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6149900000015

第15章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中华大地的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并仍然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较其它地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

比如单就信仰来说,东北地区崇拜山神,华北地区信仰龙王,沿海地区祭拜妈祖;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以熊为图腾,侗族则以蛇为图腾,土家族以白虎为图腾,瑶族、苗族、满族则崇拜祖先等。

这一章分别简要介绍了各地各民族方言土语、婚丧习俗、食俗礼俗、节日节庆、民族信仰、名胜古迹等。

天安门及周边景点有哪些

天安门坐落在祖国首都北京的市中心,故宫的南侧,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

天安门始建于1417年,1420年建成。

新我国建立后,天安门进行过多次整修,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两次整修规模较庞大。

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是我国古代城门中最杰出的代表作。红墙、黄瓦、五个拱形券门,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城楼上的大殿庄严雄伟,金碧辉煌。

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门前开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天安门架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一般称为金水桥。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桥南东西两侧,各有汉白玉石华表矗立,云绕龙盘,极富气势。

天安门周边景点有:故宫、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中山公园、国家大剧院等。

八达岭景区出现过奇景吗

我国军都山山峰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北延庆县南部,南口西北的居庸关附近。层峦起伏,群峰叠嶂,雄伟壮丽的八达岭万里长城屹立在崇山峻岭上。

我国长城最早修筑于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目前八达岭地带的长城建于明代,是长城保存最完整的一段,现为游览胜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墙体由巨大整齐的条石筑成外壁,平均高7.8米,宽5.8至6.5米。城上有砖砌女墙和垛口,每隔0.5公里,设有敌楼、烽火台。八达岭长城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保存最完整的长城。

2009年10月14日16时30分,一场小雨不期而至,八达岭长城景区北四楼上空乌云密布,宛如一块大幕展开,而西侧的阳光却已经照射出来。16时40分左右,一明一暗两条彩虹横跨长城。

偶遇这奇妙的自然奇观,游客纷纷拿出相机拍照。5分钟后,最上方较暗的一条彩虹褪去,17时,天空逐渐放晴,长城与一抹彩虹均现于阳光之下,10分钟后,彩虹完全消失。

据专业气象人士介绍,八达岭景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长城又处于东侧山脊之上,因此下午骤雨初晴时,阳光从西侧照射,出现彩虹几率较大,但同时出现两道彩虹是近十年来的第一次。

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桥吗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建造的皇宫吗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建造的皇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族、满族、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座占地六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有九十余所,三百余间;清朝入关后对盛京皇宫又进行了保护和扩建,到乾隆时基本形成今日规模。

它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皇太极用过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沈阳故宫主要建筑有: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清门、崇政殿和凤凰楼、清宁宫、文溯阁。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鹤的故乡吗

扎龙为蒙古语,意为饲养牛羊的圈。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26公里处,面积21万公顷。

扎龙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广袤辽远,湖泊星罗棋布,苇草肥美,鱼虾丰盛,环境幽静,风光绮丽,是鸟类繁衍的天堂,保护区栖居鸟类一百五十多种。其中鹤的种类多,数量大,颇为世人瞩目,素有“鹤的故乡”之称。

扎龙为我国建立第一个水禽自然保护区。区内主要保护的是鹤类,目前,世界分布15种鹤,在扎龙可见到丹顶鹤、白枕鹤、白鹤、白头鹤、蓑羽鹤、灰鹤六种,故有鹤乡。

其中四种为繁殖鸟,丹顶鹤有近二百只,白枕鹤有三十多只,灰鹤1986年第一次发现巢,蓑羽鹤有五十多只。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35种,一级有丹顶鹤、白枕鹤、白琵鹭等。沼泽边缘和临近农田常见到大鸨。除丰富的鸟资源外,还有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

平遥古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吗

山西平遥古城是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我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1997年12月,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

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黄帝陵是轩辕氏的陵墓吗

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黄帝陵古称桥陵,为我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就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黄帝陵的景点和传说有:黄帝脚印、九转祈仙台、挂甲柏、下马祭奠、指纹章印、伶伦定律、暖泉的来历、沮河的来历、涎水酿酒传说、拐角井水等。

孔府被称为天下第一家吗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看管孔子的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住在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达到现在规模。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府内存有著名的孔府档案和大量文物。

孔府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

马王堆汉墓是谁的墓葬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

湖南省博物馆与我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一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二号、三号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公元前193年卒。二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三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仓本人。

一号墓发现年约五十岁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骨质印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三号墓墓主遗骸属三十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三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公元前168年。

一号墓在构建时分别打破二号墓和三号墓的封土,则其年代应再晚些。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滕王阁何以被誉为江南名楼之首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为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

