”的教学风格,致力于构建“扎实、灵动、生本、有效”的语文课堂。先后20多次在县、市、省各级教学活动中执教示范课、观摩课,应邀作专题讲座50余场,30多篇论文在各级获奖或刊物上发表,20多个课题研究成果在省、市级获奖,11次获得丽水市课题成果一等奖。目前,她带领刘英小学语文团队,开展“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规范”的省级课题研究和实践。

赵益美老师教学艺术精湛,师德高尚,是教师队伍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更是青年教师心中的楷模。作为特级教师,更是甘为人梯,对年轻教师热情鼓励,悉心栽培,精心指导,不遗余力,倾情相助。在她的引领下,一批青年才俊纷纷脱颖而出,11人成长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另有10余人成为市、区教坛新秀。同时,她也不忘带动丽水市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先后担任过20名省、市“领雁工程”学员的导师,参加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教材编写工作,担任《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一书的副主编。她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浙江教育报》、丽水电视台、丽水广播台对其感人事迹都曾作专题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反响。

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为学而教”,真正实现“生本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如何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和学习方法来展开教学设计。教师既要充分解读文本,领会文本曼妙之处,又要立足学生视角,揣摩学生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程度,明晰学生的“阅读期待”,尽可能地让教学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吻合、贴近。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内驱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读写结合语文是一门科学,学生的语言习得主要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获得。语言实践活动无非是听、说、读、写。在这四种能力中,读、写能力更为重要,听、说是为读、写服务的,听、说只是一种手段,读、写能力的提高才是最终目的(汪潮教授也非常关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研究,赵益美老师曾经看过他写的一篇关于这一话题的文章,启发很大,也开始了在教学中尝试读、写结合研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读、写结合的途径、方式有很多,有句子、段落、篇章的模仿、迁移,有续写、改写、读后感等。尽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这又是一个“常谈常新、常研常新”的话题,赵益美老师在这方面思考、研究得最多的是关于读、写结合的时机问题。她认为,一堂课中,读、写结合的时机把握要科学,何时出现,何时进行,都要寻求最佳的契合点。读、写结合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久远的、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优化的主题。

以情激情语文是感性的,感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性。语文课需要有一个情感的“场”,在这个浓浓的“场”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融会共通,心灵契合,才能达到理想课堂的境界。情感在此起到了“媒介”和“催化”作用。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老师自己要走进文本的情境。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对文本的理解、感悟,都要走进文本,沉入文本,融入文本,甚至将自己视作文本中的一个角色,达到“其言皆出乎吾之口,其情皆发乎吾之心”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才有感染力,才能“以情动情、以情促情、以情激情”,才会真正地像磁场一样,吸引学生的心灵。

语言本位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探究语言、感悟语言、求得发展,这是语文教学之根。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味”的本质表现首先是“语言味”。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是他们的语言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语文教学的语言性,决定了语文教师的从业素养。高深、厚博的文学修养应当成为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成长之路

一、水何澹澹,小荷初绽

1981年,赵益美从遂昌师范毕业,分配在丽水碧湖镇中学工作。工作第二个年头发生的一件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却影响了她的整个教学人生。由她精心指导的一篇学生习作,刊在学校黑板报上。恰好,学校举办了一次教研活动,县教研员来到学校现场听课。巧合的是,教研员不经意间看到了那期黑板报,对那位学生写的文章赞不绝口,得知此文是经过赵益美老师悉心指导之后写就时,教研员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的、朝气蓬勃的女教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以至于二十多年后,已成长为著名特级教师的赵益美还清楚地记得当年那句像火把一样照亮了她生命天空的话语:“赵益美,你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语文老师,努力去做吧,你的前景不可估量!”

教研员真诚的赏识,让年轻的赵益美获得了教学的信心和勇气。工作更加投入了,对事业深深的渴望,对人生美丽的追求,让她的生命火炬熊熊燃烧。

1984年,因为工作出色,赵益美调入城北小学。换了一个工作环境,实现了农村向城区的“战略转移”,对她而言,学习的机会更多了,锤炼自我的平台也更广阔了。不久,学校举办了一次丽水市的教研活动,安排她上一节研究课,丽水市的教研员也来听课。年轻的、对语文教学怀揣红豆般晶莹梦想的赵益美,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凭借着自身出类拔萃的综合素质,其课其人,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优雅脱俗之感。让市教研员眼前为之一亮。课后,市教研员由衷地对县教研员说:“这个老师是个好苗子,她具备了优秀老师应该有的一切潜质,值得好好培养!”