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传为“三王记滕阁”的佳话。后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

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之后来的文人学士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

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

滕王阁历经29次重建,这不仅仅给古城南昌增色添辉,而且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纷至沓来的中外游人。

秦淮河为何使人谈兴常盛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市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东庐山,两个源头在江宁区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两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加之人文荟萃、市井繁华,构成了秦淮风光带集中体现金陵古都风貌的游览胜地。

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

布达拉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郊区约两千米处的一座小山上。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民心中,这坐小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语称此为布达拉,即普陀之意。

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历史悠久,建筑恢弘。布达拉宫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即****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红宫,即佛殿及历代****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布达拉宫结构坚固、造型华丽。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两米至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

屋顶和窗檐用木质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

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不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

布达拉宫是汉藏艺术交流融合的结晶,是宗教艺术的宝库。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有近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

落拉康殿中有大型铜制坛城,坛城是佛教教义中世界构造的立体模型,也是佛居住,说法的讲坛。造型别致,装饰华丽。

萨松郎杰殿中供奉有用藏族、汉族、满族、蒙族四中文字书写的康熙皇帝长命牌位和乾隆皇帝画轴。表现了历代****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在一些殿中还悬挂有清朝皇帝的匾额。在****居住的宫殿中还有大量豪华陈设、服饰。

整座布达拉宫堪称是一座建筑艺术与佛教艺术的博物馆,也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铁证。

我国地域文化分成哪些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文复杂的国家,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是理所当然蓬勃兴旺的。

我国历史的发源地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两支: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黄河代表北方,粗犷、朴实、豪爽;长江代表南方,细腻、阴柔、婉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支主干也开始细分,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

到了近代,各种文化特征潜质越来越突出,从文学上来说,各种带有浓郁地方气息的作品不断涌现,更进一步带动了地域特色的细分。其具体可分为:吴越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西北文化、关东文化、巴蜀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江淮文化、粤文化。

我国自秦朝以来,文化的集中地都是在富裕的地区,最明了的是江南地区。后来的两湖两广也不徨多让,四川是一个比较突出之地。

反观西北东北却不那么出众,但贵州,云南古时称为“蛮荒之地”,就可想而知了。在明朝以前我国的风流名士,大儒圣贤,几乎都集中在江南、中原地区。到明朝中期开始就逐渐南移到湖南、两广等地。

肥沃的四川盆地孕育了人杰地灵。战国时江南的吴、越、楚等国,文化沉积就太多了。出人才的地方,大多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疆域之地,以及后来接受外来的西方文化的地区的那些地方。

还有楚文化、三晋文化、关中文化、燕赵文化等,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的文化,古时候称百里不同风俗,由此而知。

各地方为什么会说不同的话

首先,古代我国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统治,国家不是十分统一的,因而随着疆域的日益扩大、人口的日益增加、国家经常有封建割据等原因,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这样,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状态中的语言,也就各自相对独立地演变着,不易获得变化的一致性。于是,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使得各个地区的语言逐渐产生了差异,逐渐减少了共同性的因素,形成了各地区各有特点的方言。

我国北方方言系统的各地方言,包括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的一部分,大致就是这样造成的。

其次,在我国古代,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所迫而造成过多次的人口大迁移,也是方言形成的一个原因。例如东晋至隋唐、唐宋至宋、宋末至明初,我国中原一带的居民曾有三次向南方迁移,结果形成为现在分布于广东、江西等地的客家方言。

最后,在人口大迁移的情况下,如果迁入外族居住区域,则必然发生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相互影响,以至同化,这也是造成方言特点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例如两广地区是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但自从周秦以来,大批汉族人由北南下,逐渐造成了“喧宾夺主”的状况,在数量上超过了土著民族的人口,加上汉族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又比土著民族日益发达,历代统治者又实行了民族同化政策,结果使土著民族日益汉化。

当然,在民族同化和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人的语言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外族语言的影响。

总之,就具体的个别的语言和方言来说,方言的形成和语言的产生地方性分歧,原因当然会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归结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由该语言所依存的社会历史条件造成的;至于高山、大河的阻隔,有时也能起一些次要的作用,尤其是古代。

各地饮食文化有什么不同

东北食文化: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北产丰富,烹调原料门类齐全。

日习三餐,杂粮和米麦兼备,一粘二凉的粘豆包和高粱米饭最具特色。主食还爱吃窝窝头、虾馅饺子、蜂糕、冷面、药饭、豆粥和黑、白大面包;以饽饽和萨其玛为代表的满族茶点曾是《满汉菩翅烧烤全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名重一时。

蔬菜则以白菜、黄瓜、番茄、土豆、粉条、菌耳为主,近年来大量引种和采购南北时令细菜,市场供应充裕。喝花茶爱加白糖,尤爱白酒与啤酒;饮啤酒常是论扎、论瓶、论提,酒量惊人。

东北烹饪的深厚功力,闪射出“白山黑水”的夺目光彩。东北人对饮食的要求是丰盛、大方,以多为敬,以名为好;喜欢迎宾宴客,豪爽、热诚、潇洒;性情如长白红松般刚直,襟怀如松辽平原般坦荡。

华北食文化:华北地区民风俭朴,饮食不尚奢华,讲求的是实惠;食风庄重、大方,素有“堂堂正正不走偏锋”的评语。多数城乡一日三餐,面食为主,小麦与杂粮间吃,偶有大米;馒头、烙饼、面条、饺子、窝窝头、玉米粥等是其常餐。

蔬菜有贮菜习惯,农户普遍挖有菜窖。肉品中,元代重羊,清代重猪,而今是猪、羊、鸡、鸭并举,还吃山兽飞禽,这与封建王朝的更迭和“首善之区”的环境相关。

水产品中淡水鱼鲜较少,主要产于黄河与白洋淀,看得比较贵重;海水鱼鲜较多,有“吃鱼吃虾天津为家”等说法。

华北居民宴客情文稠叠,有一套又一套的食礼与酒令,至诚大方,其心拳拳,使人如沐春风,情暖胸怀。

华东食文化:华东居民习以大米为主食,间吃面粉,杂粮甚少,偶尔食之,也是只调剂一下口味。他们擅长烹制糕、米团、糯米做的元宵独具特色。日习三餐,有时还过中或宵夜;平时大多不断荤,节假日食谱有荤有素,干稀调配。

蔬果四时供应充裕,鸡鸭鱼肉每月不缺,嗜好海鲜与野味,城镇居民多有吃零食的习惯。

其口味大多清淡,略带微甜,一般不吃辣椒、大葱、生蒜和老醋;有生食、冷食之古风,炝虾、醉蟹、烫毛蚶、生鱼片都受欢迎。

水果多,炒货多,小吃多;习饮黄酒与葡萄酒;爱喝绿茶或乌龙茶;喜食糖果、糕点、蜜饯和冷饮,果脯销量不大。

苏菜跻身“四大菜系”,精妙的刀工独领风骚;浙菜风行南宋,是南食的台柱;徽菜“因商而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沪菜后来者居上,有执中华食坛牛耳之趋势。

这一带制菜技法全面,组配谨严,刀法洒脱,以烧、炒、蒸、炖见长,调理鱼鲜和禽畜有很深的功力,尤以色调的秀雅、菜型的清丽和肴馔中蕴含的文化气质而著称。

广州风味小食:广州小食可分为油器类有油油条、咸煎饼、笑口枣等;粥品类有艇仔粥、“伍湛记”及第粥、瑶柱白果粥等;粉面类有云吞面、沙河粉、猪肠粉、桂林米粉、濑粉等;

糕点类,有萝卜糕、马蹄糕、伦教糕等;甜品类,各种红豆沙、绿豆沙,以及糯米麦粥、八宝粥、芝麻糊、杏仁糊、汤丸等。尤其以双皮奶和姜汁撞奶糊最为有名;粽子类,有甜粽和咸粽两种;杂食类,包括炒田螺、猪红汤、牛骨汤、酸辣瓜菜等。

我国朝鲜族婚礼有什么习俗

朝鲜族十分重视人生仪礼中的冠、婚、丧、葬四大仪礼。青年男女只有举行过冠笄之礼后,才可以选择配偶。托媒说亲也严格按纳彩、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六礼程序进行。亲迎时的仪礼先在女家举行。

朝鲜族举行婚礼时,新郎要身穿礼服,接受嘱咐,辞别父母,亲自骑马到女方家去迎亲。一路上,有一位手捧双雁的雁使,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边。迎亲者到了新娘家,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其中有一项仪式是在新郎房前举行的。

通往新郎房的路上铺着毯子,伴郎交给新郎一把系有白绸子的扇子,雁使将木雁放在毯子上,要求新郎用扇子把木雁推向台阶。如果不小心推翻了木雁,就会受到人们的讥笑。

朝鲜族的推雁仪式和六礼习俗一样,是一种古俗。它用象征仪式,祝新郎新娘像大雁一样白头偕老。

我国朝鲜族中向来有“南婚北丧”的说法。南,指“南道人”。即从朝鲜南部迁来的人;北,指“北道人”,即从朝鲜北方迁来的人。南道人多居住在我国的辽宁省和黑龙江一带,北道人多居住在吉林省延边一带。