一个市级教研员,对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寄予了如此大的厚望,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动和欣慰的事情,尤其是对才出道几年的教学新兵赵益美,那份震动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在以后的教学日子里,正是这样温暖人心的话语,给予她在教学上无比坚定的信念,使她得以一次次地超越自我,造就精彩。

二、学中思悟,水木清华

在赵益美的成长过程中,城北小学绝对是助她起飞的一个重要基地,是她生命和事业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驿站。

当时,城北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都非常器重赵益美,认定她是一个极具培养潜力的教学好苗子。开明、大气的校长意识到,要想促成这样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必须把她送出去师从名师学习,这样才能让她的成长之路踏上快车道。

机会终于来了。1986年9月,赵益美参加了省里的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研修班。研修班的培训内容科学而具针对性,既有系统的理论学习,由教授、专家作学术报告,又有严谨、周密的实践指导。赵益美师从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东园巷小学的林眉云老师学习。

半年时间,在一个人的生命之旅中,不算久长,但对于一个渴望成长,对事业孜孜以求的年轻人来说,这绝对是弥足珍贵的。

也就是在这次为期半年的培训过程中,初出茅庐的赵益美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次培训,让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全面、总体的认识,有着那种依稀看清了语文的‘庐山真面目’的感觉,感觉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总算‘登堂入室’了”。

此次培训,赵益美受益匪浅。首先,对教材分析能力大提升;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第三,赴杭州大学的哲学培训,给予她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弥久的,让她对感性的语文教学有了理性的认识。从此,这种理性思维,对语文的理性思考一直伴随着她以后的语文教学人生。我们可以看到,在赵益美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过程中,除却课堂教学的精彩,更伴随着一曲曲教育科研的绚丽华章。无疑,哲学在其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研修班学习回来后,赵益美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带给听课老师和专家的感受是——“脱胎换骨、初露锋芒”。人们已然看见,一只教坛金凤向着初升的朝阳,振翅起飞……

三、博采众长,积水成渊

一个名师的成长,除了学习、培训,除了自身的资质和努力,除了良好的成长环境等等因素,还有一个条件不可或缺,那就是榜样的引领和感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种情结在每个渴望成长的教师心头都会久久地留驻,并不断地转化为事业进取的动力和激情。

林眉云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高尚的师德修养,谦逊、亲切、温良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赵益美年轻的心灵。见贤思齐,不知不觉地,她把林眉云老师当作了自己心中的“偶像”。

与此同时,赵益美开始了自己广博的教育阅读之旅。她读教育理论专著,陶醉在学术海洋的深处,她牢牢地记住了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叶圣陶、陈鹤琴、陶行知、袁微子等一个个伟大的名字。文字为径,穿越时空,赵益美触及了一个个圣洁的教育灵魂。她也读教育教学杂志,看名师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深深为名师们的教学智慧折服。浙江的张化万老师、江苏的李吉林、于永正老师等一批名师引领她在教学之路上不断地进行着自我的调整,改变,超越,丰赡,提升。

名师鞭策着她,向着教学的明亮那方,一路前行;梦想牵引着她,向着语文的诗意之旅,不断前进;赵益美提着心中的那盏梦想之灯,迎着岁月,求索不息。汗水涔涔,履迹卓卓,终于,硕果累累……

1998年,才35岁的赵益美,成功摘下了小学语文界“皇冠上的明珠”——荣获“浙江省特级教师”称号,弹奏了一曲教师生命中最华美的乐章。

最新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人说意味着一场教学的革命,也有人说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个人认为,我们更需要用辨证的思维去理性地思考、审视它。传统的语文教学固然以一个古老的堡垒形象建筑在我们的心头,面对改革,我们确实需要有勇气去推倒它,用智慧和真情构建一座理想的新语文教学大厦。然而,我们能说,传统的语文教学一无是处吗?我们能说,我们一个个语文工作者高呼着课改的号角,脚踩着传统语文的瓦砾,赤手空拳地成功突围吗?