南婚,是指南道人婚礼,仪式繁杂而隆重。现在朝鲜族婚礼中,女嫁男娶同时进行。但在过去则不然。在男道人的婚裕中,新郎要先嫁到新娘家,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把新娘娶回家。

朝鲜语称这种婚份为“罕孔纳得里”《三国志)载:“高句丽人,其俗做婚姻,言语已定,女家做小屋于大屋后,名‘婚室’。昏暮至女家户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三。女父母乃听使就小屋中宿。傍顿钱帛。至生子已大,乃将妇归家。”

这就是说,“罕孔纳得里”是一种两次婚婚俗。即先过“从妻居”生活,后过“从夫居”生活。但它和云南省布朗族的两次婚不同。布朗族的两次婚,是古老的“不落夫家”习俗的一种表现,即婚礼后新娘返回母家长期居住,等过了几年或生了第一个孩子后再回婆家居住,回来时要举行婚礼。而朝鲜族的“罕孔纳得里”则是“从妻居”和“从夫居”婚俗的一种复合形式。

藏族婚礼有哪些习俗

藏族的婚姻,基本上是自由恋爱,有意思的是,松潘以及岷江一带的藏族男女相爱是先把对象抢了,“生米煮成熟饭了”再说。

首先,姑娘、小伙子利用庙会、转山会等民间活动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如果小伙子看上哪个姑娘,便会去抢姑娘的头帕或身上的装饰品,姑娘有意,则会和小伙约好时间相会,双方避开家人,在风景优美的草坪或里以对歌的方式表达爱恋之情,这种约会称为“浪寨子”。

到爱情成熟了,彼此则会约好抢婚日期,女方约上自己的三五好友,悄悄打扮好,在夜间约定的地方等着男方来抢。女方有时也捉弄一下男方,把姐妹们装扮得和自己一样,看他抢谁。第二天一早,男方才请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姑娘家说媒。知道女儿被抢,父母不得已答应婚事。

在嘉绒藏区至今保留着古朴的婚礼,结婚那天清晨,新娘在最亲近的几位亲戚陪同下,由哥哥背出寨子的大门。这时,阵阵莽筒声、唢呐声响起,新娘和她平时要好的姐妹们忍不住哭了,新娘要走向新的生活,是激动也是对娘家的留恋。

新娘的乡邻们在路边唱起了山歌:“我们送出了姑娘,你们要很好照顾,愿你们吉祥如意、一路平安。”来拉亲的队伍也以山歌对答:“请你们放心,我们会善待新娘,一切都会美满如意”。

新娘来到新郎的村寨时,寨口已有许多乡邻在翘首盼望。新娘的舅舅用柏树枝蘸着净水敬天、敬地、敬山神。到了夫家,一道难题摆在新郎面前,因为新娘和伴娘的装束完全一样,红头巾盖着她俩的脸,到底哪个是新娘哪个是伴娘,要由新郎自己来认。新郎颇费思索,从自己送给新娘的信物手镯、戒指认出了真正的新娘,于是红头巾揭开,新娘与参加婚礼的乡亲们见面,村寨里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羌族婚礼究竟有多热闹

汶川、茂县、理县、龙门山、岷山这一带是羌族的聚居区,他们一般把寨子修到很高的半山腰和山顶易守难攻的地方,创立了独有的邛楼文明。从公路车窗遥遥望去,是“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景致。

羌族自称放羊人的儿子,男子要穿“云云鞋”,即花布鞋,一般是自己喜爱的姑娘做的,未成年男子穿的则是母亲所做,还要扎腰裹带装羊角刀和火镰,上面绣有美丽的图案。

妇女的服饰鲜艳多彩,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羌族崇拜万物神灵,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许”,就是不脱产的宗教巫师,婚娶也不例外,小伙子若看上哪个姑娘了,便找一个好日子,备上一坛酒和蜂蜜,请“许”到姑娘家说媒,姑娘如有意,便回赠一把自己常用的牛角梳或羊角梳,然后“许”和双方家长一起商量成亲大事。

一般来说,男方家要大办酒宴招待乡亲,女方家打扮好新娘,盖上红盖头由亲哥或堂兄送到男方家。进门之前,男方要闭上眼睛把新娘抱起来,这个时候新娘便把准备好的锅烟墨一把涂到新郎脸上。

这是羌族婚礼上特有的涂墨仪式,是新娘向全村寨的人宣布:我的新郎不仅是放羊、打猎、砍柴、采药、种地的能手,也是帮我做家务的好帮手。很多来参观的游客特别是男游客也成为涂锅烟墨的“受害者”。婚庆热闹场合,也是未婚男女“找感觉”寻觅恋人的好时候。

羌歌的热烈、羌舞的快节奏和咂酒的不醉不休,气氛简直胜过了南美的狂欢节。

满族婚礼的程序是如何进行的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

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作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称“过火避邪”。

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

拜完北斗后举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

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他们子孙满堂,白头偕老。举行完以上这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搀进洞房。新娘过门槛时,在门槛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

新房的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称响房。新娘入洞房时,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新娘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又叫“抱保媒壶”。

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的红布揭去,叫作揭盖头。接下来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

湖南少数民族有什么婚俗

在湖南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

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

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定亲别有风味。隆回瑶族订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纸伞,女家有意则将用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丝线布坨,缠吊在纸伞的撑骨上。

怀化侗族则是刺鸡定情,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会,男方将带来的大公鸡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双方饮酒盟誓,永结同心。

少数民族的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欢快热烈,极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的仪式。新娘到达夫家时,男方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据说,洗了和气脸,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处。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瑶族有抢亲风俗,新郎去迎亲时,新娘避之,新郎追赶,如此往复三次,才算成婚。据说这样结成的夫妻,能够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云南有哪些丧葬习俗

傣族的丧葬有三种:火葬、水葬、土葬。佛仰、贵族领主死后地火葬;靠澜沧江一带的行水葬,其它地方的一般傣族死后行土葬。

按照傣族的风俗,人死后,要把死者抬到房屋中央,由亲人或子女用温水洗尸,然后穿上新衣服。洗脸时,要由下往上,上衣要反穿,即衣扣扣在背部,以示与活人区别。穿上衣服以后再用白布裹尸,并停放于屋内。这时,全家人就开始放声痛哭。

寨子里的人听到哭声以后,就要赶来吊帮忙。同时,要及时通知附近的亲友到场。死者家的主人一般还要杀猪宰鸡招待。按照过去的风俗,村寨里无论谁家死了人,全寨就要停止生产劳动一天,不舂米,不纺线,由寨外砍回的柴禾,也不准背进寨子。

行土葬的要制棺材。棺材是在停尸期间由村里人帮忙备制,制作比较简单,有的用木板钉成,有的用竹子编成。

出殡时,由佛斧波占,即宗教活动的主持者在前引路,后跟随直系亲属中的一男子,手执长刀和白布口袋,送殡亲友不时跑上前来,让这男子将自己所带的叶子包饭挑破,意思是让死者吃到亲友的斋饭。

葬地的选择方法有这样几种主要形式:一是用一个鸡蛋在尸前祝告,然后将鸡蛋掷于地上,鸡蛋在那里破碎,就在那里下葬。二是用一根点燃的蜡条触地。火在那里熄灭,就在那里下葬。三是用一只瓷朝地上掷,瓷碗在那里破缺,便是死者愿意留宿的地方,大家就把他安葬在此地。每年的开门节、关门节和过年时,死者亲属要到佛寺滴水,为死者超度。

傣族的每人村寨都有公共墓地,称为“龙林”。并分为成年人与未成上人、善死与凶死的墓地,封建贵族和僧侣也有他们的专有墓地。有的村寨,每到清明节那天,就全寨出动,集体上山扫墓、祭拜。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夫妻双方如有一方先死,在举行葬礼时生者要举行与死者断绝关系的仪式。传统的做法是:用绳子拴在棺材上,由老年人把绳子割断,或带一串槟榔、或带一对蜡条到坟地,用刀将槟榔或蜡条砍断。做了这些仪式后,即表示生者与死者断绝了一切关系。

佛爷、僧侣大都用火葬,骨灰用一瓦坛盛着,葬于寺后。按照傣族的风俗,凡是在外被烧、杀、溺等凶死的尸体,不能挹回本寨本家。在寨内凶互的要在当天埋葬。属凶死的都不举行葬仪。妇女因怀孕难产死亡,要从死者体内取出婴儿尸体,然后分别埋葬。

北京丧葬习俗中逢七都有什么要求

自古我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要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从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目前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三七、五七、七七。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作“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

按丧事习俗,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传说在于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阴府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其职是将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

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过前七殿,第一殿秦广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殿阎罗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能够投生,转入来世。

江苏各地有哪些丧葬习俗

病人或老人将死,预先请尼姑至床前念领路经。人在临死前须将其床上蚊帐取起,否则以为人死后将会落入“网尸城”。将小块银子放在死者口中,称为“含口银”,据说是怕在阴间因为饮孟婆汤而迷了心。

要将死者移至堂屋之中的停尸床上,头南脚北面朝天,大开家中的门,以利死者灵魂离去。亲生儿女在老人断气前后烧锡箔寿纸,叫引路钱。门口烧纸轿、草鞋,庭中烧锭库以及死者生时衣服数件,但要除去皮衣,否则死者来世将变成犬马。