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在课改时期所应有的一种行走姿态。继承,意味着留住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如“多读多写”“精讲多练”“积累运用”“涵咏体悟”等教学思想,都是传统语文教学历经岁月洗练和一代代语文教学工作者实践验证的教学智慧,我们绝对不能将它们丢进历史的风尘里。面对新课改的大潮,我们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这些传统的语文教学经典思想结合当下,做得更加科学、有效,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新,这是一个语文教育哲学的话题。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小学语文界风生水起,名师汇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青年教师群体当中,更是出现了一股新的思潮——“名师崇拜”。和一些社会青年对歌坛“四大天王”津津乐道的现象一样,青年教师也拥有着自己心目中的“教学偶像”。放眼我们的周边,各级各类的“名师教学观摩活动”正如“明星演唱会”一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这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大幸事,也是各级教育教学部门重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关注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注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结果。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旅途,终于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教育春天。

与此同时,我们也间或听到了一些来自专家或一线教师的理性声音,面对名师追风现象,希望青年教师们既要抱着尊重、谦逊的态度,认真学习名师,又要学会从理论的角度精细解构名师课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唯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名师教学的精髓,感悟教学的真正内涵。

语文教学是个性化的活动。一个真正走向成熟的老师,他不会仅仅满足于技术层面的追求,他会走向思考,走向自我教学主张、教学意识的苏醒,这种自我的主张和意识是和一个教师个人的生命经历、智慧涵养、学识水平、个性特征等相辅相生、一脉相承的,是不可复制的。

青年教师要有一颗包容吞吐之心,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充分学习名师,融入名师。同时,在教学中一定要有主见,不盲从,要明辨,不跟风,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和实践,反思和否定,逐渐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最终要有“独树一帜”的胸襟和气度。

精彩对话

问:赵老师,您觉得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请您简要谈三点,谢谢。

答: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这样三种素养:首先是文学修养,这是成为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关键。我们都说语文老师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教师的整个人应该散发着一种浓浓的书香味,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语文老师。这好比音乐老师一展歌喉,体育老师一显身手,大家一下子明白他们所教学科一样。因此,语文教师就应该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古今中外之名家名作,他都应该涉猎、了解。唯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其次,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精湛的教学设计能力。这好比打仗时的排兵布阵。只有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同样道理,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精密、合理、周全、科学了,教学才能开展得有条不紊,才能把课上到实处,上到学生的心灵需求上,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首先要确保学生的有效学习。

最后一点,(因为只谈三点)那就是教学反思能力。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至关重要,教师要学会反思,反思就是自我审视、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我思故我在,我反思,故我提升。

问:赵老师,听您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那么接下来我很想请教您的一个问题是——我很想知道您的教育阅读轨迹,您能不能说说在你的教学成长之路上,有哪几本书对您个人的教学思想、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答:袁微子的《小学语文教学论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两本书让我对整个教育对语文教学有了较全面地认识。我现在还经常去翻看这两本书,我觉得他们的观点,已经涉及一个我们现在非常关注的重要理念,就是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李吉林情境教学法》一书对于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基于学生的学习、认知基础来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文本,影响是非常大的。再如,我喜欢看一些优美且富有哲理的散文,周国平、林语堂、贾平凹的散文,我就看了不少。在评了特级教师以后,感觉自己应该在理论层次上更好地提升自己,阅读了许多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心理学》对我的教学思想影响很大。

(备注:赵益美老师在谈及袁微子的《小学语文教学论集》一书时,特地从隔壁她的办公室书架上找来了这本她年轻时看过的,至今仍珍藏的书递给我看。我一边听,一边翻阅着这本略微泛黄却依然保管得很好的书,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书上划着的一条条线,写着的一个个批注,足见赵老师读书之认真、仔细。在她的办公桌上,堆着厚厚的一摞书。)

问:谢谢赵老师,应该称呼您为赵校长。像您这样一位拥有特级教师荣誉的学术型、专家型校长,在您手下工作的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答:是的,我们在一起非常开心。其实,我应该感谢我们学校里的这一群年轻人,他们给予了我很多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在和他们一起交流、学习、对话的过程中,我感到充实,感到幸福。如果说我还有什么新的人生目标的话,那就是,尽我所能,帮助这些年轻人在教学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精彩。

(访谈、撰稿 台州市椒江区人民小学 黄吉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