上辈或平辈人死要戴孝,下辈人死不戴孝。儿子披麻戴孝,女儿和儿媳披发扎麻,孙辈帽上缝一小块红布。死者同宗每人发孝帽一只,女发孝巾一条。家有丧事要变白,服饰及家具物件凡是红色的,一律搬开或用白纸蒙上。门上贴两张宽十厘米左右的白纸条作讣告。

大殓和小殓无大区别,只是小殓不钉尾,不合棺缝。棺木要由族长和孝子的母舅殓收,得其同意后方可入殓。入殓要按风水先生确定的时刻,禁忌属相的人在入殓时必须回避。大殓在死后两三日,预先小殓。棺内放石灰垫衬。

尸将入棺时,先检尸衣之珠玉,然后由孝子捧头纳入,用水抹尸面,并洒酒尸口。尸体用红线正位入棺,身下垫以铜钱,伴以死者生前心爱之物作陪葬品。

入殓后,子女亲友绕棺一周向死者看最后一眼。接着置登升柩,由孝子磕“四方头”。在苏北,盖棺时,棺钉用子孙儿媳头发缠绕,随钉钉入棺内,叫“挽钉”。封钉,男丧由族长执斧,女丧由母舅操作。孝子必给执柄者以彩帛或封钉礼金。

死者死后一百天举行祭奠,叫百祭日,死后一年举行祭奠叫“做头周年”,此后每年纪念日叫烧周年。丧者之家春联第一年为白纸,第二年为绿纸,第三年为黄纸。

影响并支配民间丧葬习俗的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灵魂不灭和祖先崇拜的观念,而其中佛教和道教中的阴间和来世想象对丧葬中的许多习俗有深刻影响;二是儒家所提倡的孝道观念,这种我国特有的儒家伦理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就是上述繁缛的丧葬礼俗,其中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

西南地区丧葬中有哪些禁忌

家中如果死了人,未安葬以前,不能到别人家去串门做客,因为死者周围充满了饿鬼,而且会依附在死者家属的身上,到了别人家里,鬼魂也会被带去。

因生小孩不幸死去的妇女,必须火葬,不然,产妇身体发红,另一个世界不会接纳。对因难产而死的妇女,必须念三天超度经,重新更换衣服,最后火葬。

开春下种到秋天收割庄稼前不能进行火葬。在这个期间火葬,会惹山神生气,种下的庄稼就要遭虫害和雹灾。所以,只能选择其它丧葬方式。非要火葬不可的,也必须先土葬或厝置尸体,等到可以火葬时,再行火葬。

凡是在丧葬中使用过的刀、锄等工具不能拿进屋,有的送给帮忙的人或喇嘛,有的就扔进河里。这些工具带进了屋子,就会带进不吉利。

一些地区由于受汉族文化影响,也不准把死在外面的人抬回家里,更不容许外人死在自己家里。

插花节是彝族传统节日吗

插花节是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以云南省大姚县昙华山区的节庆活动尤为隆重盛大,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彝族群众把从山中采回马樱花等鲜花,插在房门、农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

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在昙华山中欢聚一起唱歌跳舞,举行祭花活动,并且互相插戴马缨花,表示美好祝愿,祈祷人寿年丰。

节日这一天,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背上竹箩上山采花。只见满山是人,遍岭是歌。人们把采回来的鲜花插在门口、窗户和房子周围。在山寨的一些主要通道上搭起彩棚,上面也插满鲜花,整个彝家山寨就像一个花的世界。

这一天,人们还要给牛头上插上马缨花,用盐水给牛洗口,然后将牛赶上山,跟着牛群在马缨花树旁跳舞唱歌,尽情娱乐。汇集到这里的人们,都头戴鲜花,并通过互相插花表示祝贺,以求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生活美好。

插花节这一天,家家都要杀鸡宰羊,舂糯米粑粑,做荞面饼,沾着蜂蜜吃。各家邀客饮酒,共叙友情。入夜,村寨里、山坡上燃起一堆堆篝火,随着一阵阵欢乐的芦笙声,人们开始跳舞唱歌。青年男女手拉手围着篝火尽情地唱跳,上了年纪的人则蹲在大树下的火塘边,吸着辣烟,喝着包谷酒,吃着鲜美的煮羊肉,畅谈古今,表达他们节日的喜悦之情。

插花节也是青年们爱情的节日。这一天,许多钟情的男女以插花为订婚礼。小伙子把一朵朵鲜艳的山茶花插在姑娘的包头上,姑娘把一朵朵马缨花插在小伙子吹着的芦笙上,互相表示真挚的爱情。他们边插花边唱歌,一唱一答,一歌未落,一歌又起,飘荡在花间林下,充满诗情画意。

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吗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以庆贺丰收、辞旧迎新,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节日里的水族同胞载歌载舞,相聚狂欢。向客人展示了庄严肃穆的祭祖活动、古老神秘的水书、巧夺天工的马尾绣,以及舞火龙、耍水龙、抢鸭子、赛马等传统水族民间表演。一个个水族同胞欢笑的脸上,无不反映着这个民族积极、乐观精神面貌。

端节主要活动为祭祀和赛马。节日期间,铜鼓声此起彼伏,悠扬的歌声和芦笙调从早到晚回荡在翠竹掩映的竹楼里,水乡山寨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端节堪称是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年节。登高赛马活动是南方民族年节中独有的现象。同时,端节是水族斗牛舞、铜鼓舞、芦笙舞、对歌等诸多民间艺术起源、传承、发展的重要文化空间。

彝族火把节有哪些节目

彝族我国四川西部一个崇拜火的民族。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的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结。

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祭祀性节日。但最初不过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来驱虫辟邪、企盼丰收的民间习俗。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习俗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民间文化体育节日。

这天的活动可谓精彩纷呈,传统项目有斗牛、赛马、斗羊、摔跤、斗鸡、爬杆、抢羊、射击、赛歌、选美、赛衣、老鹰捉小鸡、跳集乐荷舞、耍火把、打情火等。活动极富原始情趣和乡土气息。

第三天继续前一天未完的活动。太阳映红了天边,他普牵着获胜牛,阿衣抱着不败的雄鸡,小伙子簇拥着火把美女、阿米米紧跟摔跤英雄回到山寨,点燃用蒿枝或细竹扎成的火把举行神圣的送火仪式。

火把节万众欢腾的高潮来临,彝家男女老少高举心中的火把,欢庆丰收,祈祷平安,祝福吉祥。火把节是大小凉山彝族人的狂欢节,是阿哥阿妹男欢女爱的情人节。

东北地区为什么有山神信仰

山林作为东北各民族生存栖息之所,不但构架了人们生存的物理空间,更提供给人们以维持生命的生活资源,人们的生存繁衍、衣食住行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山。

正是这种对山的依赖性,使人们在构造神灵体系时,将山神置于首神位置,人们的生命全权仰仗于山神。因而,在东北的自然神体系中,山神是与人们物质生活距离最近的神,是东北人世俗生活中的主体神。

早期的山神观念以山体本身为神,是一种模糊的山神观念。它直接源于古代人对山岳的崇拜。从形象和神性上说,东北山神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其主流的山神形象大致遵循“精灵神”—“动物神”—“人神”的演变规律,非主流的山神形象仅限于一时一地的、不具普遍性的形象。

东北山神的神性也不是单一的,而是融合了狩猎神、保护神、祖先神、司命神和天神等众多的神性特点。作为民俗文化系统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山神信仰在世俗生活中具备和实现着相应的功能。

为什么华北地区龙王信仰异常发达

华北地区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个旱灾频仍的灾区,因此,历史上以祀龙祈雨为中心的龙王信仰异常发达。民间很早就认为龙与雨密切相关,佛经中也有十大龙王兴云降雨的神话。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农耕文明的主体,风、雨、雷、电等天象带给人类的是实在的感受,因此兴云布雨的龙王也就受到了人类的崇拜。

同时,在我国民间信仰中,江、河、湖、海等水域各有自己传统的神主宰,但龙王信仰兴起之后,这些神就为龙王所取代,影响逐渐缩小,而龙王被神化,一直延续了下来。

至此,民间对雨师的奉祀更是名存实亡,龙王信仰几乎完全取代了雨神、水神、河神信仰,成为普遍的大众信仰对象。

为什么西北地区佛教始终兴盛

汉地佛教于两宋之际向藏区民间的传播,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宋代西北辖区较小,其中大部分地区先属藏族的六谷部统辖,后由青唐政权管辖,其后是回鹘政权,后又被西夏政权所取代。西夏建国后,西北大部分地区都纳入了其统治范围。

但不管是哪个民族政权统治,西北地区佛教始终是兴盛的。

随着藏传佛教的不断传入,藏传佛教对西北汉地民间的影响越来越大。敦煌在回鹘统治时期,佛教相当兴盛。在敦煌发现的古代回鹘文文献中,绝大多数是佛教文献。西夏前期,在以西夏王为首的李氏家族的大力倡导下,西夏汉地佛教相当兴盛。

这种盛况有些史料作了记述。于记载的兴庆府高台寺、承天寺、戒坛寺,凉州圣容寺、崇圣寺,甘州卧佛寺、崇庆寺及敦煌莫高窟、榆林窟的西夏雕塑、壁画等,其规模、数量都不亚于周边的崇佛大国。

由此可见,西北地区浓厚的佛教信仰,为居住在该地区的汉藏两族人民之间佛教文化交流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汉地佛教在这里流传到了藏族民间,同样,藏传佛教信仰也波及到了汉族民众中。

沿海地区妈祖信仰因何广为传播

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唯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妈祖本名林默娘,又称默娘、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衹。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己任。

历代对都有妈祖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

湄洲妈祖庙是全世界两千多座妈祖庙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衹。湄洲祖庙复原修建后建成的妈祖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

妈祖作为民间神祈,在我国沿海各省市,例如潮州、莆田、汕头、泉州、漳州、雷州、湛江、海南等以及内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三省区以外的其它省份都有妈祖庙。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妈祖庙两千五百多座。根据1987年台湾报刊统计的数字,台湾省的妈祖庙有八百多座;香港、澳门地区有57座;国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全世界妈祖信众约有两亿人,单台湾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妈祖。

江南水乡著名民宅都有哪些

江南水乡的古村与民宅盛于明清时期,当地有利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建筑材质。表现为借景为虚,造景为实的建筑风格,强调空间的开敞明晰,又要求充实的文化氛围。

建筑上着意于修饰乡村外景。修建道路、桥梁、书院、牌坊、祠堂、风水楼阁等,力图使环境达到完善、优美的境界,虽然规模较小,内容稍简,但是具体入微。在艺术风格上别具一番淳朴、敦厚的乡土气息。

江南水乡著名民宅都有:浙江乌镇、浙江西塘镇、浙江南浔镇、浙江南浔小莲庄、浙江南浔百间楼、绍兴安昌古镇、浙江绍兴三味书屋、温州苍坡古村、温州芙蓉古村、温州岩头古村、浙江泰顺桥乡、江苏角直古镇、上海金泽镇、上海朱家角镇、江苏周庄、江苏同里镇、苏州同里民居、江苏太仓沙溪镇、江苏徐州窑湾镇。

徽系著名民宅都有哪些

徽派古代民居风格自然古朴,隐僻典雅。不矫饰,不做作,自然大方,顺乎形势,与大自然保持和谐,以大自然为依皈;它不趋时势,不赶时髦,不务时兴,笃守古制,信守传统,推崇儒教。

徽系著名民宅都有:安徽西递村古民居安徽宏村古民居安徽屯溪老街、安徽三河古镇安徽南屏古村安徽棠樾牌坊群、江西理坑民居婺源紫阳民居。

北方著名古城与民宅有哪些

北方的大院建筑气势威严、高大华贵、粗犷中不失细腻,平面而又立体的表现形式,彰显出四平八稳的姿态,处处是以礼为本的建筑特色。

北方著名古城与民宅有:北京四合院、山西乔家大院、山西平遥古城、山西平遥王家大院、山西平遥曹家大院、山西平遥渠家大院、山西临汾丁村民宅、山西榆次常家大院、陕西党家村、天津石家大院、鲜族古居、蒙古包、陕北窑洞丁村民居。

川渝有哪些著名古村民宅

巴蜀文化博大精深,川渝古村民宅既有浪漫奔放的艺术风格,又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依山傍水的建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风俗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着十分独特的文化气息,既有豪迈大气的一面,又有轻巧雅致的一面。

川渝著名古村民宅有:四川民居、四川李庄古镇、四川上里古镇、四川罗城古镇、四川黄龙溪古镇、四川昭化古镇、四川洛带古镇、四川尧坝古镇、四川罗泉古镇、四川阆中古城、四川磨西古镇、四川桃坪羌寨、四川肖溪古镇、四川洪雅高庙古镇、康巴藏族民居、四川郪江古镇、重庆龚滩古镇。

岭南有哪些著名古村民宅

岭南地区的古村民宅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除了注重其实用功能外,更要注重其自身的空间形式、艺术风格、民族传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岭南著名古村民宅有:广西黄姚古镇、广西桂林大圩古镇、广西南宁扬美古镇、广东顺德逢简古村、潮汕农村传统民居。

湘黔滇著名古镇民宅有哪些

湘黔滇古建筑组群比较密集,城镇中大型组群较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以清秀灵逸的风格见长。

湘黔滇著名古镇民宅有:湖南芙蓉镇、湖南湘西凤凰古城、湘西吊脚楼、湖南湘西回龙阁吊脚楼、湖北荆州古城、贵州镇远古镇、贵州贵阳青岩古镇、贵州侗族民居、云南建水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傣家竹楼。